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學研究中有個專有名詞叫“雙性化”發展:不論是男孩還是女孩,都應在發揮自己“性別”優勢的基礎上,注意向異性學習,克服自己性格上的弱勢。所以,在幼兒園中,如能將男教師的“剛健”和女教師的“柔美”相結合,則更能順應孩子的天性。
“借”
2010年9月,當杭州市拱墅區舟山路幼兒園唯一一名男教師離職后,園長金文犯愁了。
2~6歲是幼兒社會規范形成的敏感期,也是幼兒性別行為發展的關鍵期。這階段,模仿是幼兒的主要學習方式,尤其是對同性別長輩的模仿。所以,幼兒園中男女老師的比例平衡至關重要。日本規定幼兒園男性教師數量必須達到教師總數的四分之一以上;美國幼兒園男性教師的比例約占10%,規定每班至少有一名男性教師……
在中國,由于傳統文化對男女職業的定位,造成幼兒園是清一色的“娘子軍”。就拿拱墅區來說,900余名幼兒園教師中,在編的男教師只有2位,編外的也僅有2~3位。
幼兒教育中需要男教師,就像孩子的生活中需要父親一樣。可是,幼教專業畢業的男生本來就少,好不容易相中的教師又留不住。怎么辦呢?
愁眉不展時,金園長發現隔壁的樹人小學,有不少男教師進進出出。不禁眼前一亮,“為何不向小學‘借’幾名男教師呢?”
一向和金園長私交不錯的樹人小學姚愛楠校長,一聽說舟山路幼兒園有這個需求,也很支持。馬上推薦了幾名形象好、專業好的年輕教師。
之后,金園長又聯系了附近的拱宸中學。這樣,舟山路幼兒園與樹人小學、拱宸中學達成協議。每周四,這兩所中小學選派優秀的男教師到幼兒園任教。由于男教師進園率不高,所以在授課上采用“一次備課,多次利用”的原則。男教師的課時費由舟山路幼兒園按代課費的形式支付,一節課50元。
就這樣,2010年9月,美術教師支海峰、
音樂教師李啟鐸和體育教師胡承盛正式進入舟山路幼兒園。
“磨”出來的課
從中小學到幼兒園,這些男老師的第一感受不是輕松,而是極度不適應。
幼兒園的小朋友雖然對中小學男教師的課很歡迎。但是這些課容量非常大,正常情況下需要50分鐘才能完成。再加上各教學環節轉換比較快、幼兒的注意力持續時間較短等原因,很多幼兒表現疲乏。而且,由于不顧幼兒的年齡特點,男教師語言過于簡練,孩子不能理解,課堂十分混亂。
很明顯,這些男老師低估了幼兒園的授課難度,把幼兒園的課“中小學化”了。
看來,把男教師“借”過來只是第一步。接下來,是讓這些男教師接接“地氣”。
金園長沒有讓這些男教師繼續代課。而是給他們一個月的時間跟班熟悉幼兒,了解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形成對幼兒園教學活動的基本認識。
一個月之后,這些男教師再動手寫
教案。寫出來之后,與幼兒園的教師一起討論。
這一討論,男老師們就知道了問題所在。
有的教學方法比較直接、單一。幼兒園的女教師就建議他從幼兒天真快樂的年齡特點出發,多創設一些情境,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有的把很多內容都放在一個教學活動中,這對于一個正常的幼兒來說,很難承受。這樣,就需要做一些分類、刪減,比如跑有幾種,該保留哪一種。
有些男老師認為孩子們來幼兒園就是來玩玩的,所以
教案漫無目的。這必須進行教案重新梳理,明確目標。
前面的這些只是前奏,教案完成后的磨課才是重頭戲。
支老師的第一堂課是讓幼兒模仿各種動物來練習奔跑、跳躍。支老師拿來青蛙等好幾種折紙動物,一會兒拿“動物”演示,一會兒自己示范,教得滿頭大汗:“青蛙怎么跳的?”“大象走路很笨重!”“小兔子一蹦一跳多可愛!”孩子們雖然很興奮,但是你玩你的,我玩我的,整個過程很混亂,活動目標沒有達成。
之后,幼兒園的教師針對支老師的這堂課展開研討:首先,需不需要這么多折紙動物?教具的作用是激發幼兒興趣,過多會分散幼兒的注意力。其次,用紙折動物演示動作有沒有必要?可能動作的演示需要通過教師的形體示范才能讓幼兒看得更清楚。第三,活動目標明確嗎?本是練習跑、跳動作,卻又加入了大象走路等內容。
經過研討,支老師修改了教案,第二次課順利多了。但還是存在修改的空間,那就再次研討,再次修改。一次一次,直到磨出精品課程。
這種反復推敲試講過程是每一位男教師都必須經歷的。
磨出精品課程還不是結束,優秀的教學活動不應該隨著教師的離開就此消失。舟山路幼兒園建立了男教師特色教育課程資源庫,為男教師打造成果分享、正態積累的平臺,包括“優秀教案”、“活動案例”、“科研成果”,并為優秀資源設定入庫細則。
就這樣,“中小學男教師進幼兒園”在舟山路幼兒園漸漸落地生根、發芽開花。但是男教師在自己的學校也有繁重的教學任務,如果能把學校、家庭、社會結合起來,多管齊下,豈不是更能提升“男教師進課堂”的成效?
