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內環境的布置是對建筑技術所提供的空間進行環境的再創造,包括了對建筑空間的調整、豐富和完善。[1] 現代幼兒園的室內環境創設不僅要強調“美化、綠化、凈化”等外在裝飾,以及教師個體的手工勞動,而且還加強了對幼兒在認知、情感、經驗的獲得等方面產生隱性的影響,并體現幼兒園的辦園教育理念、辦園特色或者是能為一定的教育教學服務。這就要求在室內環境的創設過程中以幼兒發展的需要為目的,緊緊圍繞教育目標和教學內容,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創設幼兒所喜愛的、能夠與之產生互動的室內環境。
一、強調統一與形式多樣的合理結合
1.環境有機統一,特點突出
對于一所幼兒園來說,環境是教育理念的體現,是教育特色的彰顯,是一所幼兒園區別于其他幼兒園的外顯特征。而事實上多數幼兒園卻是在室內環境創設方面越來越缺乏新意,大同小異,特色不夠突出,這與幼兒園室內環境創設較少考慮利用幼兒園所在地區的文化資源息息相關。因此,幼兒園在室內環境創設時要重視對當地自然資源和地方文化資源的利用。自然環境中特色的動植物、本地區獨特的民風民俗是幼兒園環境創設很好的資源。以筆者所在的綏化市為例,海倫剪紙、望奎皮影戲、綏棱黑陶都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綏化市的幼兒園就可以在環境創設中積極引入這些優秀的文化資源,開展以某一文化為主題的環境創設,通過引導幼兒動手操作,在公共環境中靈活運用海報、櫥窗、展臺、壁掛、壁畫,從不同側面展示綏化市的某一種民間藝術,既能引發幼兒對民間藝術的關注與喜愛,又能實現幼兒園環境創設的獨特性。
2.內容要豐富,形式要多樣
幼兒的特點是喜愛新鮮、生動的事物,因此在室內環境創設過程中,內容上要豐富,創作手法上、材料的選擇使用上要形式多樣。在內容上以主題貫穿其中,涉及多個領域,從多個角度出發來設置,采用發散式思維考慮與主題相關的豐富的題材。在創作的過程中要注意幼兒、教師、家長的參與和互動,體現新觀念下多種經驗、信息的整合。在材料的使用上,體現各種材料的結合與利用,尤其是巧妙利用室內的結構和廢舊物,體現教師和幼兒的巧思與創意。比如,在圖書區、建構區等地方運用地毯、墊子、靠枕和地板墊等柔軟的材料,不僅可以給幼兒創造一個舒適溫暖像“家”一樣的環境,而且這些軟性的材料還能夠起到吸音的作用。創作手法可使用平面的、立體的、半立體的等使整體布置具有豐富的層次感。呈現的結果不僅能體現幼兒的興趣,滿足幼兒的學習需要,而且還能發揮幼兒的探索精神,訓練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并能夠照顧到不同能力幼兒的操作需要。比如,利用樓梯間創設成“神奇的樹洞”,讓幼兒不僅可以玩藏貓貓等游戲,較深的、光線昏暗的“樹洞”更可以作為幼兒探險的地方。
二、重視色彩的合理運用
色彩在人類生活中占據著極為重要的地位,它不僅能夠影響人的視知覺,還能作用于人的情感引發聯想,產生一系列復雜的心理效應。而色彩對于幼兒的心理效應又具有自身的獨特性,因此,幼兒園室內空間與色彩相組合的場景化設計顯得尤為必要。[2] 科學合理地利用色彩的統一與變化、穩定與均衡、節奏與韻律等藝術規律和方法去美化幼兒園室內環境,將創設出更加舒適、優美、和諧的室內環境。幼兒園色彩應具有符合幼兒心理感受的特性,3~6歲的幼兒一般喜歡亮麗和諧的顏色,這既是他們的心理特點,也是他們的心理需要。從色彩學上看,高透明度、高飽和度的顏色、暖色的搭配和創意,可以使幼兒的心情產生歡快、興奮及喜悅的心情。主色彩是一所幼兒園的象征色和標準色,它引領著幼兒園色彩的主流,使之規范化、整體化。因此,在幼兒園進行環境創設時,主色彩應采用豆黃、湖藍及紫色等顏色,這些顏色頗具感情和自然氣息,互相搭配加創意可以形成活潑、歡快的良好育兒氛圍。良好的色彩環境,有助于塑造幼兒的性格和改善個性上的缺陷,有助于調節幼兒的情感、情緒,因此不同的活動區域要注意整體色調的不同,例如,活動室要營造符合幼兒特點的藝術氛圍和充滿童趣的環境,適合明快且豐富的色彩;臥室需要的是安靜、溫馨的氛圍,不宜采用會刺激幼兒的大腦皮層和神經、引發興奮和激動情緒的鮮艷明亮的色彩,采用的色彩基調適合以藍色、紫色為主。此外,用于空間導向、識別、安全警示、陳設及裝飾等方面,應采用鮮艷、醒目的色彩,以增強識別和突出的效果。
三、充分挖掘空間用途
