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排終于結束了,到了正式入園的日子。孩子開始幼兒園生活的第一項“ 課程”,是堅強地面對分離;而你,要像獅子媽媽一樣,學會放手。 3 大家園合作主張,
5 位專家全程指導,
5 種氣質寶寶適應對策,
8 個分離焦慮策略解析,
9 道適應難題細細解答,
讓入園有個美好的開始
小園生的壓力事件簿
記得梅子涵在回憶自己女兒上學的場景時,說:“我不明白她的特別傷心,所以每天都責怪。那么好的幼兒園,那么有趣,為什么傷心呢?我總是牽起她很小的手,不顧她的特別傷心,把她送到那里!焙⒆觽兙烤乖趽暮ε率裁茨?
數字版 初入園寶寶狀況調查
張彩云博士曾對啟明幼兒園托小班孩子的入園狀況連續記錄了1 個月,下面是統計結果:
引發哭的4 大環節
來園時:46.9%
午睡前:28.1%
進餐時:12.5%
提到有關親人的詞匯時:12.5%
哭的時間
只哭一兩聲: 40.6%
哭5 ~ 10 分鐘 :18.8%
10 分鐘以上:15.6%
不哭:25%
進餐
愉快進餐:46.9%
在老師的引導下能夠進餐 :34.4%
哭,但不影響進餐:15.6%
哭,不能進餐:3.1%
集體活動
能夠參與集體活動 :59.4%
偶爾能夠參與集體活動 :15.6%
看著大家參加活動 :18.8%
不愿參加集體活動:6.3%;
依戀物
不需要:65.6%
偶爾需要:25%
離不開:9.4%
與家人分離時
拉拽家人,很難與其分離的孩子:18.8%
能與家人分離,但情緒不好的孩子:28.1%
不能主動與家人分離的孩子:9.4%
能主動愉快與家人分離的孩子:43.8%
午睡
很快獨自入睡 :43.8%
能在成人的幫助下入睡 :34.4%
哭一段時間后,能在成人幫助下
入睡:9.4%
不愿午睡:12.5%
童話版 孩子們想象的幼兒園
他的擔心
1小兔湯姆想:“爸爸媽媽告訴我, 在幼兒園我會有一個很好的老師?墒,他們并不認識我的老師啊!
2 小阿力擔心會在學校里迷路。
3.小浣熊想和媽媽留在家里,和“我”的朋友玩游戲、玩“我”的玩具、看“我”的書、蕩“我”的秋千。
他的理由……
1.湯姆說:“媽媽,我覺得我好像生病了, 不能上幼兒園了!彼說:“能不能讓幼兒園的老師帶著所有的同學到我們家,到我的房間?”
2 小阿力在入學前的一天“一點兒也不想吃早餐,他只是不停地想著那個超級大的學校和學校里那么多的大哥哥、大姐姐們”,他希望“要是能一直和媽媽待在家里該有多好”。
3 小老鼠阿文說:“我要帶小毯子上學!
媽媽的辦法
1 浣熊媽媽說:“有時候我們都必須做一些自己不想做的事,就算那些事剛開始看起來很陌生又令人害怕,可是只要你去上學就會愛上學校噢!
2 小阿力的媽媽把小阿力的名字寫在他的衣服上、書包上、鉛筆盒上,然后給了他一個溫暖的擁抱。
3 小兔湯姆在幼兒園門口覺得太難和媽媽分開了,媽媽給了他一塊手絹,說:“在你傷心的時候,就看看手絹,想想媽媽。”走進幼兒園的時候,湯姆緊緊地抓著媽媽的手絹。
相關鏈接 這些書能夠幫助你
《登登的一天》接力出版社 登登的生活是普通的,幾乎是每個小朋友都擁有的生活,所以小朋友在讀這本書的時候,就會像看到自己的生活一樣親切。
《湯姆上幼兒園》海燕出版社 這本書告訴你,為什么有些孩子會裝病、耍賴,在幼兒園門口拉著媽媽不松手……要知道,對孩子來說,上幼兒園是件多么不容易的事啊!
《魔法親親》明天出版社 小浣熊要上學了,媽媽送給他一
個“魔法親親”。不管到哪里,媽媽的愛都會永遠和他在一起。
《小玻去上學》接力出版社 第一次上學,小玻和小朋友一起學習、唱歌、講故事、畫畫兒,度過了愉快的一天。
《阿文的小毯子》河北教育出版社 阿文要上學了,可他從小到大從不離身的小毯子該怎么辦?
