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國家《3-6歲兒童發展指南》的頒布,為幼兒園的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為孩子身心健康成長教育提供了科學的指導依據。《指南》中提出要在幼兒園里開展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和諧發展。在工作中,我們進行了探索和嘗試,從幼兒的社會性發展出發,從幾個方面開展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如:對幼兒實施愛心教育;發揮游戲功能,使幼兒保持愉快的心境;探索周圍世界的教育,發展兒童健康心理和人格;正確引導幼兒社會交往;教育教學活動與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有效促進了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關鍵詞:幼兒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游戲活動
《3-6歲兒童發展指南》中在健康領域提出: 健康是指人在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方面的良好狀態。幼兒階段是兒童身體發育和機能發展極為迅速的時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樂觀態度的重要階段。如何在幼兒園里有效開展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我們進行了如下探索和嘗試:
1、愛心教育。
愛心即愛人之心。愛心教育是幼兒健康心理教育的基礎和基本內容。幼兒有得到愛、愛別人的需要。通過愛心教育,使幼兒得到愛的滿足和學會從愛別人得到快樂,提高能力和自尊。
眾所周知,愛是幼兒健康發展的“精神食糧”,是幼兒生活中的“太陽”。因此愛能使幼兒獲得安全感、滿足感和幸福感,使其心理得到健康成長。為此,從園長到教師都將點點滴滴的愛心傾注在每一個孩子身上,他們時刻用樂觀的情緒、柔和的表情、適度的動作、溫柔的語言與每個孩子進行情感接觸和交流,對每個幼兒都充滿信心,因而使孩子們在師愛的搖籃中長大,也懂得了去關心和愛護周圍的人。
2、發揮游戲功能,使幼兒保持愉快的心境。
人的心理是在活動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游戲是幼兒的生命,一日活動中游戲是貫穿于始終的活動。除了游戲本身的教育作用外,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戲中,就能發揮增效作用。游戲是合群性的養成、獨立性的培養的極好手段。在實踐中,我們認識到不是所有的游戲對心理健康教育都是行之有效的,有意義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游戲應該具有目標性和針對性。我們歸納為三個原則:游戲的功能性原則;兒童需要原則;針對性原則。我們依據三大原則靈活采用一些有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角色游戲、體育游戲等,解決了幼兒希望能像周圍成人那樣參加各種各樣的社會生活與他們的身心發展水平之間形成的矛盾。通過游戲,讓兒童體驗合群的愉悅,增強合群意識,提高合作的能力。在角色游戲中,幼兒通過對游戲主題的確立、角色的選擇、情節的發展等活動中,學會如何與同伴友好相處,自我意識的良好發展、合群情感的發展,社會化和個性化的協調發展,無疑是有意義的。
3、探索周圍世界的教育,發展兒童健康心理和人格。
幼兒在與周圍世界不斷交互作用中逐步成長起來的,而多方位、多層面的環境能激起幼兒對美的向往和追求,形成健康心理素質。為此,我們通過自然角的設立,分享閱讀室、手工創意吧、科學發現室的設置,每月一主題的師幼環境布置,以及通過節日活動、社區活動、親子活動、主題活動、比賽活動等開展,讓幼兒從觀察中接觸,了解自己與世界的關系,促進幼兒多種經驗的獲得,多種情感的體驗,發展幼兒的探索精神,使幼兒園環境成為一本立體的、多彩的、富有教育內涵、激發幼兒情感的無聲的“教科書”。
5、正確引導幼兒社會交往教育。
交往是建立個人與社會聯系,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培養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徑,對于幼兒健康心理和人格的形成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其中交往三步曲已成為我園教育特色之一。首先,我們讓幼兒學習一些語言或非語言的交往方法,豐富幼兒交往策略。其次,為幼兒創設交往環境,提供交往機會,交往環境從與同班幼兒交往,發展到與同齡幼兒交往,再擴展到異齡幼兒間的交往,加強幼兒與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之間的交流,發揮互補效應。再次,以開放式教育拓寬交往空間,將人際環境延伸到部隊、社區、家庭等,以鞏固幼兒交往技巧,發展幼兒禮貌待人、主動交往、友好協商、謙讓合作的技能。
6、教學活動與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
(1)、把教學活動內在的、潛在的因素挖掘出來,通過活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活動融入園本課程中成為開展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之一。對此,幼兒園積極創造條件,根據幼兒的心理特點、發展的需要,每周開展一次心理健康活動,教師間相互聽課、研討,共同成長。組織教師充分為幼兒創設一些趣味性強、有針對性的集體活動,或者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到各個領域的活動之中,積極引導幼兒參與,進一步改善幼兒的溝通交流能力,為幼兒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創造機遇。
(2)、捕捉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契機,進行隨機教育。我們設立了專門允許幼兒獨自游戲的“心理驛站”,在班級設立了“心情樹”、“表情牌”。如“心情樹”,我們知道幼兒的表達能力、自控能力都很低,他們不會象成人那樣主動地傾訴、控制和渲瀉各種情緒,因而在遇到心理沖突時就很難保持平衡和穩定,而教師很難及時發現孩子的心理變化,“心情樹”就彌補了這一缺陷。它由紅、綠、灰、黑四種顏色組成,分別代表快樂、平靜、悲傷、憤怒四種基本情緒。幼兒根據自己的心情隨時將自己的照片掛在相應的“心情樹”上,教師就可以依據孩子的情緒及時施以適當的幫助。由于它的操作簡單又具有游戲性,倍受孩子的喜歡。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關系到幼兒一生的發展,在今后的工作中,還要繼續探索,為幼兒營造健康和諧的生活成長環境,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愛和自由》 孫瑞雪
[2]《發展心理學:孩子的成長》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海倫·比
【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初探】相關文章:
• 農村學前教育發展策略
• 奧爾夫教育理念在幼兒園的應用
• 幼兒園幼兒午睡環境的現狀
• 幼兒園音樂活動之我見
• 很抱歉,此文章已刪除
• 淺談幼兒園美術教學
• 檔案袋評價在學前教育中的應用
• 幼兒教師的職業疲勞和幸福感
• 幼兒園體驗式教學初探
• 試論幼兒園音樂教育中音樂才能的培養
• 淺談幼兒園教學中教師提問有效性
• 淺析幼兒園音樂教育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