[摘要]研究者運用觀察法與
案例分析法,對幼兒園
音樂活動中運用了圖譜的50個活動進行了分析,分析的內容包括圖譜設計中的使用目的、圖形選擇、圖形數量、布局結構、色彩設計,以及圖譜的呈現方式、呈現環節、圖譜的使用和撤除等。研究者還基于此提出了幼兒園
音樂活動中圖譜設計、運用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圖譜;音樂活動;幼兒園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604(2014)01/02-0024-05
張煥庭在《教育辭典》中提出,圖譜一般又稱為圖符、圖示、掛圖,是教學中用以顯示所學事物或過程的形象的圖畫,是直觀教具的一種。在幼兒園音樂活動中,圖譜是用以顯示音樂結構、音樂內容的圖畫或結構模型圖。圖學論者哈拉里說:“千言萬語不及一張圖!眻D譜可以把抽象、無形的音樂化為具體、有形的符號、色彩等,利于處于直觀形象思維階段的幼兒理解和記憶。幼兒園音樂活動中,圖譜的運用比較普遍,但目前關于幼兒園音樂活動中圖譜運用的研究較少。為此,研究者進行了深入探究。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研究者運用目的性抽樣方法,從N市四所幼兒園的日常音樂教學活動中選取了30個樣本,并從三屆全國幼兒園音樂觀摩研討會的觀摩活動中抽取了20個樣本作為研究對象。其中,N市的四所幼兒園都是省級示范園,它們長期與專家合作開展音樂教學研究活動,有很多音樂活動被作為優秀幼兒園音樂活動方案推廣至全國。50個音樂活動樣本涉及歌唱、打擊樂、韻律、集體舞等活動類型,在一定程度上較全面地展示了幼兒園教師在開展音樂活動時運用圖譜的情況。
研究者對圖譜設計情況,包括使用目的、圖形選擇、圖形數量、布局結構、色彩設計以及圖譜使用過程中的呈現方式、呈現環節、使用和撤除等進行了研究。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ㄒ唬┯變簣@音樂活動中圖譜使用基本情況分析
幼兒園音樂活動中使用圖譜的頻率與年齡段有關。50個活動樣本中,33個是大班的活動案例,17個是中班的活動案例,沒有小班使用圖譜的活動樣本。
50個活動樣本中,歌唱活動使用圖譜的頻率(52.0%)明顯多于打擊樂、韻律、集體舞活動(24.0%、22.0%、2.0%),打擊樂和韻律活動使用圖譜的頻率差不多,集體舞活動使用圖譜的頻率數量最低。
(二)幼兒園音樂活動中圖譜設計情況分析
1.使用目的
不同類型音樂活動的教學目標不同,圖譜的設計方式也不同。
歌唱活動的教學目標一般是要求學習者理解和記憶歌詞,準確掌握歌曲的節奏和旋律,會唱歌曲。因此圖譜的使用目的多為幫助幼兒理解、記憶歌詞。圖譜的設計一般采用圖片與歌詞內容一一對應的方式。
韻律活動比較注重動作表現,因此圖譜的使用目的主要在于提供線索幫助幼兒回憶動作的順序、造型等。例如在中班韻律活動“小熊和蜜蜂”中,教師為音樂設計的故事情節是:小熊出門散步時發現了蜂蜜,開心地偷吃蜂蜜,蜜蜂來了,小熊嚇得逃回了家。圖譜中的圖片內容也是按照這樣的情節發展順序設計的,這樣,幼兒看到圖譜就可以清楚地知道動作的造型要求和發展順序了。
打擊樂活動比較注重幼兒對樂器的演繹以及同伴間的合作,圖譜的使用目的主要在于幫助幼兒明確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樂器演奏的順序。例如,在大班打擊樂活動“金蛇狂舞”中,教師設計了紅藍兩隊的圖譜,幼兒看到圖譜后就能明確自己的角色和演奏順序。
