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兒園《綱要》中有許多新觀念、新要求,其中明確指出“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是教師以多種形式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幼兒生動、活潑、主動活動的教育課程”,也就是幼兒園對小朋友進行多種多樣的、有趣的教育活動,使幼兒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這為幼兒
音樂教育應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提供了有力依據,)因此,幼兒園的
音樂教育要走向多元化,以適應新時代的素質教育要求,以更好地促進幼兒的全面和諧發展!
筆者認為這個多元化包括了幼兒園音樂教育中目標的多元化、方法的多元化和過程的多元化,本篇
論文就幼兒園音樂教育的多元化發展淺談我之己見。
關鍵詞:幼兒園音樂教育目標方法過程的多元化
一、幼兒園音樂教育目標的多元化
以往的幼兒園音樂教育傾向于向幼兒傳授單一的知識技能,靠預定的標準來要求幼兒,期待所有的幼兒學到同樣的技能,完成教學任務。
教改后的音樂教育更注重全方位地培養孩子,通過音樂教育活動促進孩子全面、和諧的發展。筆者認為幼兒音樂教育的目標應該是廣泛的、多元化的:在培養幼兒的音樂能力的同時并提高幼兒的音樂素質,在進行知識技能、認識理解方面的教育的同時加強情緒體驗、品德行為等方面的教育。
小朋友通過參與各種音樂活動培養他的音樂能力。不同的音樂實踐活動所指向的要求也是多元化的。如唱歌,要培養唱歌技能,要求音調準確、節奏正確和吐字清晰等;比如
舞蹈,要求能做與音樂相協調的韻律動作,自如地運用自己的身體動作進行再現性或創造性地表現等。
這些音樂教育活動在技能方面的要求不同,但在非技能方面卻有一些相同的共性,就是用音樂刺激幼兒思維,促進幼兒表現,培養其心靈的美感(和諧、統一),對音樂的興趣,欣賞的能力,陶冶其情感情操,塑造完美的人格,重視培養幼兒的創造意識、探索精神,激發智力和創造性,以發揮音樂活動在身心兩方面發展的特殊功能,實現個性全面和諧的發展。
每個幼兒都是獨特的個體,個性不同、興趣特點不同、發展水平不同,目標也要有所體現,根據幼兒的不同水平設定不同層次的目標,而不應該“一刀切”。如有的幼兒音樂能力較強,可要求他們在其自然音域內唱歌時基本上音準,能對音樂的要素(如音高、時值、響度)和音樂的風格(如進行曲、搖籃曲)做出反應,能隨著音樂創編出各種動作等,但對于一些音樂能力較低的幼兒,允許他們歌唱時有時不合拍,不入調,但可要求他跟唱或模仿別人的動作等。這樣才能讓孩子體驗音樂的美、音樂活動的樂趣,體會到音樂帶給他們的快樂。才更有利于實現全面發展,這也是音樂教育最高價值的體現。
在制定音樂教育目標時應注意目標的和諧統一。南師大的許卓婭教授就音樂教育提出“和諧是音樂永恒性的根本基礎,是音樂教育永恒性的根本基礎”“音樂價值、社會價值、個人價值應該是相互關聯的、不可分割的。”因此,我們的音樂教育目標更應該是多元化的。
二、幼兒音樂教育內容的多元化。
幼兒園的音樂教育經歷了這么多年的改革、探索,在許多前輩老師的努力下,教學內容日趨豐富、精彩:有無數有趣、優美的兒童歌曲;有幼兒喜歡的打擊樂器活動;有活潑、歡快的兒童律動
舞蹈;還有能讓孩子獲得審美享受的音樂欣賞活動等。