如果入園是個“項目”
從孩子離開家,走向幼兒園的那一刻起,你和他都將面臨著一系列挑戰甚至沖突。事先準備勝于事后補救,不妨將“入園適應”看做一個需要用心經營的工作項目,納入時間規劃之中。這份特殊的工作,背后的價值在于幫助孩子跨越成長階段,適應集體生活;而你,也得以開始了解,如何做一個學校教育的合作者。
3 大主張 締造家園合作同盟軍
寶寶入園后,一天的生活就要靠老師來照顧、指導了。無論是在這個初入園的階段還是未來3 年里,和老師建立坦誠、積極、建設性的“合作伙伴”關系,都是你的重要工作“議程”。
1.老師和你是互補型的伙伴關系。
在幼兒園里,當各種挑戰出現時要充分相信老師,該放手時就放手。但是,也不能認為孩子上幼兒園了,就可以把養育的責任轉移給老師。
充分發揮家庭和幼兒園互補的優勢。幼兒園里培養的好的品質,幼兒園堅持的好的習慣和好的生活節奏,在家里也要予以呼應;跟老師及時溝通孩子在家的情況,詢問你們怎樣才能一起把問題解決好。比如,孩子在穿衣吃飯、大小便上有什么問題,或者睡眠是不是很安穩,在家你所做的一些嘗試等。這種積極的交流讓老師更了解孩子,幫助孩子在幼兒園適應得更好;老師也會給你一些建議,或者在幼兒園里配合你解決孩子在家的問題。
2.將對老師的信任“傳遞”給孩子,將孩子可愛的一面“傳遞”給老師。
做好寶寶與老師之間良好情感的連接者,這樣,孩子也會更愿意接受老師的指導。而不是火上澆油,在孩子“還不確定老師對自己是什么情感”的時候,就將自己對老師的不信任、不滿意、不喜歡等信息傳遞給孩子。
另外,將孩子在家里表現出的快樂的、可愛的信息傳遞給老師。第一,增加老師對孩子的了解,可以更有效地幫助孩子。第二,當老師看到孩子時,想到那些好玩、可愛的事情,自己的心情也會跟著積極起來,更能平和地處理孩子的事情。
3.成為家園溝通的主動一方。
老師畢竟需要面對二三十個孩子,很可能關照到每個孩子時的程度不及你仔細。主動提出你的困惑,讓老師清楚你想知道哪方面的事情。
提問盡量具體。如果你問:“老師,我寶寶怎么樣?”是吃飯怎么樣還是睡得怎么樣?是上課時表現怎么樣還是戶外活動時怎么樣?是自己情緒上怎么樣還是和其他幼兒相處得怎么樣?范圍太廣,不如具體問:“老師,他和其他小朋友相處得如何?需要我在家里怎么配合?”
8個步驟家園聯手度過分離焦慮期
1.拉開距離
分離最好能有一個漸進的過程。在入園前半年就要有計劃地把視線從孩子身上移開,逐漸拉長你離開的時間,讓孩子慢慢適應。有意識讓孩子獨立地玩、看書、看電視等,或多讓家里其他人幫助照看寶寶。讓他知道,你只是短時間離開他,一定會回來的。這個過程能夠幫助孩子建立對你的信任感。
2.能說會道
如果你一向細心,這時候最好能放慢對孩子的理解,讓孩子學著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在一個集體環境中,會說的孩子更容易得到幫助。
3.結識同伴
入園代表著集體生活的開始,和小朋友的交往關系會幫助孩子適應一個新的環境。邀請一兩個幼兒園同班的小朋友到家里來玩或一起去戶外玩。在你的陪伴下,孩子之間相對容易發展起較良性的關系,在幼兒園的新環境中就會更容易適應一些。
