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5?12汶川地震后,社會各界對災害教育的現狀開始反思,如何在幼兒中開展災害教育是急需解決的問題。作為重災區之一的綿陽,調查結果不容樂觀,幼兒教師災害教育意識薄弱,知識、技能掌握不牢;幼兒園開展災害教育活動的頻次低,內容覆蓋面窄,方式單一,效果較差。因此,幼兒園災害教育應另辟蹊徑。
關鍵詞:幼兒園;災害教育;活動
近幾十年來,全球災害頻發,已嚴重威脅人類生存,提高防災抗災水平已成為世界各國亟待解決的問題。歷經工程防災和技術防災后,教育防災開始走上歷史舞臺,“教育是減輕災害計劃的中心,知識是減輕災害成敗的關鍵”[1]。 2005年以來,已有110多個國家不同程度地在學校開展了災害教育,其中超過30個國家正在各教育階段的學校按計劃開展有關災害主題的教育[2]。
我國是個災害多發的國家,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舉世震驚,頃刻間汶川八鎮被夷為平地,人民財產的損失尤其是幼兒的傷亡令人十分痛心。學前教育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起始階段,且幼兒作為脆弱群體,應備受呵護,其身心特點的特殊性決定了在幼兒園實施災害教育的方式應以活動和游戲為主。
本文以四川省綿陽市幼兒教師為調查對象,通過問卷調查分析幼兒教師的災害知識技能水平、開展災害教育的意識以及幼兒災害教育活動的現狀,從而使后續的災害活動設計更有針對性。
一、災害教育調查方法與調查內容
本次調查以隨機抽樣問卷調查為主,以訪談為輔,對綿陽市共10所幼兒園的120名教師進行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120份,回收116份,回收率為96.7%,其中有效問卷為112份,有效回收率為96.5%。
調查內容由四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調查對象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別、教齡等;第二部分是教師的災害知識、災害應急避險能力測查;第三部分是教師的災害意識,對災害教育實施具體操作的測查;第四部分是幼兒災害教育活動開展的情況,包括開展頻次、內容、方法、效果等。
二、災害教育調查的結論與分析
1.災害知識水平較低
幼兒教師比較熟悉的災害是地震、火災、泥石流、洪水等,不太熟悉的是臺風、海嘯和蟲鼠害,最不了解的是風暴潮和寒潮。同時,多數教師掌握的災害知識不夠全面,僅知道一些常識性的知識,而且多是隨機獲得,比較零散,尚未形成系統,對于災害的形成機制、概念、特點、成因、分布與危害等知之甚少,更欠缺能夠在關鍵時刻保護生命的知識。
2.災害應急避險能力不足
關于各種災害的應對辦法和自救知識,教師的回答是參差不齊的。雖然幼兒教師對一些課本或者媒體上提及的災害了解較多,懂得一些規避常識,若以口頭或筆試問題的方式考查的話,多數幼兒教師都能應答自如,問卷中的一些考查防災避險技能的基礎題正確率頗高。但一旦周邊環境中出現很多不確定因素時,會嚴重影響災害知識的技能化。
3.災害教育的意識薄弱
幼兒教師災害教育意識普遍薄弱,調查發現30.4%的教師認為災害離自己十分遙遠,存在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對待意外災害的應急意識較為淡薄,對待地震等小概率災害的應急意識更是亟待提高。部分年紀較大的教師觀念較為陳舊,只重視幼兒認知水平的提高,并不關心幼兒災害知識的有無。
4.災害教育活動開展不利
調查顯示,多數幼兒園并未把災害教育提到本園的教學日程上,57.2%的教師認為其所在幼兒園輕視災害教育,對幼兒進行災害教育的頻次較少,部分幼兒園一般僅在每學期開學時對全體幼兒集中進行一次災害教育活動,另外一些幼兒園很少或者根本不進行災害教育活動。而多數老師也僅通過圖書、畫冊或多媒體向幼兒展示災害教育的內容,幼兒園通常也只采取貼標識的方法對幼兒進行災害教育。幼兒園災害教育相關的圖書和玩教具數量較少,多集中于火災和地震這兩大災害,其他災害很少涉及。考察部分幼兒園災害教育的效果后發現,由于開展的頻次較低,內容涵蓋較少、方法較為單一等原因,幼兒園災害教育的整體效果不太理想。
三、災害教育的探討與建議
