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少數幼兒園教師的虐童行徑經媒體傳播后致使幼兒園教師形象呈現斷崖式坍塌。站在教育學立場反思,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準幼師的培養未能先行、幼教輿論工作的缺位以及媒介素養教育的不力。為此,在未來實踐中,需著重加強部分新進幼兒園教師培訓、促進各方協同推進幼教輿論工作以及針對關鍵性群體開展媒介素養教育,從客觀現實、媒介建構以及公眾認知三個不同的互動側面重塑幼兒園教??的良好形象。
一、著重加強部分新進幼師培訓,優化現實外化形象
在學前教育大發展的初期,一批非科班出生的人員進入幼兒園教師隊伍,在比較的意義上看,他們因為缺乏一些必需的素質而更有可能成為不合格的幼兒園教師。因此,當務之急更應針對這部分新進教師展開考核培訓。具體而言,首先是適當地考核,如可以采取適當的心理測試,這種測試應能真正把深層的素質測出來,以便能夠對他們的個性心理特征是否真正適合當幼兒園教師加以甄別,確實不合適就應當淘汰。其次是針對性培訓,這主要是針對個性心理特征符合幼兒園教師要求而理論水平與實踐技能有所欠缺的部分群體。對于他們來說,培訓的目標在于使其由不合格轉為合格。當然,如果想上述兩方面的措施能夠得到切實執行,相關的教育制度保障不可或缺。
二、促進各方協同推進幼教輿論工作,修繕媒介建構形象
媒體建構形象既是客觀真實形象的再現,也是公眾認知形象的中介,在三者互動過程中發揮著“橋梁”的關鍵作用。因此,如果說優化客觀真實形象是防患于未然,那修繕當下媒體上有關幼兒園教師的刻板印象便是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在此過程中,各方教育主體應共同參與、主動出擊,以實際行動介入大眾媒體的話語空間,形成正面幼教輿論的強大合力。對于教育行政部門來說,負面事件發生后的危機公關固然重要,但平時工作中的積極引導更加不可忽視。當幼兒園教師群體面臨“媒介形象顛覆”時,我們更需要各方力量的參與,只有教育行政部門、相關教育專家、教育媒體工作者等各方履行相應角色,幼兒園教師才能獲得積極、合理的輿論支持,才更有可能在輿論場域中受到公正評價,其媒介形象方能得到及時修繕。
三、針對關鍵性群體開展媒介素養教育,扭轉公眾認知形象
優化現實外化形象與修繕媒體建構形象均有助于公眾認知形象的扭轉。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這兩種轉變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很難在短時間內取得實效,尤其是在新聞報道環境并不良好的當下。因而,通過提高關鍵性群體的媒介素養尤其是批判性素養便顯得更為直接有效。一直以來,“媒介素養教育的主旨在于培養大眾主動意識,使得大眾在理性認識的基礎上學會甄辨媒介及其傳播內容的正價值與負價值。”無疑,如果幼兒家長等關鍵性群體能夠批判性地認知有關幼兒園教師的負面報道、甄辨式地看待幼師虐童的個別事件,對于幼兒園教師的錯誤認知便能迅速扭轉。
幼兒園教師形象關系到教師的職業效能,關聯著幼兒園的教育質量,更關乎于學前教育的發展前景。因此,有效扭轉當前社會中彌漫著的對幼兒園教師形象的錯誤認知,是當前學前教育領域中不得不加以考慮的重要課題。無疑,客觀現實、媒介建構以及公眾認知是重塑幼兒園教師形象需經歷的三個不同的互動側面,每一類形象的改觀均有利于另外兩類形象的提升,三者協同推進則能最為有效地重塑幼兒園教師的良好形象。
【重塑幼兒園教師形象】相關文章:
• 信息技術在幼兒園教學中的應用
• 高職高專男生學前教育論文
• 幼兒園保育工作
• 幼兒園自然角區域環境創設淺談
• 送媽媽上“幼兒園”(上)
• 淺談幼兒園音樂教學的幾點體會
• 幼兒教育與幼兒護理新課程體系構建
• 聲樂教學評價機制構建
• 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原因分析
• 信息技術在幼兒園中的有效運用
• 幼兒園數學環境的創設和利用
• “以人為本”管理模式下幼兒園園長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