4.接納情緒
盡管作了很多準備,但是孩子還是可能會哭。如果這時候批評他或者講道理:“哭有什么用?”其實一點兒也沒用,只能讓孩子覺得,你一點兒不理解他的難處。還不如抱一抱他,告訴他,你知道他很難過,好多事情還不知道怎么辦,但你相信,他會找到辦法,一切都會好起來的。你的態度和你給他的信心,就是一種情緒上的安慰,孩子會感覺得到的。
5.設計儀式
設計一個熟悉的道別儀式。有的媽媽分別時會依次親親孩子的額頭、臉和手;有的媽媽會和孩子約好在大門口時會轉身向他揮手道別。如果你發現孩子和你也是難舍難分,不如和他一起設計一部分告別儀式。例如:“你說你再哭幾下我再走呢?”然后和孩子一起數。當然,有時候靜靜抱一會兒,可能也是一個不錯的方式。
6.找到歸屬
在幼兒園里為孩子提供一些“屬于”他自己的東西。比如,有自己的椅子,放自己書包、杯子、毛巾的地方;有自己的照片,自己的畫;幼兒園里有自己的好朋友;有支持、幫助自己的老師等等,讓孩子感到自己不是局外人。
7.解決難題
有時候,不會上廁所、不會系扣子都有可能成為孩子在幼兒園感覺不好的原因,及時發現,及時訓練,提高生活技能,也是緩解孩子焦慮的一個重要因素。提前了解幼兒園對孩子的生活要求,是不是要求自己穿鞋子、自己穿衣服,大小便時有沒有老師幫忙?幫他進行一些生活訓練。
8.避重就輕
如果孩子對幼兒園尚比較抵觸,回家后盡量少談幼兒園的事情。不要過多問:“今天我走了后你哭了多長時間?老師抱沒抱你?吃飯吃飽了嗎?”想辦法讓孩子從緊張的情緒中跳出來,回到家里后盡量讓做他想做的事情,將他的快樂慢慢擴大。
如果想知道孩子的表現,可以從老師那里了解到;蛘,如果孩子愿意,可以用手偶式的游戲或情境對話的方式,引導孩子說出在幼兒園的經歷。在這種游戲中,孩子通常不會認為講述的是他自己。
另外,回家后不妨多和寶寶進行肢體語言的交流。多抱抱他,說話時摸摸他的小手,這些動作能夠安撫他的情緒。
如果入園是場“考試”
即使作了充分的準備, 入園后還是會遇到一些手忙腳亂。我們準備了初入園你可能想知道的一些熱點問題和你有可能碰到的難點事件, 請專家一一作答。
A 卷 熱點問題快問快答
Q 怎么讓老師了解孩子的情況?
A. 入園之初,最好能給老師寫一個簡單的“介紹信”,或者通過家園聯系本、班級網站、電話等手段,讓老師能夠了解到孩子的情況,有針對性地給予幫助。著重介紹寶寶的性格情況,是偏安靜內向的,還是外向好動的?寶寶的健康情況,是否過敏,有無特殊病情需要格外照顧?寶寶的生活自理能力如何?能不能自己吃飯、大小便?寶寶在家喜歡讀什么書、看什么動畫片、玩什么玩具,臨近開學,情緒如何?利用好各種家園溝通平臺,及時把寶寶的情況告訴老師。
Q孩子入園后會吃什么?老師會照顧他吃飯嗎?
A.幼兒園實行定量食譜,來保障營養均衡。在食物的制作上一般也會注意從色、香、味、形上吸引寶寶,激發他們的食欲。比如,常為寶寶制作動物形象的小點心、小包子、小餃子;三鮮、肉末、蔬菜等不同配料的蛋羹;松軟可口的各種蛋餅和太陽米飯、果料米飯等。進餐時,老師一般會用生動的語言鼓勵孩子主動進餐。不好好吃飯的孩子,老師也會喂他,盡量完成定量。
Q幼兒園一般喝什么水?怎么保證孩子的飲水量?
