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案1:這天天氣很好,孩子們個個精神飽滿,可在這“大同”之下,還有著他們個人的“小異”。軍軍聰明穩重,波波活潑好動,讓人無奈的是文文,他年紀偏小,個頭也小,你對他講什么,他都似懂非懂,眼睛不時看看你,但眼睛又在忽閃不定地東張西望。
老師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后,孩子們的小手舉得像小森林。可文文身子斜斜地坐在椅子上,眼睛根本不看老師。“文文,你來回答這個問題。”文文好像半天才回過神來,他慢慢地站起身來,老師把問題又重復了一遍,他經過長時間的思考才慢慢地說出答案,而且答案的準確率也不是很高。當他在小伙伴的焦急與嘆息聲中慢慢坐下后,聽到的卻是老師的一聲鼓勵:“很好,今天的速度比上次快多了,看來今天是動了小腦筋的,老師告訴你,就是因為你剛才認真地聽,所以才回答出了問題。”頭剛要扭向別處的文文聽到老師的這些話,眼睛里有一些亮光,頭也很快地點了一下。后面的活動中,雖然他還時不時地要開小差,可是集中注意力的時間明顯加長了。
分析:教師和家長一樣,在孩子眼中,是相當有威信的,當這個有威信的大人給了孩子贊揚時,孩子的自我確認就達到較高水平,這是孩子形成自信的絕佳時期,當他對某項活動有了自覺的興趣,慢慢地,他的注意力與聰明才智就被吸引過去,一個良性循環便產生了。
個案2:老師在教孩子們畫向日葵,要求他們在向日葵的大致輪廓確定后運用自己的想象來畫向日葵的花瓣,有的孩子畫的花瓣是橢圓形,有的花瓣是三角形,還有的是帶觸須的,個個色彩艷麗,讓人喜愛。
可這時,一個“小不點”跑過來告狀,眼里還有惱怒的淚花:“老師,小朋友說我的畫難看。”老師拿過畫來一看,畫上的花朵確實夠不上好看的標準,而平時這個孩子在繪畫方面的表現也確實不夠突出,興趣并不濃厚,可今天他為什么如此期待別人的贊美呢?原來上周日,他與父母一起外出,回家后興之所至在紙上涂抹了幾筆,之后,獲得了父母的夸獎。但此時小伙伴的評語使他感覺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老師明白了原因后,先肯定了他的進步,然后請來了那位“小小評論家”,請他從比較客觀的角度上幫助小朋友,既給予了適當的肯定,又提出了恰當的批評,并請他幫助小伙伴一起把畫打扮得更漂亮一些。不一會兒,兩個孩子就開開心心地頭碰頭地在一起作畫了。
分析:成人不應該做孩子的“保護傘”,應該讓孩子學會多方面地聽取意見,不獨斷專行,也不將信心建立在某個特定的人――比如寵愛他的媽媽身上。在兒童的自我確認過程中,外界其他人的反映是重要的一環,孩子由此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行為準則及評價標準。
在幼兒期,家人、老師和小伙伴是孩子的生活小圈子。家長對孩子的表揚鼓勵大多是縱向的,是站在自家孩子原有的基礎上看問題的,而小伙伴的看法大多是橫向比較的結果。兩種不同的評價會使孩子的自我認識產生不平衡,甚至產生不滿、焦慮。
這時,老師的的任務不僅是鼓勵孩子,讓孩子獲得自信,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初步具有自我分析、自我評價的能力,引導孩子在小伙伴群體中獲得鼓勵,這是對鼓勵的一個更高層次的要求。
老師的話
孩子的所思所想大多數時候是非常自然的,他們的舉動有極大的隨意性,沒有絕對的是非對錯。常常,對于孩子的小“錯誤”,成人會及時制止,而當孩子偶然地做出了好的舉動,我們卻并不見得會適時地鼓勵,其實此時的鼓勵便是一種強化,當他第二次做同樣的事情時,就可能會模糊地想起前一次的鼓勵,努力地按照“好”的標準去做。
【幼兒園老師說“鼓勵”】相關文章:
• 淺談幼兒園音樂欣賞教育
• 幼兒園剪紙教學有效指導
• 淺談幼兒園數學教育策略
• 幼兒園班主任教學管理工作的經驗分析
• 幼兒教育中語言表達能力培養
• 幼兒園廁所的“秘密”
• 幼兒園區域環境創設的實踐
• 如何幫助幼兒盡快適應幼兒園生活
• 淺談幼兒園趣味洗手之心路歷程
• 信息技術與幼兒園語言教學
• 幼兒園美術活動中教師的指導
• 意大利Guastalla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