集體舞活動比較注重學習者對
舞蹈動作以及隊形變換順序的記憶,因此,圖譜使用的目的在于幫助幼兒明確動作要求、識別和回憶隊形。在大班集體舞活動“森林晚會”中,教師在設計圖譜時用圓形中的一半黑色代表幼兒的頭發,一半白色代表幼兒的臉,且每個圓形中的黑白部位不同。幼兒只要記住了代表自己的那個圓,就可以在圖譜的提示下準確變換隊形。
2.圖形選擇
圖譜設計中的圖形大致可分為寫實、象征、文字和符號四類。
寫實的圖形包括真切反映實物形象的圖像,如照片、肖像等,以及抽象化的實物形象,如卡通形象等。幼兒經驗有限且思維特征具有直觀性,寫實類圖形最符合其認知特點,因而在圖譜設計中是運用最多的。寫實類圖形有一定優勢,但也有局限性。設計寫實類圖形比較費時,有時候難以表現抽象的音樂結構以及旋律走向,因此需要設計象征性的圖譜幫助幼兒理解。例如,韻律活動“大家一起去旅行”用到的圖譜(見圖1)就是通過象征性線條來表現音樂的上行旋律的。這是寫實類圖形難以達到的效果。
很多大班音樂活動圖譜中出現了文字。這是因為大班幼兒已能認識簡單的常用字,且他們對識字也逐漸萌發了興趣。教師使用文字表達了用圖形難以表達的抽象內容。例如歌唱活動“相親相愛一家人”中,歌詞“親親地叫聲爸爸……”“親親地叫聲媽媽……”“哈哈……”中的“親親地”和“哈哈”都是用圖形難以表現的,所以用文字表達了,當然,它可能在無形中也促進了幼兒對文字的學習。
符號是指有別于寫實類圖形、象征類圖形、文字的一種表征方式,比如反復記號、問號、愛心符號、笑臉符號等。符號大多運用在歌唱活動中,通常用以表現歌詞內容,主要作用在于簡化歌詞表現形式,方便幼兒理解與記憶。例如,在歌唱活動“小鳥小鳥”中,教師用“?”表示歌詞“在哪里”,用波浪線表示歌曲旋律“啦啦啦啦啦”以及斷頓等。
3.圖形數量
圖形數量一般會與音樂樂句、樂段相匹配。歌唱活動中的圖譜多為一句歌詞配一幅圖,也有一句兩圖、兩句一圖、一段一圖等的設計,具體通常根據歌詞難易程度而定。韻律活動中的圖譜設計大多依照樂句與樂段而定。例如在韻律活動“磁鐵將軍和小兵”中,教師用四個圖形表示四段音樂(見圖2),用“小草”表示歌詞“走過一片草地”,用“山”表示歌詞“爬過一座高山”,用“山洞”表示歌詞“鉆過一個山洞”,用“橋墩”表示歌詞“跳過小小橋墩”。幼兒根據圖譜,可以較容易地回想起歌詞,并能隨音樂做動作。 4.布局結構
教師設計的圖譜大多是按照從左至右、從上而下的順序來布局的,這種布局比較方便幼兒讀譜。
也有按上下對應的方式布局圖譜的。如韻律活動“小雨和小花”中。教師設計的圖譜為上面一排小雨下面一排小花(見圖3),幼兒可以通過讀譜比較容易地辨認出角色并感知不同樂句間旋律的對比變化。
按上下、左右對應方式布局的圖譜較適用于幼兒的分組合作活動,幼兒可借助圖片排列順序明確角色,了解音樂內容或結構。例如,在打擊樂活動“金蛇狂舞”中,教師設計的圖譜為并排的藍色和紅色兩列龍舟,分別代表水龍隊和火龍隊。橫排提示兩個演奏隊的演奏順序,縱列則表示音樂的結構及其旋律對比。幼兒通過讀譜可以明確自己的擊樂分工、順序以及樂器演奏動作。
5.色彩
可通過色彩對比突出角色特點或分工。例如,在大班打擊樂活動“大象與小蚊子”中,教師設計的圖譜為紅色和黑色兩列寫實類圖形,大象與小蚊子兩個角色的不同顯而易見,避免了幼兒的角色混淆。
可通過醒目的顏色提請注意。例如,在打擊樂活動“森林演唱會”中,教師設計的圖譜除了用到了白色,還畫了一只黃色青蛙以提請幼兒注意。
可通過不同的顏色區分樂句或樂段。例如,在打擊樂活動“波基進行曲”中,教師在設計圖譜時運用不同的顏色標記了樂句、樂段。