教育內容的多元化也促進了幼兒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如在唱歌活動中,讓孩子掌握旋律中聲音的起伏、節奏的長短、速度的快慢、力度的強弱等,激勵人的情感表達人的思想感情;打擊樂活動為幼兒提供了對音樂要素的視覺、觸覺和體驗,并能讓幼兒學習與同伴合作、交往,吸收間接經驗;通過舞蹈教學培養幼兒動作協調性、節奏感、創造性思維,學會抒發和表達情感并加強相互交往,達到美化生活的目的。再比如欣賞活動,感受音樂情緒、情感,感知節奏、節拍和速度等。
教師在選擇的音樂課程內容要妥當,與教學合拍。現在的音樂課程內容在選擇中首先教師應了解幼兒的發展水平及需求。在改革實踐中發現幼兒實際的需求是童稚的、自發的、游戲式的、趣味式的。因此,教師應從選擇音樂最基本的結構要素入手,按照孩子的發展水平編制,活動的內容應該是臺階式、漸進式的,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近到遠,由具體到抽象的音樂游戲及音樂活動,從幼兒生活范圍里選取豐富、多樣化的內容,使幼兒個個積極參與,興味就會更濃。
三、教育手段的多元化。
音樂是聽覺藝術,“看不見,摸不著”的審美對象,需要小朋友在個人生活體驗和知識積累的基礎上,通過感知、聯想、共鳴、想象等來進行“表現”使其外顯。音樂還是一門表現藝術,感受音樂是和表現音樂緊緊地連在一起的。所以,在傾聽、感受、體驗音樂的同時,要以多種教育手段促進幼兒的豐富想象和大膽表現。
幼兒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運用多種手段、方法來對幼兒進行音樂能力的培養。如音樂欣賞可以通過聆聽導入、語言誘導、創設情境、音畫結合等手段進行;舞蹈可以運用直觀激發、模仿、自由創編、
兒歌配合動作教學等方法。
現在的音樂教學活動中,教師首先考慮的是為了幼兒的學而教,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手段和方法,通過各種各樣有趣、有意義的手段來教學,使孩子輕松、快樂地掌握有關的音樂知識(音高、力度、節奏等)努力做到通過教而達到不需要教的目的,讓孩子輕松地掌握知識,音樂教學中運用了各種方法:探索發現法,聽辨模唱法,感受體驗法,情感陶治法,操作嘗試法,綜合運用法……等。這些方法比起單純示范、講解、模仿,更多了趣味性,更能啟發小朋友,激發小朋友的學習欲望。
使幼兒不僅僅只獲得音樂知識和鍛煉能力,而且還能使幼兒充分發揮自身的潛力。幼兒能表達自己要表達的東西,他們自然更喜歡進行探索、創造。教師創造性地教,幼兒創造性地學。教師應盡力鼓勵幼兒表達自己的理解和情感,如幼兒運用節奏敲奏音樂的游戲活動,都是需要幼兒大膽地去探索創造,通過幼兒無數次地敲奏活動,他們的樂句感覺漸形成了。
多種教育手段將鼓勵兒童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主動探索、創新的模式,而決不是要兒童只作被動地模仿的模式。
幼兒園的音樂教育應走向多元化,音樂教育中的多種教育內容、多種教育方法都應各盡所能,發揮各自的優勢來促進幼兒發展,強化幼兒音樂教育的功能,優化教師的教學行為,提高幼教質量,促使全體幼兒在原有基礎上得以全面、和諧、自主地發展。
參考文獻:
《論早期兒童音樂教育的一種理論框架》南京師范大學許卓婭
《試論幼兒音樂教育新理念》曹冰潔
【幼兒園音樂教育多元化發展】相關文章:
• 關于優化幼兒園教學管理模式的探討
• 幼兒園教學探討(6篇)
• 南陽市臥龍區部分幼兒園音樂教學情況調查報告
• 探討如何提高鄉鎮幼兒園管理水平
• 如何開展幼兒園家長工作
• 幼兒教育信息化發展策略探討
• 幼兒園會有免費的午餐嗎
• 如何創建有特色的幼兒園
• 幼兒園數學教育淺談
• 淺談幼兒園音樂活動中點滴體會
• 幼兒園教師職業倦怠的成因及其對策
• 幼兒園繪畫教學活動淺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