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環境創設是一個由來已久的“老”話題,我們廣大的幼兒教育工作者長期以來都在從不同的理解角度重視環境創設,在理論和實踐的探索中積累了不少有益的經驗,當然,也有不少的困惑,存在一些誤區,因此,從這一點看,幼兒園班級環境創設又永遠是個新話題。
一、對班級環境創設策略
班級環境創設指的是活動室教學情境的設計,它對置身其中的人會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活動室是師幼進行教與學的場所,也是師幼生活的場所,在此,我從活動室環境布置和班級氛圍營造來討論班級環境創設策略。
(一)活動室環境布置。
理想的活動室布置應該動態與靜態并重,內涵和美化兼備。下面我們從布置原則、布置內容及布置方法等三方面來討論活動室環境布置。
1 布置原則。
(1)教育性。琳瑯滿目、熱鬧異常并不一定具有教育意義。要使環境具有潛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就要強調活動室布置的教育性。
(2)生動性。活動室布置不可能一勞永逸,應隨教學需要不斷更新,以豐富的刺激誘發幼兒快樂學習的情緒,并安定幼兒的情緒。
(3)安全性。活動室布置除了要考慮空間因素外,還要格外注意所陳列物品的安全性,危險物品或具有潛在危害的物品應放在幼兒觸及不到的地方,以免幼兒因好奇、好動而發生意外。
(4)實用性。活動室布置的目的之一是為教學活動服務,讓幼兒通過與環境互動更深刻地理解學習內容。所以,理想的活動室環境不在于華麗的裝飾,而在于能配合教學活動的展開,幫助幼兒觀察、思考和實踐,具有實用價值。
(5)美觀性。活動室的色彩和團體氛圍會影響幼兒的情緒。在造型設計和色彩選擇上要力求簡潔、美觀、協調,讓人感到舒適、愉悅。
2 布置內容。
(1)主題墻:可將有關主題學習內容再現于活動室一角,讓幼兒有重溫的機會。
(2)作品展示區:讓幼兒隨時看到自己的作品,激發幼兒不斷學習的興趣。展示內容可隨課程的發展而更換,
(3)家園欄:傳達班級小朋友、家長和教師的有關信息,宣傳育兒知識等,以起到提醒或鼓勵的作用。
(4)評比欄:激發個人榮譽感和團體向心力,促進幼兒道德意識的發展。
(5)圖書柜:提供適合幼兒實際閱讀水平的書籍,有助于培養幼兒的閱讀能力與興趣。
(6)建筑區:在活動區角擺放益智玩具,有利于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
(7)植物角:可用盆景、插花、吊飾等形式布置活動室,使活動室生機盎然。
3 布置方法。
(1)師幼共同參與:活動室是師幼共同學習、生活的場所,因而布置時不應由教師獨攬或少數幼兒承擔,而應人人參與,人人有責。因為這一過程有自己的耕耘,幼兒會更喜愛自己的班級。
(2)有生命感的布置:活動室布置不應是靜態的,而應是動態的。飼養小動物、種植花草。可使活動室成為有生命感的生態活動室,讓幼兒體驗生命的意義。
(3)展現班級特色:可根據班級兒童的差異、需要合理規劃,使其富有特色。它能增進幼兒愛自己班級的情感,增強集體凝聚力。
(二)班級氛圍營造。
教師有責任提供一個有助于幼兒學習的良好活動室氛圍,讓幼兒樂在其中。以下幾條原則可供參考。
1 人性化原則。教師要深刻了解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不要把孩子看成“小大人”。它要求教師站在幼兒的視角看世界,充分尊重幼兒的個性和需要。
2 快樂原則。教師要營造輕松活潑、樂園般的班級氛圍,使幼兒在學習過程中保持愉快的情緒。幼兒需要師幼間、同伴間的情感互動。并在互動過程中享受學習樂趣。
3 愛心原則。教師要以親切、和藹、真誠的形象展現在幼兒面前,努力與幼兒建立親密的關系,使活動室成為充滿愛心的幸福樂園。
4 生動原則。教師要根據學習內容選用合適的方法。讓幼兒在學習過程中不僅享受到成功的喜悅,也體驗到挫折或失敗。
5 安全感原則。活動室氣氛融洽,處處充滿師幼情愛。教師勝任教學工作,幼兒有安定的學習情緒,能安心地學習。
6 紀律原則。幼兒紀律意識和守紀行為的形成需要教師的精心培育。首先,教師要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特征提出適合的要求,同時。幼兒也要有自主選擇權,學習處理自己的問題。
在學習貫徹《綱要》的過程中,除了要認真領會外,由于各地的具體情況,教師們要在不斷探索和總結自己已有實踐經驗的同時,也從不同角度總結一些經驗與啟示,從而在可能的情況下少走一些彎路。
【幼兒園班級環境創設的整合】相關文章:
• 幼兒園環境創設芻議
• 幼兒園開放式運動區域環境創設
• 淺談幼兒園環境創設的重要性
• 音樂與幼兒園英語教學活動的融合
• 農村幼兒園語言環境創設之我見
• 我們共成長手記之“環境創設”
• 特殊幼兒園環境創設的探討
• 為孩子營造寬松、民主的家庭氛圍
• 幼兒園環境創設中的美術教育
• 大班環境創設之我見
• 幼兒園環境創設的探索
• 幼兒園班級環境創設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