A.在飲水上,幼兒園多以白開水為主,一般還會根據節令情況,為寶寶增加酸梅湯、秋梨膏水、冰糖菊花水、什錦水果湯等,幫助孩子去火、潤肺、止咳、防病。大多數幼兒園能保證孩子一定的飲水量,這是有要求和標準的。對于小孩子,老師要保證上、下午至少各有兩次飲水時間,每次都要達到1 杯。天熱的時候,孩子可以將水壺帶到戶外,在游戲中間還要喝1 次。在此基礎上,很多幼兒園也提倡隨渴隨喝。
Q怎么知道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
A.爸爸媽媽想了解寶寶在幼兒園的情況,可以有很多方式。老師經常會利用“家長園地”、“寶寶生活記錄表”、“家園聯系表”等形式向你介紹寶寶們一天的活動內容與生活情況。有的幼兒園還會利用照相、錄像等手段將寶寶的一日活動客觀地記錄下來,在離園時請父母觀看。有的還會利用現代化通訊手段,將父母最關注的問題通過手機短信、電子郵件、在線視頻等形式及時傳達給父母。
如果想和老師當面交流,可以選擇早一點去幼兒園或者等老師送走大多數孩子的情況下進行溝通,詳細了解孩子在園的表現。
要特別注意,在討論孩子的問題時,盡量不要讓孩子在場。特別是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問老師:“最近他又犯什么錯誤了嗎?他哪兒做得不好?”因為你們是在共同探討孩子的成長,而不是在下結論。
B 卷 適應難題見招拆招
1如果他哭著說:“我不想去幼兒園……”
家是孩子最溫暖、最自在的地方。從家里來到陌生的幼兒園,孩子可能會因為和依戀對象的分離而出現焦慮,產生不安全感。此外,和隨意的家庭生活相比,幼兒園環境是一個相對有要求的環境。比如:“玩這個游戲的時候要大聲說……”“傳完這5個球才能玩那個游戲……”這種團體性質的生活,會使孩子受到一定的干擾和阻礙。
另外,一天的幼兒園生活,孩子要應付的不僅僅是環境陌生的感覺,還有種種生活上的不便:喝水、吃飯、穿衣、小便,每件事都和在家不一樣,都沒有親人的幫忙。如果孩子應付這些事情的能力比較差,那么焦慮便會更強一些。
怎么回應?
宣泄 讓孩子哭一會兒,宣泄焦慮。抱一抱寶寶,愛撫的動作比語言更能幫助孩子安靜下來。
重復性回應 如果寶寶說:“媽媽,我不想去。”你可以重復說:“哦,寶寶不想去幼兒園!比绻f:“媽媽,我好愛你,就喜歡和你在一起。”你說:“哦,寶寶最喜歡和媽媽在一起了!敝貜托曰貞嬖V寶寶,媽媽知道他的想法。當寶寶從媽媽嘴巴里聽到他想聽的話,會覺得媽媽理解他,他想什么媽媽都知道。但是關于是否上幼兒園的事,媽媽還是要溫和地堅持。
找到新的表達方式 比如:“晚上5點媽媽來接你,如果你很想媽媽,見到媽媽的時候就用力抱抱媽媽,媽媽就知道了!被蛘哂昧τH一親,碰一碰鼻子,用哭以外的方式表達對媽媽的情感。
2.入園后經常生病。
孩子生活在家庭環境中時,接觸到的各種細菌相對少,而進入集體環境中,彼此之間交叉感染很容易生病。
怎么回應?
在入園前,加強戶外運動,增強孩子體質。此外,給孩子多喝水,適當的補充一些脂肪類食物。如果孩子生病了,最好能等病好一些再去幼兒園。在家里新刺激少,體力消耗也會少,受傳染的幾率也會小很多。
3.他好像在幼兒園里吃不飽。
寶寶從家里的進餐環境和飲食內容過渡到幼兒園要有一段適應期。幼兒園一般是三餐兩點或兩餐兩點,提倡少食多餐。不像在家里,每頓飯的量也會相對多一點。另外,在家里活動量相對有限,而在幼兒園里,孩子大量奔跑、游戲、玩耍,消耗大量能量,手邊又沒有零食,也沒有隨意的“加餐”,回家后有的孩子很快就會感到“饑餓”。
怎么回應?回家后如果孩子表現出有主動吃飯的想法,可以給他加一點餐。但是加餐的數量和內容要根據不同孩子的情況來定。食量大、體重偏高的孩子,可以適當地控制一下,少吃點主食,吃一點水果,喝點酸奶。幼兒園的食譜是公開的,可以根據食譜的具體情況進行補充搭配,以保證營養的充足和豐富。
4.他被別的小朋友抓傷了。
入園的前兩個月小朋友之間打鬧的情況并不多見,似乎他們都在觀察環境,這時候班里也相對安靜些。兩個月后打鬧的情況增多,開始出現一些爭執、抓咬的現象。矛盾的出發點經常是為了爭搶玩具。有的孩子沒有學會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我”喜歡的就要得到。有些孩子沒有學會防備別人的攻擊,可能會被抓傷、咬傷。
怎么回應?為了減少摩擦,在家里可以通過游戲的方式增強孩子迅速反應的能力,此外,教會孩子學會大聲表達:“我不喜歡你這么做,你不許打我!”
