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仔細觀察幼兒活動,及時發現幼兒表現和需求,調整教育材料和方式,組織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抓住生活中的教育契機,為幼兒創設感知數學的環境,是輕松開展幼兒數學教育活動的必備能力。
【關鍵詞】幼兒 數學 探究
數學是幼兒期重要的學習內容,也是學前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是促進幼兒邏輯思維發展的有效工具,因為其自身知識的邏輯性和抽象性較強。那么,在幼兒園如何對幼兒進行數學教育呢?在這里我談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注重幼兒思維結構發展 加強幼兒數學教育
在數學教育活動中,幼兒學習數學知識不僅僅學到實用的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學習過程促進幼兒思維結構的發展。如果說數學思維是建筑師的設計方案,數學知識只是建筑材料,建筑材料是固有不變的,而設計方案,也就是數學思維可以讓建筑物風格各異。幼兒所應學習的知識是海量的,但只要他們具備了運用和重組知識的能力,則可以舉一反三,在今后的學習中取得質的飛躍。
長期以來,幼兒數學教育存在重知識的學習、計算技能的的訓練,而輕思維方法的培養、思維結構的發展,這種傾向非常嚴重。教師總是希望通過講解、傳授、背誦,讓幼兒記住某個知識點和解題方法,讓孩子以生搬硬套、死記硬背的方式學習數學,這樣幼兒構建起來的知識體系是不完整的,這不但培養不了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更不能讓幼兒在實際中運用所學到的數學知識。
二、盡量選擇操作性強的學習方式
眾所周知,人類的認知過程要經過從感性到理性、從具體到抽象、從個別到一般、從低級到高級的過程,此過程無法通過教師直接講解獲得,而要在自主的操作和實踐中實現。在操作中,幼兒會去探索和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為以后成為具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探索者和開拓者做準備。只有通過操作探索式的學習,孩子才能在活動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依靠自己獲得的經驗去解決問題。這樣,數學教育才能走出神秘的象牙塔,成為孩子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的工具,成為收孩子喜歡的課程。
在操作性強的學習方式中,教師要營造豐富多彩的數學情景,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例如:設計一個《超市》的活動,幼兒按照不同特性擺放商品(學習歸類),擺放時要整潔、便于取用(學習排序),用多少錢來買什么東西(學習計算),賣出多少,收了多少錢(學習統計、對應)。其次,不直接提供方法或告知結論,留給孩子嘗試、討論、想象的時間和空間。例如:在學生學習“數的分合”中,教師不應該直接告訴孩子結果,比如分法和規律等,而是讓孩子通過自己的實驗:把吸管往杯中投,最后統計有多少根落在杯中,有多少落在杯外,并做好記錄。然后數一下總數,重新再拋再統計,如此幼兒通過操作、發現、總結、歸納出“數的分合”規律。
三、在數學內容的安排上要注意知識的系統性、邏輯性
數學學科知識具有系統性和邏輯性,一些知識要以另一些知識為基礎,不同的知識亦有難易程度的差異。在內容安排上應遵循數學知識的邏輯和幼兒學習的邏輯順序,體現先易后難,循序漸進、前后聯系的特點。例如:幼兒認識“數”必須具備一些基本的邏輯觀念。理解數的實際意義是認識數的開始,更是學習加減運算的基礎,而學習數的分合既能幫助幼兒深入理解數的意義,又有助于幼兒學習加減運算。因此我們在安排有關“數”的教育內容時,開始只是給幼兒一些前數學經驗,如對應、排序等活動,讓幼兒獲得學習“數”的心理準備,然后讓幼兒感知數量、理解數的實際意義,引導幼兒認識數序、數與數之間的數量關系。到大班則結合數的分合和加減,幫助幼兒形成初步的數概念。而現在有些幼兒園為迎合家長,急功近利,一開始就訓練幼兒計算技能,忽視了數學基礎及幼兒學習數學的心理準備,違背了數學知識的系統性和幼兒學習數學的心理邏輯,給幼兒學習數學造成困難,扼殺了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這無異于揠苗助長,得不償失。
四、數學教育要重視個體差異
每個幼兒都有其獨特的發展步驟、節奏和特點。在數學教育中個體差異表現得尤為突出。思維發展水平上的差異、發展速度上的差異、學習風格上的差異會導致幼兒學習數學的個體差異,同時,能力和經驗上的差異也可以導致個體差異。所以,在數學教育中不僅要“求同”,還應“存異”。例如:在設計同一個操作活動時,可以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不同層次、不同難度,滿足幼兒自由選擇適合自己水平和能力的活動。同時教師可根據幼兒不同差異給予適當的補充、點撥和啟發。重視個體差異是幼兒教育“以人為本”的直接體現。
五、選擇貼近幼兒生活的數學教育素材
從現實生活中抽象出來的數學,生活中經常可以遇到,比如玩具如何擺放、商品怎么購買、年級有多少位同學等等。在幼兒的生活中隨時可以看到數學的影子,幼兒對數學的感知也是建立在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幼兒要構建連續、完整的數學知識體系需要在生活中尋找數學教育的素材。幼兒的學習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在貼近幼兒生活的數學教育中,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能幫助他們對新知識進行綜合,為幼兒學習數學提供前提和經驗;讓幼兒產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的最好辦法,是在為其在生活中尋找數學教育的素材。只有應用于生活的數學教育內容,才能使孩子真正了解數學的價值,數學源于生活實踐也應用于生活實踐,學會用數學思維去觀察、分析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
參考文獻:
[1] 陳小香. 論建構主義視角下的幼兒園數學教育[J]. 新疆社科論壇. 2007(06)
[2] 何碧霞,于美華,馬潔珍. 教學活動:有趣的測量――全息記錄與反思[J]. 教育導刊.幼兒教育. 2002(Z1)
[3] 丁玉蓉. 讓幼兒在生活和游戲中學數學[J]. 家庭與家教(現代幼教). 2007(Z1)
[4] 張燕. 幼兒園數學教育中操作材料的運用[J]. 成才之路. 2008(09)
[5] 江?. 在幼兒園數學教育中開展探究性學習的相關研究[J]. 新課程研究(下旬刊). 2009(12)
【開展幼兒園數學活動方式方法探究】相關文章:
• 淺談幼兒園語言游戲活動
• 幼兒園體育區域活動材料的適宜性
• 讓幼兒園真正成為幼兒的樂園
• 中職學前教育分析(3篇)
• 關于幼兒園如何開展音樂教育活動之我見
• 試論幼兒園多元文化 課程目標制定要求
• 現代幼兒教育問題及對策
• 高校學前教育參與教學模式研究
• 幼兒園小班常規管理的初探
• 德國家長希望統一幼兒園教學標準
• 人民公敵\幼兒園\書蟲
• 淺談幼兒園“小學化”傾向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