整合資源
“小朋友,張開嘴數一數,有多少顆牙?”凱凱爸爸一來就把孩子們的注意力抓住了,你給我數,我給你數。
數完牙之后,凱凱爸爸還拿出一副假牙,讓孩子們直觀認識了牙齦、牙床,并當場演示如何刷牙。
這是“爸爸助教”中的一個場景。
爸爸常常因為工作忙而在孩子教育里“缺席”。舟山路幼兒園想到了用“爸爸助教團”,海選有特長的爸爸來幼兒園參與孩子的活動。
但是,爸爸們畢竟不是老師,在活動中缺乏專業性和延續性。舟山路幼兒園老師便和有特長爸爸一起討論、設計活動。在實際活動時,先從爸爸孩子的班級開始,再遵從爸爸們的空閑時間,安排去另外的班級上,直至把幼兒園所有的班級輪完一遍。這種方式可以最大化地利用資源。
此外,舟山路幼兒園還嘗試利用社區的男性資源。在其中一位家長的支持下,幼兒園與轄區派出所結成對子。警察叔叔組織孩子進行安全演習,教孩子如何撥打110報警…… 幼兒園所在街道為區政府所在地,有許多男性黨團員愿意在工作之余為幼兒園的孩子出一份力。幼兒園的老師就請他們來做志愿者,參與幼兒園的游戲活動,設計并組織幼兒的教育和游戲,把男性陽剛之氣較好地融入到教學活動中。
這邊,舟山路幼兒園整合各方各面的資源,而另一邊杭州拱墅區的“中小幼教育聯盟”也星星之火一般蔓延開來。
蔓延
舟山路幼兒園“借”了中小學男教師幾個月后,杭州市的大小媒體爭相過來采訪,像掃雷似的把整個幼兒園掃了個遍。
拱墅區的教育局局長張云雷也意識到這件事情的價值,召集11家幼兒園,開了一個中小學男教師進幼兒園推進會議,并成立了多個“中小幼教育聯盟”,也就是媒體經常說的“陽剛教育聯盟”。這個聯盟的進展情況定期在教育局的網站上公布。
2011年4月,拱墅區教育局下達文件,鼓勵幼兒園與中小學結成教育聯盟。以前,在推進這個活動的時候,主要是靠幼兒園園長的能力,有了文件保證以后,各個園長工作安排更有底氣了,活動也更具規模了。
2011年底,拱墅區教育局撥出58萬元給全區參與這項活動的幼兒園、中學。在這次活動中,表現特別優秀的可以有5萬元的獎勵。
2012年6月,拱墅區教育局召開了第一屆“全國男教師進幼兒園研討會”。拱墅區的做法開始推廣到全國。
男性教師的知識面比女性教師更廣,男性在研究機械方面,制作、動手能力更強,所以,幼兒園多“借”體育、游戲、珠心算等活動課的老師。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各幼兒園也對如何選擇男教師“為我所用”方面進行了個性化嘗試。
紅纓幼兒園意識到,中小學教師的培養是在專科教育的模式下進行的,他們在某一專業領域具有優勢,這恰恰是接受全科教育的幼兒園教師所欠缺的。因此,他們決定讓中小學男教師參與幼兒園各個專項活動室活動的設計與組織。一位具有國畫特長的男教師,負責創意美術室的活動,一位科學課教師負責科學發現室;另一位航模制作高手,負責建構游戲室。
蓓蕾幼兒園是一所科學教育特色幼兒園,他們不局限于從附近的中小學借用男教師,而更看重男教師在科學教育方面的能力。因此,他們和較遠的幾所同樣為科學教育特色的小學結成聯盟,實現效益的最大化。