5.孩子不敢在幼兒園里大小便。
在入園初期,有的寶寶因環境的變化會有憋大小便的情況。你最好能和老師溝通,告訴她寶寶的如廁規律,請她在相應的時間提醒寶寶大小便。
此外,寶寶在家大便一般是坐盆,或由大人把著大便,而幼兒園一般都是蹲坑,有的寶寶因為不習慣會拒絕在幼兒園大便。
怎么回應
如果你的寶寶在家大便時有特殊的習慣,如有的寶寶會抱玩具或看電視,有的要人陪等,提前告訴老師,和老師商量著保留一些習慣。同時,可以進行一些坐便訓練,幫助孩子逐漸適應。
入園觀點即時貼
漫漫獨立路,不用那么心急
我知道有些家長送孩子去幼兒園的一個重要的目的是要幫助孩子獨立,而且是要孩子從家庭里獨立出來適應幼兒園。但是我認為不應該忽略孩子和家庭之間的關系,不要把這個紐帶扯斷,反而應該通過各種手段去維持和保護這種關系。
相比而言,在德國幼兒園里孩子的自由度會大一些,獨立的步伐似乎會慢一些。比如,在入園時家長可以陪園,時間根據孩子的情況來定,有可能是1 個小時,有可能是1 天,也有可能是1 個月。事實上,我們會把獨立的過程看做是一個非常長的過程,從幼兒園開始到青春期。
絲苔曼,德國使館學校校長
父母和孩子一起熱身
每一個人在與環境互動時都有自己的個性風格、氣質,這也會影響別人對自己的反應方式。初次離開家庭,適應團體生活時,不同氣質的孩子和不同氣質的父母,表露出不同的反應和與外界環境的互動方式。
故事
“特別”和“精彩”的入園經歷
入園主要涉及趨避性的特質,一個主動好奇型的孩子和一個害羞退縮的孩子,適應起來很不一樣。
我的兩個孩子就剛好相反,用老師的話說,一個很“特別”,一個很“精彩”。女兒是主動好奇的孩子,兒子卻是個很害羞的小孩。女兒入園時,我陪她去幼兒園。剛進教室她就自己拿起玩具玩了起來,我站在旁邊反而覺得很無聊。
兒子完全是另外一種特質,他從小就害羞。知道他對陌生環境必然害怕,入園初期,我就跟園方要求陪園,不會干擾到他,只是坐在一個角落里,讓他知道我在那兒。這樣的要求不是每個幼兒園都能接受的,還好這所幼兒園同意了。
剛開始,他看起來確實很害怕,看見我就像是看到了安全堡壘,總是跑過來讓我抱一下,然后繼續探索。這樣過了兩三天,我覺得他已經熟悉了老師和環境,而我也應該上班了,就不再陪他。他一看到我要走,就會把手里的東西丟下開始哭。但是我發現這時候他的情緒和前兩天的害怕不一樣,有一些用哭鬧控制我的意思在里面,這時候我的策略就不一樣了。
我和老師事先說明,第二天我會帶孩子來,在門口的時候請抓住他。他一定會哭,會追出來,請一定抱緊他。到了門口我放下他,很果斷地走了,他果然大哭,還好老師抱住了他。我覺得這一刻父母的反應是很重要的。是很堅定地離開,還是頻頻回頭不放心,我們的心情孩子都能接收到。老師說我走了后他就不哭了。
第二天這樣的情形再次上演了一遍。第三天,哭鬧就停止了。
我通常喜歡把像兒子這樣的“害羞退縮”的孩子稱為“需要熱身的孩子”,帶這些孩子去接觸新的體驗時要循序漸進,預作準備,給他觀察、熱身的機會。累積了好的正向的經驗后,孩子對陌生情境的恐懼和擔心就會大幅度下降。
提問時間
父母也會“入園不適應”
《父母必讀》:入園焦慮的不僅僅是孩子,我們看到過很多過于焦慮的媽媽們。怎么改變這種不適應的狀況?
