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是指導幼兒園教育教學的重要綱領性文件。《綱要》中指出:環境是辦好幼兒園的重要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根據《綱要》精神,結合筆者所在幼兒園的教學實踐,下面談談發揮幼兒園環境價值的認識和體會。
一、幼兒園環境創設的探索
1.幼兒園環境創設要遵循的前提原則
幼兒園環境的創設應注重適宜性,即要適宜幼兒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學習方式以及學習能力等,只有適宜幼兒成長和發展的環境,才能起到對幼兒的教育作用。例如,我園曾經有一個班,試著創設了民間游戲環境,在教室內布置一些游戲圖片,教師先引導學生了解這些圖片,讓幼兒們根據各自的愛好選擇自己喜歡的游戲,這一環境收到了較滿意的效果。究其原因,是這種游戲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驗證了人們常說的一句話:最適合的才是最好的。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總結出,要使創設的情境適宜幼兒,教師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在創設環境前,教師要充分了解本班學情,目的是讓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二是在創設環境中,教師能了解幼兒在游戲中的各種表現,明確孩子是否需要幫助;三是在創設環境后,教師要精心策劃,與幼兒一起參與游戲環境,教學相長,同學同樂。
2.幼兒園環境創設要重視三維空間環境
幼兒上課的教室是最主要的學習活動環境,要重視這里的室內外空間,科學布置,合力創設,要展現豐富多彩的知識信息,有利于幼兒知識的拓展。在幼兒園常規生活中,作為幼兒教師應根據所教內容和所創設的環境,恰當采用多種教學形式,讓幼兒在游戲中接受熏陶、獲得知識、培養能力。具體做法舉例如下:第一,充分利用地面、墻面,在地面、墻面上展示與教學相匹配的內容,使學生在所處的環境中能有所收獲。第二,在空間的布置中,懸掛一些有教育性的物品。懸掛物可選照片、圖畫,以及幼兒自己的圖畫、手工作品等,這對孩子既有教育性,也能體現幼兒的主體性。
3.幼兒是環境的主人
在傳統的幼兒教育中,對于環境布置,往往是教師依照自己的主觀意識和想象,為幼兒精心打造,常常難以受到幼兒的歡迎。一位學者曾說過:經過幼兒自己動腦筋想象和自己動手勞動而設計的環境,印象更深,不容易忘記,也更加珍惜。如果教師按照自己的想法布置環境,難免會脫離兒童的興趣。因此,教師要放手去引導幼兒學會自己布置、創設環境,培養他們的動腦、動手能力,同時還要培養幼兒的責任意識。在創設過程中,孩子們觀察思考、發現并解決問題,體驗參與的快樂。幼兒在自己的“小天地”中,體會到了“我能行”、“我是主人”,極大地調動了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表現出“我的環境我創造”、“我的環境我喜歡”,真正體會到自己是環境的主人,從小培養責任心和主人翁意識。
4.幼兒環境源于幼兒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有各種環境,而真正適合幼兒健康成長的環境是從生活中探索和提煉出來的,這樣的環境具有教育性。幼兒的身心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想讓環境適應幼兒的發展,這就需要教育者創設隨著幼兒的成長而發展的環境。因此,我們要把環境的創設定位在“伴隨幼兒一起成長的充實生活”,即幼兒以小主人的身份參與到創設教育環境的過程中,“在教育中生活,在生活中教育”,因為真正適合孩子發展的環境源于生活。
5.幼兒動態環境的創設