金城堡藝術幼兒園和左岸幼兒園是同一個小區的配套幼兒園,而鄰近的拱宸橋小學的生源幾乎都來自這兩所幼兒園。因此,兩所幼兒園決定聯合起來與拱宸橋小學結盟,形成“2+1”模式,采取“一課二研”的方式,使有限的資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祥符中心幼兒園嘗試與社會培訓機構(親子班、特長班等)結成教育聯盟。由于這些培訓機構的教學對象也大多是幼兒,從年齡上講適切性更強,男教師在幼兒園教學上,適應起來也更容易。
一方面,以往所謂“幼小銜接”幾乎都是幼兒園主動去了解小學教育,去和小學銜接,而男教師進幼兒園恰恰為小學教師了解幼兒園提供了機會。另一方面,由于生源的聯通性,在許多中小學看來,把男教師借給幼兒園也是雙贏——幼兒的綜合素質提高了,將來自己的生源也好了。
從“借”到引進
從中小學中“借”男老師,雖然可以暫時緩解幼兒園中男教師匱乏的問題,但是,中小學的男教師大多是學校骨干,本職工作就已夠繁重,常常無法兼顧兩頭。所以,長遠來看,還是要努力增加幼兒園專職教師的比例。
但是,一直以來,待遇偏低、社會地位不高的現實問題讓很多優秀的男性對幼兒園教師這個行業望而卻步。
2012年下半年,拱墅區設立了男教師崗位津貼。全職的男教師比女教師一個月多400元。并提出在招聘時,同等條件下男教師要優先考慮;在儲備后備干部時,男教師具備條件的,幼兒園要有明確的培養。
另外,在一個“女性世界”里,男教師很容易感到孤獨,變成弱勢。男教師也害怕受女教師的影響多了,自己的個性也會“女性化”。為了解決這一問題,2013年,拱墅區教育局成立了“男教師工作室”和“男教師研究團隊”。在這兩個平臺上,全區幼兒園男教師們可以相互交流,相互觀摩課程,共同組織活動。并且,教育局為這些男教師專配了導師,為他們設計正確的職業規劃。男教師可以朝教研組長、副園長、園長管理方向發展,也可以向研究方向走。
現在,樹人小學的支老師已經是舟山路幼兒園的專職教師。孩子們面對男教師也從以往的興奮,變為了淡然。只不過,細心的金園長漸漸發現,孩子們更勇敢了,爭吵時哭哭啼啼的現象變少了。
在心理學研究中有個專有名詞叫“雙性化”發展:不論是男孩還是女孩,都應在發揮自己“性別”優勢的基礎上,注意向異性學習,克服自己性格上的弱勢。
當然,杭州拱墅區的幼兒教育者在剛開展活動的初期還沒有上升到這么高的理論高度。他們只是有個樸素的想法:幼兒園就是孩子的家。是家就要保持它的完整,有媽媽,更要有爸爸。
編輯 李豐池
【幼兒園“借”來了男教師】相關文章:
• 幼兒園全程立體互動式家長工作實踐探析
• 關于幼兒園生成課程的思考
• 情感管理在幼兒園管理的應用
• 淺析機關幼兒園服務社會化改革
• 民間游戲有效融入幼兒園的策略
• 幼兒園戶外活動教師指導行為研究
• 探究幼兒教育革新的新觀念
• 計算機與幼兒園課程的整合
• 幼兒園精細化管理“三部曲”
• 幼兒園美術教學方法漫談
• 幼兒學前教育問題研究(4篇)
• 提升幼兒園教育品質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