張黛眉:很多媽媽自己也有分離焦慮。一出生孩子就是生活的重心,所有的時間都投注在孩子身上,一旦孩子去了幼兒園,生活一下失去了平衡,媽媽自然舍不得孩子離開。有的媽媽是由于自己有過類似的經驗,比如小時候曾被爸爸媽媽放在某個地方,這讓她很難過。她會把這些情緒投射到孩子身上,覺得孩子和那時的她一樣脆弱。其實,孩子可能并不在這種狀態里面。有的媽媽對孩子沒有信心,覺得他難以適應;也有的對別人沒信心,比如擔心園所是不是夠安全。
這些父母常常會在園所外面徘徊不去,而這種不安全感就有可能會“傳染”給孩子。
所以,要先處理父母自己的問題。找到原因:為什么自己會這么沒有安全感,因為什么原因而不放心、焦慮?當父母把自己的問題解決了,也能很好地安排孩子離開后自己的時間,才能把注意力從孩子身上轉移開,慢慢適應。
入園哭鬧
《父母必讀》:什么類型的孩子入園后哭得時間會比較長?怎么幫助他們?
張黛眉:大部分孩子入園都會哭,第一次分離,進入陌生情境里,多少都會有些害怕。但是那些會哭很久的孩子,通常有一些特質,比如害羞退縮,或者堅持度高,或者反應強度比較強。如果孩子剛好集這3 種特質于一身,可能會哭得久一些,一兩個禮拜,甚至一兩個月的都有。
很多時候老師會建議你把孩子放下走好了,讓他哭一哭就好了。對比較好奇的孩子來說沒有問題,但是如果真的是比較害羞退縮的孩子,第一天就把他丟在一個陌生的地方,他會很害怕,最好能有一個逐漸適應的過程。
可是,我們還會碰到一些孩子,就算作了很多準備工作,他還是會哭很久。探究一下原因,是不是這個園所的教學方式不適合他呢?或是他在幼兒園受到指責了?或者有什么不愉快的經歷或者困難?如果你確定這所園所適合他,就需要你和老師的及時溝通和配合,慢慢幫他和新環境建立關系,讓他覺得這個地方是好玩的、快樂的。這個過程,需要耐心和等待。
《父母必讀》:有的孩子雖然不哭不鬧,但其實并沒有真正適應,只是把情緒壓抑起來。怎么判斷孩子是否真正適應?
張黛眉:如果孩子見到新的東西很好奇,愿意去嘗試,精神狀態、睡眠和飲食都很好,那么不用擔心,他并沒有在壓抑情緒,是真的適應很好。但是有一類害羞退縮,反應強度又很弱,不太敢表達自己的孩子,容易把情緒壓在心里。比如,你明明看見媽媽要走的時候他很想哭,但是老師一說不要哭,他馬上就把眼淚吞回去,這種孩子就是壓抑型的。和這樣的孩子分離最好也能是漸進式的,提早一點帶他去看看未來的學校,慢慢熟悉環境。送去后最好也能有個逐漸適應的過程,比如,剛開始時只送半天,逐步漸進。這樣他的適應過程才會比較順暢。
Tips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做法
規律性低的孩子
這樣的孩子日常作息比較沒有規律,每天肚子餓、想睡覺、想大便的時間都不一樣。優點是比較有彈性,容易調整自己;困難是,當幼兒園要求一起做什么事情的時候,他沒有辦法配合。比如,大家一起吃飯的時候,他肚子就是不餓;午休時間,他就是不想睡。
適應對策 給他適應的時間,但要求他在行為上配合。比如,不強求他午睡,他可以躺著,但不能發出聲音,打擾到別人。吃飯時間不想吃,就少吃一點好了,但還是要跟著大家的作息流程走。內在的生理時鐘是可以慢慢調整的,一段時間后,孩子完全可以適應到幼兒園的規范里來。
活動量大的孩子
這類孩子有旺盛的精力,總是跑來跑去的,尚未學會自我控制。在一個被限制的環境下,常常容易出問題。
適應對策 這些孩子可能需要很清楚地知道規則,這些規則要具體、及時。當你發現孩子因為活動量大帶來很多問題時,可以在每天進學校前,針對他容易出現的狀況進行特別提醒,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比如,不可以打人,但是可以和同學一起玩;老師在講話時要專心聽,但是自己玩的時候可以自由玩。帶著這種新鮮的印象,這一天里孩子不容易忘記。
堅持度高的孩子
這類孩子面對困難時不輕言放棄,這很好,但是如果你和他說不可以時,他也會很堅定地挑戰你。堅持度高的孩子入園時會哭很久,期待你把他帶回家。
適應對策 對這類孩子的行為,盡量不要直接說不可以,最好能和他說一說你反對的原因,如果你能說服他,他會非常堅持地執行你的規則。但是在你必須立界限的地方一定要堅持,不能因為他的堅持而放棄原則。
入園帶來的變化
《父母必讀》:應該怎么看待孩子入園后的負面變化,比如打人、脾氣大、說謊?