設計與圖像符號相匹配的顏色。例如,在大班歌唱活動“木瓜恰恰恰”中,教師設計的圖譜,圖像色彩參照了歌詞中涉及的各種水果的實際顏色。
。ㄈ﹫D譜在幼兒園音樂活動中的具體使用
1.圖譜呈現的方式
幼兒園音樂活動中,圖譜的呈現方式大致有兩種方式:整體呈現和分步呈現。呈現成圖和隨樂畫圖。
整體呈現是指將圖譜一次性呈現給幼兒,分步呈現則是指將圖譜有步驟地分次呈現給幼兒。前者有助于幼兒對圖譜的整體感知和對音樂結構的整體把握,以及對音樂故事情節的理解;后者有助于幼兒明確情節的發展順序、關注圖譜的細節,從而更好地理解和記憶歌詞內容。
成圖是指教師在活動前準備好的圖譜,活動過程中不需要進行改動,只需直接呈現即可。隨樂畫圖通常畫的都是比較簡單的圖譜,旨在幫助幼兒更細致地理解圖譜與音樂的對應關系。
2.圖譜呈現的環節
幼兒園音樂活動通常包括五個環節:導入、認知、練習、反思、欣賞。
在導入、認知環節呈現圖譜較適合先感性后理性的音樂游戲活動,教師通過圖譜使用,讓幼兒在音樂游戲中通過無意注意初步熟悉音樂,然后進入相關的游戲環節。
在練習環節呈現圖譜,往往旨在激發與維持幼兒的學習動機。幼兒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圖譜有利于激發和維持幼兒的興趣。
在反思和欣賞環節呈現圖譜大多是為了促進幼兒的反思。例如,在大班歌唱活動“喂雞”中,當幼兒能夠初步跟唱且已掌握大部分歌詞的時候。教師呈現了圖譜以引導幼兒評價自己對歌曲的掌握程度,幼兒則指著圖譜說出自己哪一句不會唱。
3.圖譜的使用方式
在幼兒園音樂活動中。圖譜可以由教師設計和呈現,也可以由幼兒參與設計和呈現。
教師設計和呈現圖譜,大多為了配合音樂,一般不宜輕易改動。
幼兒參與圖譜設計和呈現的情況可以分為三類:幼兒獨立完成圖譜,幼兒完成部分圖譜并創編歌詞,幼兒不參與圖譜設計只呈現圖譜。其中,讓幼兒獨立地完整畫出圖譜,適用于音樂特色鮮明、易于用符號表現、對幼兒沒有過多繪畫技巧方面要求的情況。幼兒可先對音樂進行整體感知,再把聽覺感受轉化為視覺符號表現出來。
以下幾種情況幼兒不適宜參與圖譜設計:圖譜的設計需要嚴格依照音樂的結構、旋律等進行。歌詞不易使用符號來表現,圖譜的設計需要花費較多時間。
4.圖譜的撤除
在幼兒園音樂活動中,圖譜使用也有一個逐步撤除的過程。例如,在打擊樂活動中,在幼兒對音樂還不熟悉的情況下可以讓幼兒照著圖譜進行演奏,但當幼兒對音樂熟悉以后就應逐步撤除圖譜,讓幼兒照著教師的指揮進行演奏。又如,韻律活動需要幼兒隨樂律動,幼兒如果太依賴圖譜,就會被其牽制而出現動作不流暢的情況。
三、討論與建議
。ㄒ唬┯變簣@音樂活動中圖譜設計的策略
1.符號設計宜簡潔明了、重點突出
圖譜設計要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活動特點及活動目標,用多種表征方式來進行。其中符號圖譜的設計要建立在幼兒已有經驗基礎之上。例如,用相同的符號指代相同的內容,以鍛煉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
2.色彩設計要明確、有重點
色彩設計通常用以強化音樂的對比和突出重點,以吸引幼兒的注意或加深其記憶。色彩設計不宜過于繁雜,以免轉移幼兒的注意力。
3.圖譜結構要與音樂結構相匹配,避免隨意性
例如,可以根據音樂旋律的上行或下行來設計圖譜中圖片排列的方式,根據音樂的節奏變化來設計圖片排列的密度,根據樂句的段落來考慮符號的布局。
4.圖譜設計宜方便實用
圖譜的設計應該簡潔美觀、方便實用。制作精細的圖譜盡可能考慮循環使用,制作材料盡可能簡單。
