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區域活動調查的實施 調查目的 比起正規的幼兒集體教育活動,區域活動以其組織形式的靈活、活動內容的豐富,有力地推動著幼兒教育朝著多樣化、個性化的方向發展,促進了新《綱要》的貫徹與落實。隨著區域活動的開展,一些問題開始逐步顯現出來,比如怎樣合理創設環境使幼兒積極地與之互動?如何把區域活動有效地與幼兒園其它教育活動有機結合起來?教師怎樣指導才能有效促進幼兒發展?這些都是要研究和解決的問題。我們制定雨花臺區幼兒園區域評比標準,進行現場觀摩學習,各幼兒園根據標準自查自評,為科學、有效地進行區域活動提供科學的參考依據。
調查對象與范圍
調查對象為全區標準園以上的24家幼兒園,抽查樣本達全區幼兒園總數的73%(沒抽測的均為私辦村辦園)。其中省級示范園5家,占抽查總數的21%;市級示范園 4家,占抽查總數的17%;市優質園 9家,占抽查總數的37%;市標準園6家,占抽查總數的25%。
調查步驟、方法和內容
本著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全程開放,通過評比、觀摩、互學、交流、反饋,讓幼兒園、教師、孩子都得到提高和發展。教研室制定了活動步驟、日程、方法和內容,出臺雨花臺區幼兒園區域評比標準,要求各園帶領教師學習、落實,進行認真的自查。為體現展評的全面性與普及性,教研室當場任意抽取一班級作為評比對象,聘請區幼兒園講師團成員擔任評委,托幼辦主任與教研員全程參加,評比時間30分鐘,當場交換意見,及時交流,促進及早整改。
二、區域活動調查情況分析
全區參評幼兒園十分重視此項活動,都做了積極地準備,實評率達96%。總體看來,幼兒園開展區域活動的差異顯著,發展很不平衡,一、二等獎幾乎為等級高的幼兒園囊括,一等獎中省級示范園為2家,占省級示范園總數的40%。而獲得一、二等獎的幼兒園并未表現出昀好的成績,主要表現在:
(一)區域創設形式化
―各幼兒園都認識到了開展區域活動的重要性,想方進 設法開辟活動場所。區實驗幼兒園利用大禮堂為幼兒提供表演劇場地;春江一幼將空置的房間開辟成角色活動區;上怡幼兒園充分利用午睡房、走廊、過道;西小、鐵幼將操場劃分成不同的區域供。但多數幼兒園未能充分利用現有條件,為幼兒提供昀大限度的自主活動空間。場地劃分沒能注意動靜分開,安排欠合理。在區域設置上教師較多根據自己的意愿,結合教室的結構布置些固定形式,幼兒僅僅作為參與者、表演者,而不是游戲主體,失去了自主性,往往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某些區域的創設甚至只是一種擺設,經常沒有人玩。
―大多數幼兒園有區域活動計劃,有的比較全面,并層層落實到位。但我區多數計劃的實施不注意分解,不能體現延續性與連貫性,有的甚至一二個月都是同一計劃。有的過度重視區域活動的計劃性,教師每天都要書寫區域活動要求、準備、過程、反思,加重了教師負擔,實際游戲水平并未見長。總體說來教師游戲的觀察能力與反思水平有待提高。
―多數幼兒園能為幼兒提供數量合適、符合幼兒特點及教育目標要求的活動區,有的還能根據時事開展特色活動。例如的西游記劇場、英語童話劇、奧體中心體育館、地鐵棋、商業一條街、干洗店、加油站、曬魚場等,這些活動令人耳目一新,具有很強的時代感,幼兒樂意參與。有的設計能根據幼兒的興趣、能力、發展及生活經驗,充分挖掘生活中教育內容,并把它們引入到區域活動中來,讓幼兒在生活化的區域活動中構建整體經驗,獲得整體發展。有些幼兒園生搬硬套城市幼兒園區域活動的主題內容,創設了諸如“肯德基”、“必勝客”等活動區。由于農村幼兒沒有城市生活經
驗,難以在區域活動中激發探索環境的熱情,更談不上創造性,致使活動區成了一種擺設,失去了教育功能。
―教師在每個區域都制作了明顯、美觀的標識,但幼兒參制作少,缺少提示,幼兒甚至不知道標識上的內容。
―區域活動的創設不利于引發、支持幼兒的游戲和各種探索活動,不利于引發、支持幼兒與周圍環境之間積極的相互作用。
(二)材料投放目的性不明確
有計劃、有目的材料投放是區域活動的物質支柱,是幼兒活動的工具,材料投放的是否得當,對幼兒的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各家幼兒園都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操作材料,其中有教師自制的、有購買的、有成品也有半成品,有高結構的、有低結構的……注意到區域活動材料要符合本班幼兒發展水平,但材料的操作性、可變性,層次性不夠。活動區域的材料有的一放就是一、二個月(看資料、談話),甚至一學期毫無變化,缺少經常性的變化是不能吸引幼兒主動參與活動的,活動材料單一,不豐富,滿足不了幼兒的需要,引發不起孩子去想、去操作,從而阻礙了區域活動的深入開展。另外有些材料的投放,忽視了幼兒的年齡特點,無難易差異。提供的材料缺乏層次性,雖然都有各自的特點,但我們應盡可能多角度多方面地對區域操作材料進行深入的挖掘和利用,讓幼兒以參與不同層次的操作,從而獲得整體的經驗提高與發展。