關注幼兒園的災害教育是為了促進幼兒全面發展,亦是為了讓幼兒感受災害的殘酷性,繼而尊重生命,實現自我成長,同時也是對社會負責任的表現。因此,幼兒園的災害教育勢在必行,但僅僅依靠幼兒園單方面的力量是難以做到的,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1.提升災害教育的認知度
加強災害文化建設,提升災害教育的認知度十分必要。災害文化是通過調整,平衡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關系,形成新的關系,達到啟迪、教化天下,逐漸使人對災害理解更深刻的目的。具體地講,就是指人們的災害觀、人們的災害意識、人們在經歷災害時冷靜的應對行為、災害教育文化宣傳等。災害文化一旦形成,學生平時掌握的潛在災害意識在災害發生時就可以發揮作用,收到實效,避免出現恐慌、亂中出錯的現象,將災害減輕到最低程度。因此,要促使教育部門領導加強對災害文化建設的重視,強化幼兒園領導干部自身的災害意識,使其自覺重視與支持災害教育工作,主動采取行動,將災害教育的具體要求落到實處。
2.提高災害教育師資水平
由于災害教育覆蓋面廣,涉及學科的知識復雜,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強幼兒師范生的災害教育,培養具有災害意識的幼兒師范生是一項不容忽視的工作。幼兒師范院校應順應社會需求,設置災害教育的相關課程。學校還應邀請災害教育的專家和消防員、醫生等相關專業人士來校舉辦講座,向學生傳授專業的逃生和護理技巧。為加強對在職教師的災害教育培訓,相關的社會機構和學校應為教師提供災害教育培訓的機會。培訓在培養教師的災害意識、知識與活動設計的同時,還應讓教師充分意識到自己肩上的重任,思考如何將其培訓的成果應用于教學的第一線,避免讓災害教育的培訓流于形式。
3.建立廣泛的災害教育合作網絡
災害教育的成功實施依賴于公眾的大力擁護與主動參與,幼兒園可以充分利用社區的宣傳優勢強化災害教育的影響力。社區―幼兒園防災減災的聯合模式能加強災害教育的宣傳力度,并能為長期防災計劃的落實奠定堅實的基礎。在實施災害教育過程中,各方應加強交流和溝通,以與災害教育相關的政策法規為依據,通過廣播、講座的形式進行宣傳,擴大其在公眾中的影響力,做好示范作用。另外,幼兒園還可以邀請社會上的一些防災救災的志愿者組織進入校園內以其感染力向幼兒宣傳各種災害的基本常識和預防災害及災害中自救、互救的重要信息。由于志愿者的構成多樣化,囊括各種職業,他們可以從不同的職業角度為學生帶來全新的災害意識和防災救災理念。
4.重視幼兒災害玩教具、活動的開發設計
目前,市場上現有的災害玩教具多為圖書,其圖畫較少,文字較多,且魚龍混雜,良莠不齊。而適合幼兒教育的災害玩教具少之又少,僅有的也只是一些消防車和滅火器模型,無法滿足幼兒的需求。因此,開發適合幼兒的玩教具及設計他們感興趣的災害教育活動十分重要,而新穎的災害教育活動在幼兒園很難見到。游戲作為幼兒的主體活動,對于幼兒的成長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將災害教育活動與游戲結合,將災害知識融入游戲,對于尋找適合幼兒的災害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王 波.我國中小學災難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教學與管理(中學版),2009(25).
[2]譚秀華,王 民,張 英.國際災害教育的發展趨勢[J].城市與減災,2010(06).
(作者單位:四川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幼兒園災害教育現狀的調查研究】相關文章:
• 日本幼兒園教孩子什么
• 幼兒園感恩教育實施途徑初探
• 幼兒園開展民間游戲活動分析
• 對幼兒園社會教育活動評價的思考
• 幼兒園美術教育教學初探
• 如何在幼兒園開展國學教育活動
• 幼兒園性教育現狀研究
• 幼兒園觀摩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 對幼兒園區域活動的粗淺認識
• 淺議我國幼兒園入園難問題
• 幼兒園活動中游戲的應用
• 中德幼兒園教育之比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