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座古老的都城,北京城的中軸線布局對中國傳統政治理念的體現可謂淋漓盡致。它不僅體現了穩定統一的建筑藝術,還暗合著華夏民族的國家理念和政權樣式心理。紀錄片《北京中軸線》以這條中軸線為切入視角,以北京城市文化為敘述主軸,試圖對中軸線的創意及其文化光芒進行詳盡而有深度的展示。通過對《北京中軸線》的了解,聯系近來學習的課程,作為幼兒園園長,我認為中軸線不僅僅是體現在建筑藝術、文化特色上,對于幼兒園的科學發展,中軸線也有著更為獨特的意義。
一、保育與教育的對稱
幼兒教育的特殊性決定了幼兒園必須以“!睘榍疤,保教并重。為使保育教育共同提高,保障幼兒園各類活動順利有序地開展,不應該僅僅是重視教育的質量,更應當站在保育教育的中軸線上,實現保教的共贏。提高保育質量,首先從保育員抓起,在園領導配備各班級人員時,不單一“小重保大重教”,各班級之間、平行班之間注重保教的對稱與統一。社會和家長正確引導,以提升保育員的地位和形象,讓她們由“照顧吃飯睡覺的阿姨”轉變為“專業并有資質的、掌握科學育兒知識的專家”,從而引起社會各界對保育員的重視與理解。
二、教師與家長的對稱
教師與家長之間聯系,園長與教師直接聯系,貌似園長與家長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系。其實不然,家長與園長直接聯系有時是在家長與教師發生沖突后。而這種聯系是帶有某種情緒色彩的。如何安撫家長的情緒,保障教師的利益,把握好教師與家長之間對稱的中軸線,也是推動幼兒園科學發展的關鍵。針對不同個體,巧妙引導。家長、教師的個性、文化層次不同,園長應該區別對待,巧妙引導。對于蠻不講理的家長,有時越勸他脾氣越長,這時就應該冷處理,先勸走教師,讓家長一個人想一想。其實家長與教師之間本就沒有深仇大恨,等家長冷靜下來,事情就好商量了。對于文化層次較高的家長,不要一開始就切入正題,而是從他感興趣的話題入手,和他熱情交談,等他說到高興時,再從旁切入,這種方法比較合適。但有時也有教師出錯在先的,園長也要用冷處理或從旁切入的方法,先談其工作中的優點,再提出注意點。這樣教師易于接受,也會勇于向家長承認錯誤,矛盾自然也就化解了。
三、傳統觀念與最新理念的對稱
當今時代,不再是一碗水與一桶水的對抗,而是與源源不斷的泉涌的較量。園長選擇性保留傳統觀念、跟上與時俱進的步伐,指導教師做好新時代的“教書匠”,需要把握好傳統觀念與最新理念對稱的中軸線。首先是對傳統觀念精華的沿承。遵循《新綱要》的教育指導思想,讓幼兒掌握一切他們應該掌握的東西,堅決抵制不正確的做法,保證每一位幼兒在愉快、自信、有尊嚴的幼兒園生活中發展潛力,良性成長,不僅更好地去適應小學生活,而且為一生的學習和發展奠定基礎。其次是對最新理念的靈活運用。管理者理念的轉變是推進幼兒園自主發展的關鍵。由管轉化為導。長期以來,園長一直扮演著監督、檢查和評價者的角色,而教師也習慣處于一種被監督、被檢查及被評價的地位,過多的條條框框、形形色色的規矩在某種程度上束縛了教師的手腳。隨著時間的流逝,教師們漸漸喪失了自我思考、自我理解和自我決策的能力,從而使教師與園長都處于一種被動的地位。新教育理念對教師專業化水平提出了新的挑戰,因此,管理者要從一個檢查者、評價者的角色中調整出來,成為教師開展活動的支持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及時向教師傳遞最新、最及時信息,樹立管理就是服務的現代化管理思想。并由過去辦公室化、統一化的管理轉為現場管理,幫助教師從幼兒的反饋中分析教育行為的適宜性,幫助教師學會反思,運用理論分析教育現象,使教師從經驗走向理性,引導教師講孩子的故事,分析孩子的言行,尋找適合孩子發展的教育。
編輯 謝尾合
【推動幼兒園發展的中軸線】相關文章:
• 背上書包陪女兒上幼兒園
• 幼兒園小班常規培養的策略探析
• 美術教學設計下學前教育論文
• 全國幼兒園建設研討會綜述
• 幼兒教師素質對幼兒發展的影響
• 幼兒教育供給側改革發展
• 淺談幼兒園教學如何做好“挫折教育”
• 學前教育加強幼兒衛生保健分析
• 幼兒園校園文化建設路徑淺析
• 指導幼兒園早期閱讀活動初探
• 幼兒計算機教育綜述
• 孩子生病了,能去幼兒園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