(三)教師指導欠恰當
―教師能積極參與幼兒的游戲,活動組織有序、自然。例如用娃娃的哭聲引出活動的重點 ―娃娃家的爸爸、媽媽不能讓孩子一個人單獨在家,既解決了前面游戲出現的問題,又對今天的活動提出了要求,結束時圍繞“開心”進行以幼兒為主的評價,評價參與性高,具有指導性和針對性。但是多數幼兒園重點不突出。教師對活動的開始和結束,要么面面俱到、要么一聲令下、要么拖拖拉拉。
―有些教師在活動中所充當的角色是“知識的傳授者,紀律的維持者,矛盾的調節者”,東走走西看看,未能注意觀察了解幼兒的活動情況,指導隨意性大,不能引發孩子主動參與的興趣。有的教師不注意觀察了解,只是看著幼兒擺弄物品。有的教師在指導中過多干預,使幼兒對教師的依賴性很大,不能發揮自主性來自己解決問題。
三、區域活動調查結論
1. 大多數幼兒園對開展區域活動的價值有一定認識,但不深刻,重視不夠。
2. 幼兒園開展區域活動的情況差異明顯,發展很不平衡。省、市級示范園沒能起到應有的示范、輻射作用。
3. 大多數幼兒園對區域活動的開展心中無數,以傳統游戲為主,幼兒自主游戲少。
4. 教師區域設計、創設、指導、觀察能力亟待提高。
四、加強區域活動的對策
(一)重新認識幼兒園開展區域活動的價值,改變觀念
區域游戲中教師能否采用有效的指導策略,關鍵在于教師觀念的轉變。觀念是實踐的先導,教師只有進一步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兒童觀、游戲觀,并使教育觀念轉變為教育行為,幼兒才能成為游戲的主人。
要尊重幼兒游戲的權利,相信幼兒的潛力。《世界兒童權利公約》規定:“兒童有游戲的權利,有實現他自己的潛力和享有創造自己未來的權利”。幼兒是游戲的主人,教師要為幼兒提供選擇、表現、創新和成功的機會,鼓勵他們以適合自己的方式選擇游戲伙伴、內容、場地和材料,讓幼兒在游戲中自由、自主、創新,真正感到開心、快樂、滿足和有成就感。
要尊重幼兒的“發現”,相信幼兒的“創造”。要鼓勵幼兒的首創精神,保護幼兒的創新積極性、主動性。要尊重幼兒的個性,對他們的任何“發現”,哪怕是幼稚可笑的問題,都要認真對待,大力表揚。要充分相信幼兒具有創造的欲望和潛力,支持幼兒多方面地展示自己的才能,使每個幼兒都能發現并發掘出蘊藏在自己的潛力,都能在成功中滿開信心地對待生活。
要尊重幼兒的個性,注重幼兒的情感。創新不僅需要個性的張揚,而且需要信念、志趣、愛好、情操、人格等非智力因素的作用,需要穩定的情緒、樂觀的心境、堅強的意志、合作的精神和豐富的情感,而這一切在自主游戲中可以很好的培養。
(二)以培訓效益為中心,狠抓訓研結合;以信息技術為依托,開發培訓資源,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要以園本培訓為基礎,改進培訓模式。要通過各種形式帶領教師多渠道學習游戲理論,把握游戲精神,更新教育觀念。教研室要指導幼兒園制定符合自身發展的區域活動園本培訓計劃,立足教學一線,組織教師開展自學反思、開展實驗活動,講評示范活動,組織主題研討。講師團應跟蹤指導,促使教師逐步成長和成熟,全面提高駕御游戲的能力。還可嘗試分片教研,加強區域整合,省、市級示范園必須在帶頭發展好的基礎上,發揮輻射作用,帶動整體發展。幼教中心組各學科組要圍繞區域游戲搞好研究、實踐。
要以信息技術為依托,開發培訓資源。按照“邊培訓、邊研究、邊開發、邊建設”的原則,積極整合各方面的力量,研究開發適合各類培訓人群的高質量的培訓資源,實現培訓資源手段的新突破。在“雨花教育網”上開辟“區域游戲”專欄,實現資源共享,發揮網絡效應,開展網絡培訓,為教師的自主學習和專業發展提供新的平臺。此外還加強與外部的聯系,采取“請進來,送出去”的方式加強交流。
(作者單位:南京市雨花臺區教育局教研室)
【推動幼兒園區域活動有效開展】相關文章:
• 幼兒園環境創設有效性研究
• 幼兒園來了“爸爸教師”
• 幼兒園用地面積莫貪大等
• 幼兒園集團化管理的特色分析
•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綜合技能培養
• 幼兒園音樂教育問題與對策
• 學前教育文化構建分析
• 探究新時期幼兒園常規教學策略
• 幼兒園趣味數學教學策略分析
• 探討如何做好農村幼兒園的發展規劃
• 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三部曲”
• 幼兒園民間美術作品欣賞生活化教學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