幼兒園室內環境布置除了考慮其美化幼兒園環境、對幼兒進行教育的作用外,更要考慮對于幼兒園室內空間的合理利用,甚至是創造性的利用。要充分利用空間,給幼兒創造更寬敞的活動空間,在環境創設時更要注重合理地利用幼兒園里的每一個空間、每一處角落、每一根柱子。幼兒園室內面積大小不等,空間開發情況也各不相同,特別是一些面積比較小的幼兒園,更要充分開發空間潛能,墻面、地面、樓頂、平臺、墻欄桿、墻根、屋角、陽臺、樓洞、門廳、房屋之間的空隙,這些有可能利用的地方都應派上用場。
1.利用現成的小空間
由于建筑的特點,幼兒園會有一些像樓梯間、柱子、教室間的轉角、門廳、窗臺等很小的空間,這樣的空間在多數幼兒園是被忽視浪費的,其實充分利用好這些地方可以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結果。可以在這些地方提供、投放相應的設施和材料,為幼兒創設一些小型的區角活動場所。也可以做一些視覺上的改變,如在廊道、樓梯間、入口、拐角等將其墻面設置成弧面的、凹凸不平的。在入口、拐角、接待大廳這些地方可以架設一些展示架、作品盒等用來展示、陳列幼兒的作品,而且作品隨時根據需要以新換舊。因為這些地方往往都是公共區域,這樣的作品展示會讓幼兒很有成就感,也讓家長能夠了解幼兒在園的學習情況。在樓梯的每一個臺階上粘上幼兒喜歡的圖案和對應的數字,從第一個階梯依次排列至最后一個,這樣可以在幼兒上下樓梯過程中順便獲得數量、數序、相鄰數等信息。
2.合理分割大空間
空間分割的方式可以有效地解決大教室存在的弊端,有研究者發現,在高密度的條件下,分隔得度的各個活動區會明顯增加兒童的建設性行為。類似的分隔可以降低由于大的活動空間和過多的教師所帶來的對兒童社會性發展的負面影響。[3] 較小的空間,可以供幼兒獨處或幼兒與幼兒、幼兒與教師單獨活動;較大的空間可以讓幼兒進行幾個人或小組活動,學習表達和傾聽,學會溝通與合作。因此在環境創設時,將大的活動室、休息室、盥洗室等地方進行合理的分割,能讓空間發揮更大的作用,這是幼兒園進行室內環境創設時必須考慮的問題。活動室的空間分割,由于不同的班級幼兒年齡的不同,對游戲空間的需要不同,應該在空間大小、布置上有較大的不同,要結合各班級活動區的具體情況來整體規劃和設計活動室。由于活動室有時候需要組織全班性的集體活動,所以在間隔空間時盡量使用一些可以隨時根據需要移動的間隔物。
四、保證幼兒在環境創設中的參與性
保證兒童在環境創設中的主體地位一直備受關注,然而在實際操作時為了環境布置的完美性、教師的方便性、材料的節約等,在室內環境創設時仍然多是成人“自編、自導、自演”,使用的材料多是一些靜止不動的、陳列式的、觀賞式的,這樣的環境無法滿足幼兒的需要,既降低了環境創設的教育性,也讓幼兒失去了表現自己、樹立自信心的機會。因此,幼兒園要重視幼兒的主體地位,在室內環境創設的設計、使用、管理和評價的每一個環節都讓幼兒有效地參與。首先,體現在教師思維方式上的轉變,教師應考慮“我怎樣啟發、引導支持幼兒參與,怎樣引起幼兒的動手熱情,為了幼兒更好地參與我能提供怎樣的條件”。其次,在環境創設過程中,既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體現幼兒在環境創設中的主體地位。比如,在墻面環境創設時先由師生共同討論主題,在教師幫助下繪制設計圖,然后根據幼兒的特點進行具體創作分工,有負責繪畫的、有負責手工制作的,即使是動手能力不強的幼兒也可以安排粘貼或是準備材料等任務,使每一個幼兒都能真正地參與到創設之中來,增進幼兒與教師之間親密的關系、幼兒與幼兒之間的情感,也讓幼兒學會分享、溝通與合作。再次,環境創設是教師的主導和幼兒參與的協調、平衡過程,不能過分地強調某一方面,而使得環境創設過于隨意、失去美感及其藝術性或是幼兒喪失參與興趣。
(作者單位:綏化學院教育學院,黑龍江 綏化,152061)
參考文獻:
[1]李全華.幼兒園環境創設[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
[2]姚嵐.幼兒園室內空間色彩場景的建構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2.
[3]朱海婧.美國幼兒園環境設置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0.
【幼兒園室內環境創設研究】相關文章:
• 幼兒園校園環境創設中的幾點思考
• 大自然——幼兒成長的美妙課堂
• 農村幼兒園環境創設路徑探析
• 如何營造農村特色戶外區域環境
• 幼兒園環境創設的探索與研究
• 幼兒園環境創設的教育作用
• 營造快樂天地,促幼兒健康成長
• 幼兒園環境創設之我見
• 淺談幼兒園室內墻面環境的創設
• 淺談幼兒園活動室的環境創設
• 幼兒園識字環境創設“四性”
• 幼兒之教育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