動態環境能很好地引發幼兒的活動欲望,不斷變化的環境會引起幼兒的好奇心,好奇心正是鼓勵幼兒積極學習的因素之一。動態環境的創設正是滿足了好奇心的需要,具體來說,就是要求幼兒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幼兒的情況等因素,適時變化,鼓勵學生去觀察、去發現、去參與。教師要正確引導,同時還要指導學生及時總結,講過程、談收獲、說想象。幼兒的發展和成長是與周圍環境息息相關的,環境的創設在幼兒的發展中顯得尤為重要。《綱要》中關于幼兒環境的要求,其核心精神就是要為幼兒創設健康成長的環境。為了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我們要調動社會各界來創設良好的園內環境、家庭環境、社會環境與自然環境。
二、幼兒園環境利用的實踐
關于幼兒園環境的利用,目前也有一些有代表性的做法值得借鑒。例如在瑞吉歐幼兒園環境創設中,教師的做法所遵循的理念是:幼兒園所有的空間對幼兒的教育皆有用處;環境要隨著幼兒的需要而變化,讓幼兒和環境親切“對話”。又如在蒙氏教育中,其核心理念是:創設有準備的環境以及家的感覺,幼兒環境的利用要達到教育性、主體性、藝術性目標。
1.幼兒園教育和自然環境的聯系與利用
我們知道,幼兒園教育充分利用環境有著重要的意義。自然環境是大自然的恩賜,用好自然環境更貼近學生生活,更具有社會教育意義。例如冬至到了,幼兒教師可結合這個節氣的風土人情,和學生包餃子,給學生講冬至的故事。再如,春暖花開的時節,幼兒教師要引導學生欣賞春意盎然的景象,還可以講述春天里的故事,使幼兒更深刻地體會春天的含義及特點。
2.幼兒園課程和創設環境的聯系與利用
幼兒教師在對環境創設時,要特別重視墻飾與課程的聯系。墻飾可以把課程內容直觀地展現出來,既是課程的延伸,也使幼兒自身的體驗更直觀、更豐富,從而鞏固課程所學。例如:我園曾舉辦的主題活動——“驚奇一線”,其目的是讓孩子們從自身感受中體會“線”的作用。活動步驟如下:首先,教師指導幼兒在中國地圖上把學生去過的城市先找出來作上標記,讓學生感受“線”路的分布;其次,教師引導全體學生統計曾經使用過的“線”;再次,學生先小組之間分享,接著推舉代表在全班交流在各地見過的不同的“線”,教師幫助學生制作關于“線”的統計表,進而引導學生在相應的地圖上標示。這種展示交流,給學生以真實的體驗和直觀的視覺,使幼兒在創設的環境中交流,從而獲得新知;將幼兒的原有經歷與課程有機聯系,與課程形成一個整體,二者相互作用,共同促進幼兒成長。
3.藝術審美教育和幼兒學習的聯系與利用
在教學實踐中,藝術價值、審美價值與教育價值是同時存在的,藝術審美教育與各領域教育是相融合的。其實,藝術審美教育和幼兒學習緊密聯系,是幼兒學習過程與環境創設過程的有機融合。像上文提到的墻飾環境對幼兒知識的吸收、能力的培養等方面都有很好的效果,同時還能激發幼兒的審美、藝術、設計等興趣。在藝術中幫助幼兒獲得知識、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不失為幼兒教育的一個好方法。
總之,幼兒園要依據《綱要》的要求,在新理念的指導下,充分發揮幼兒園環境的教育價值,巧用三維空間,讓環境蘊含豐富的有教育意義的內容,使孩子們真正成為環境的主人,同時使環境的創設與利用真正適合孩子的成長與發展。
(作者單位:山東省濟陽縣濟陽街道辦事處中心幼兒園)
(責任編輯:徐曉卿)
【淺談幼兒園環境的教育價值】相關文章:
• 供給側幼兒教師專業成長
• 從“心”選擇幼兒園
• 淺談幼兒園閱讀環境的創設
• 幼兒園音樂活動實效性芻議
• 論幼兒園保育和教育的問題
• 農村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研究
• 幼兒教師職后培訓情況及需求
• 幼兒園:孩子的社交天堂?
• 淺議幼兒園新教師專業化成長的策略
• 幼兒園體驗式美術教學策略研究
• 分析幼兒園園長的不足
• 幼兒園如何搞好數學啟蒙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