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的幼兒園里,玩是孩子唯一的功課,沒有任何識字、算術、背誦等學習任務。他們更看重的是對孩子自理能力和生存能力的培養和教育。 在日本,同樣存在“入園難”問題。他們采用就近入學的原則,不管是否擁有日本國籍,當地居民都可以向幼兒園提出入學申請。幼兒園需要父母提供一年的納稅證明,父母的納稅越高,則學費越高。如果父母收入低,學費則遞減。家庭實在貧困的可免費入園。
在日本上幼兒園,沒有固定的上學時間,小朋友可以隨時上學,根本不用擔心遲到的問題。入園之后,孩子們就徹底自由了,只要不危及自己和他人安全,除了隨意走出幼兒園大門之外,他們可以做任何自己喜歡的事情。
日本的幼兒園面積都不大,提供給幼兒玩耍的物品、材料,除大型玩具外,更多的是中型的器械,如手推車、腳踏車、鏟子、棍棒、粗繩、木梯等。孩子們都喜歡用各種工具隨地取沙土做游戲,喜歡光著腳在沙土上自由玩耍。
除此之外,孩子們可以在老師的帶領下,到社區和公園散步,也可以跟著營養師到市場去購物。幼兒園老師尤其注重對孩子耐性和耐力的培養。比如在上游樂園時,孩子們要經過一個小時以上的排隊等待,孩子們在等待時不僅隊伍整齊,而且都很安靜,沒有大聲喧鬧和插隊的情況。
在身體素質和生存能力的培養方面,他們的理念是:要幼兒從小知道哪些有危險,遇到危險應該怎么去面對,想辦法去解決,而不是告誡幼兒危險的地方不能去。幼兒園里有的地方故意設置得很危險,如大樹上拉起粗繩,讓幼兒爬繩、蕩秋千。戶外場地的設計、布置也有挑戰性,鉆的、爬的、吊的、走高梯等,看起來比較危險,但他們認為,越是危險的地方,幼兒越知道怎么來保護自己。當然,他們不是毫無原則地讓孩子冒險,必要的時候,要有老師或家長的監護。
日本幼兒園有數不清的活動,一年到頭不知道爬多少次山,看多少次湖,觀察多少次動物和植物,除此之外,撿橡子、打年糕、為社區演出、拜寺廟……名堂多多。總之,在日本的幼兒園,生命在于活動。
在幼兒園里,每個孩子都有一個屬于自己的成長夾。每個夾子的里邊都存有幼兒的活動照片、作品、采集的植物等,完全保留孩子成長中活動的點點滴滴,到幼兒學期結束或畢業時贈送給孩子,作為成長的一份記憶。
日本這種看似“不務正業”的幼兒園教育,恰恰有值得我們思考的地方。早熟的代價往往是早衰,對于孩子,最好的教育不是急功近利地拔苗助長,讓其在幼小的年紀就不堪重負,而是給其一個自由的空間,該發芽的時候發芽,該開花的時候開花。
【“不務正業”的日本幼兒園】相關文章:
• 利用信息技術,有效地開展幼兒園教育
• 幼兒園如何實施個性化教育
• 如何將孩子順利送進幼兒園
• 提高幼兒園保教質量的策略
• 幼兒園早期有效閱讀教學研究
• 幼兒園德育教育的開展技巧研究
• 難忘的幼兒園生涯
• 淺談新時期幼兒園教師的成長
• 幼兒園門前的哭聲
• 探究幼兒園體育近況及發展策略
• 幼兒園音樂教育游戲化探討
• 游戲在學前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