。ǘ┯變簣@音樂活動中圖譜運用的策略
1.選擇適當的呈現方式以提升教學效果
對于不同類型、不同難度的音樂,教師呈現圖譜時要采用不同的方式。當音樂內容較多、較復雜,需要幼兒關注細節時,宜分步呈現相應的圖譜;反之則宜整體呈現。
不同的活動類型呈現圖譜的方式也不同。歌唱活動中,如果歌詞理解與記憶難度不大,宜整體呈現圖譜;反之則宜分步呈現圖譜。打擊樂活動中,整體呈現圖譜更有利于幼兒對音樂的整體感知。韻律活動中,若強調幼兒對音樂故事情節的把握,則宜整體呈現圖譜,若強調幼兒對情節發展邏輯順序的把握,則宜分步呈現圖譜。 2.選擇適當的使用方式以提高幼兒參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教師在設計圖譜時可以留出空白,供幼兒補充。除此之外,幼兒還可以通過操作、擺放等參與到圖譜的設計中來。例如,填充圖譜,排列圖譜,幫助教師貼出圖譜,逐步撤除圖譜等。
3.依據圖譜使用目的設計適當的呈現一撤除流程
圖譜只是幫助幼兒理解音樂的輔助工具,如果這個目的已經達到,圖譜就宜在恰當的時機撤出活動現場。
。ㄈ┯變簣@音樂活動圖譜運用中幼兒學習品質的培養
學習品質指學習傾向、態度、習慣、風格等。“學習品質”最重要的關鍵詞是:堅持性、好奇心、主動性、創造力、問題解決能力、反思等。設計圖譜時,要注意激發幼兒的好奇心與好勝心,讓幼兒在參與圖譜的設計和使用過程中提高主動性、問題解決能力及反思能力。
。ㄋ模┯變簣@音樂活動中圖譜運用的支架作用
1.圖譜設計中的支架作用
圖譜設計可以根據難度設置層級。比如,可以使圖譜中的每張小圖辨認難度逐級遞增,或者通過顏色設計,使圖與圖之間、圖像與背景之間的區別越來越難辨認,給幼兒以適當的挑戰。
2.圖譜使用中的支架作用
音樂教學活動中,可以逐漸提高圖譜使用難度。例如,教師可分步呈現圖片,然后隨樂指圖,待幼兒熟悉音樂之后,讓幼兒指圖。在幼兒不需要依賴圖譜就能理解音樂后,逐步撤除圖譜。
(五)幼兒園音樂活動中圖譜運用的其他策略
1.圖譜的擺放位置和教師的站位
在使用圖譜時,教師要把圖譜掛在幼兒視力能及的范圍之內。教師在指圖時要站在圖譜兩側的位置,或蹲下舉手指圖。
2.指圖的方式
為了幫助幼兒建立起音樂和圖譜的對應關系,教師宜更多地隨樂指圖。
當然,指圖人可以是教師也可以是幼兒。在幼兒對音樂尚不熟悉時,可以由教師指圖;當幼兒對音樂有所了解之后,教師可以選擇能力較強的幼兒指圖,以提高幼兒的參與積極性。
3.語言的運用
教師要使用和圖譜類型相匹配的語言。對于幫助幼兒理解、記憶類的圖譜,教師的說明語言要精煉、準確,要注意引導幼兒觀察圖譜細節。對于激發和維持動機類的圖譜,教師的說明語調要充滿感情。評價反思環節使用圖譜時,教師的說明語言盡可能要用和緩、協商的口吻表達。
【幼兒園音樂活動中的圖譜運用】相關文章:
• 幼兒園課程改革之集體研課
• 也談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
• 試析幼兒園的美育途徑
• 管窺信息技術與幼兒教育的融合
• 幼兒園童謠資源開發與滲透探索
• 淺談幼兒園游戲的組織與指導
• 幼兒園區域環境的探究與思考
• 幼兒園生活化課程模式的建構分析
• 你還有……天就不用上幼兒園了
•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農村幼兒園教師
• 巧用竹材創建幼兒園特色美工區
• 難擠的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