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媽媽講述了她們在日本經歷的入學準備。有哪些經驗可供我們借鑒呢? 在日本,學校的新學年從櫻花爛漫的4 月開始, 一年級學生的招生和入學指導都在之前的半年里就逐步完成。日本小學的入學指導非常詳細,基本上分為以下3 個內容:
入學前的心理準備
等我成了小學生,我就要交100 個朋友。
在幼兒園的生活快要結束的時候,老師會和孩子一起準備一個比較“正式”的“畢業典禮”,并且,教孩子們學唱《畢業歌》:“我們在這里跑,我們在這里跳……這里就是我們的幼兒園,是我們生活過的庭院……等到櫻花飛舞的時候,我們就是背著書包的小學生……”“等我成了小學生,等我成了小學生,我就要交100 個朋友……”
大班的孩子畢業時,中班的孩子會在老師的帶領下給大班的孩子做禮物,并舉辦送別會。這樣,每個孩子就會知道,大班上完了,就要離開幼兒園去上學了。
幼兒園的老師在孩子們離園之際,都會囑咐孩子們上學后要多交朋友:“等下次你們回來的時候,告訴我你們交了多少朋友。”
娃娃角:提前體驗背著書包上學的感覺。
在大班的娃娃家游戲區里,擺著小學生用的書包。日本小學生的書包都是統一的款式。顏色基本上也是一樣的――男孩用黑色,女孩用紅色。背著這樣的書包,肯定就是去上學。大班的孩子們可以提前體驗一下背著書包上學的感覺。
夏天節:匯報上學的感受。
入學后的第一個暑假,孩子們會被邀請回幼兒園參加一年一度的“夏天節”,向昔日的老師們匯報上學的感受,老師也會關切地詢問孩子們上學的情況。
上學前的生活準備
剛剛從生活寬松的幼兒園升入小學,孩子的身心都還沒有足夠的準備。因此在入學以前,學校希望家長能幫孩子進行這方面的演練。比如,能否自己穿脫衣服,是否掌握書包的背法,有沒有養成帶手帕的衛生習慣。
熟悉家到學校的路線。
由于公立小學學生都是就近入學,所以學生的家距離學校都在半徑一兩公里之內。學校和家長委員會會根據居住地路線繪制詳細的路線圖,并在每個信號燈轉彎口等地方按照交通事故易發等級逐個標明。比如,某處道路“屬主要干道,車輛過往頻繁,要注意”;某處“信號燈為丁字路,拐彎車輛不容易看到路口的行人”等等。甚至連哪些道路夜晚比較暗,常有不明身份的人在街頭露宿也表示得清清楚楚。
養成帶手帕的習慣。
別小看帶手帕的習慣,現在很多人都使用紙巾,而且在幼兒園都有統一掛毛巾手帕的掛鉤,這個小小的細節也是容易被忽視的。
提前當回值日生。
小學生中午統一在學校用餐,每個學生都將擔任分午餐的值日工作。值日生不僅負責取飯,送還餐具,還負責給所有同學盛飯。
這對日本的孩子來說并不是一件難事,在幼兒園的時候,每天都會安排兩個小朋友做值日生。在幼兒園接受的規則、養成的習慣,讓他們適應起學校的生活來會很容易。
在小學,吃飯習慣和吃飯的速度都與幼兒園有了很大的變化。入學之前,家長在家應該幫助孩子掌握用筷子吃飯,做到不挑食、不偏食、飯前要洗手等等。
此外,在入學指導里,廁所的使用被說明得非常詳細,比如進入廁所要鎖門,用完廁所要沖水等等。同時,為了保證孩子有良好的精力和體力適應學校生活,要求父母提前幫助孩子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每天的早餐也必須保證。
上學前的物品準備
原則:簡約的就是最好的。
學校一般要求大家到指定的商店購買統一的體育服,運動鞋帽和午餐圍裙帽子,讓家長按照規定尺寸給孩子準備裝這些用品的口袋。
橡皮、鉛筆等都以最簡單樸素的為選擇對象。橡皮可選白色無香味的,鉛筆由于孩子剛學寫字時掌握不好筆力,應選擇筆芯較軟的鉛筆,活動鉛筆不在小學生的使用范圍之內。
橡皮、火柴盒……必須寫上名字。
所有帶到學校的物品衣服,包括小到一塊橡皮,一盒算術用的火柴,為了防止丟失和弄混,都必須寫上名字。
為了方便孩子在眾多物品中快速找到自己的東西,學校對物品上名字的標記位置也做了詳細規定:體育服需在前后正中的位置寫上班級名字,大小在7 寸相片左右;體育褲也必須在正面左口袋上繡上名字……雨天帶去學校的雨傘也必須在傘柄顯眼處寫上名字,防止拿錯。
另外,學校還讓孩子們準備一些比較牢固的橡皮筋,遇到鉛筆盒或者工具盒用壞的時候,就用橡皮筋捆住繼續使用,不贊成學生用一個壞一個再買一個的浪費做法。
從幼兒園小朋友到小學生:兩條重要經驗
培養“小傳聲筒”
女兒所在的游泳俱樂部,因為參加的孩子來自各個不同的學校,年齡差別很大,遇到有什么集體通知的項目時,教練都會在大家的聯絡袋里放上通知書。在游泳結束以后把通知的內容專門提出來告訴孩子們,目的就是提醒孩子不要忘了讓家長看通知,同時也讓孩子了解俱樂部和家長之間有這么一件需要共同完成的事。這項傳聲筒的工作看起來很簡單,可讓孩子們做起來并不容易。
這項工作在孩子進入小學之后立刻就能派得上用場,因為剛上學的孩子認的字還不夠多,不能把老師說的事情全部用筆記錄下來,就需要口頭轉達。有很多進了小學的孩子常常忘了作業內容,忘了老師布置的任務,就是因為沒有掌握“傳聲筒”這項技能。
準備好體力
現在很多父母為了做好幼小銜接花了不少心思,尤其把孩子在上學之前已經認識多少字,會做多少加減法,能念多少英語單詞作為衡量孩子能力的標準。我想提醒大家一句,在智力準備的同時,不妨也幫孩子做好體力上的準備。有了健康的身體,孩子才能更好地在小學生活里完成自己的學業。
我是在千繪升入小學之前一年開始決定先補上體力這一課。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改每天自行車接送為步行上下學。
盡管這一段路并不長,但是對女兒來講也是一種鍛煉。牽著女兒溫暖的小手,有時候聊聊幼兒園的生活,有時候談談路邊的風景,有時候還講講交通安全和各種自我保護的方法。讓她懂得了過馬路要看紅綠燈,車輛來了靠邊行等等日常生活的常識。因此,和女兒一起的步行活動又成了我們的另外一段親子時光。
(千繪媽媽)
【從幼兒園到小學的3個準備】相關文章:
• 幼兒園園本教研與教師專業發展問題
• 幼兒園主題教育形式的研究
• 對幼兒園鋼琴教學的兩點認識
• 荷蘭的幼兒園到底貴不貴
• 幼兒教師自身素質對幼兒發展的影響
• 農村幼兒園教育環境質量現狀分析
• 淺談幼兒園的可持續發展
• 幼兒園舞蹈創編之我見
• 利用幼兒園網站增強家校互動
• 幼兒園園本教研新探
• 第五屆全國幼兒園課程研討會綜述
• 金融支持民辦幼兒園產業發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