張黛眉:進入幼兒園相當于換了一個新的環境,孩子要學習著適應團體生活,可能會呈現出一些以前沒有出現過的狀況。這些狀況讓我們知道,孩子在哪些方面需要繼續學習和幫助。這些出狀況的行為也并不是永遠不變的,當孩子慢慢適應環境后,這種行為就會減少。
比如,有些活動量大,或是比較堅持,或者反應程度比較大的孩子,進入幼兒園后很可能會出現打人的情況。如果你只看到了他的行為,認為他很糟糕、很霸道,就可能帶給他很多負面的評價。但是如果知道這種情況源于他的特質以及缺乏和同齡人相處的經驗,你會知道他是需要幫助的。比如,你可以告訴他,想要某個玩具,可以和那個小朋友說,也可以告訴老師,不必用打人的方式來解決。一旦學會新的技能后,孩子打人的行為就會慢慢減少。
適應與自信
《父母必讀》:入園適應困難的孩子,特別是一些生活自理能力較差的孩子,會不會形成不良的自我評價,比如,認為自己比別人笨。這樣的自我評價會影響到孩子自信心的建立嗎?
張黛眉:有些孩子準備得比較好,在入園時適應起來會比較快。當然,并不是每個孩子都能準備得這么好。但是不要擔心,孩子之間的“學習”,往往會比父母教他來得快。如果剛入園的時候,他有興趣跟小朋友學習,很快就能跟上。
從長遠看,孩子其實一直都在變化、進步著,如果他是一個發育正常的孩子只是一開始比別人弱一點,不見得會一直帶著這種感受。除非,父母或老師一直強調這種負面評價,比如,你怎么比人笨,別人會的你都不會……一路上受到這樣批評的孩子,容易沒自信。
可見,孩子一時的“快”和“慢”并不重要,反而是父母怎么看待他,以及和他互動的方式很重要。有的孩子很優秀,但是父母總是告誡他,你怎么又錯了?應該做得更好!這樣的孩子即使考上了最好的學校,可能他的內心還會很自卑,因為父母永遠覺得他不夠好。
父母必讀 溫馨提醒
適應度高的孩子也有需要注意的一面
適應性高的孩子,會讓父母在教養上感覺比較輕松,但是這樣的適應力有時也會帶來不好的結果:如果環境不良,也會很容易融入并被環境同化。尤其到了青少年期,他和朋友在一起的時間比家人還多,如果交了壞朋友,很容易受影響。反而是一些適應度比較低的孩子更有原則:“我是你的朋友,但是有些事情我是不做的!
所以,適應度高的孩子的父母要特別關注他的朋友圈和環境的影響,如果發現朋友圈不是很好,要適度地、緩慢地引導他離開那些朋友。
結語
童話里的媽媽們很聰明,她們知道這時的孩子需要媽媽的親親、媽媽的氣味、媽媽的擁抱、媽媽的微笑,不是簡單的鼓勵,更不是埋怨和訓斥。因此,聰明的媽媽們,如果你的孩子馬上也要入園,請做以下幾件事:
傾聽孩子訴說對幼兒園的不安和恐懼,請不要埋怨他。
理解孩子提出的所有拒絕入園的借口,請不要訓斥他。
開辟安靜的時間和空間給孩子講講幼兒園的故事,請不要敷衍他。
和孩子一起準備入園要用的東西,請不要讓他獨自難過。
最后,也最重要,拉著孩子的小手一起走進幼兒園,抱抱、微笑,最后堅定地離開……
【30大支持愛上幼兒園】相關文章:
• 幼兒園粘貼畫本土教學方法探析
• 幼兒園數學教學實踐漫談
• 提高幼兒園區域材料的趣味性
• 互聯網思維挺進幼兒園
• 地方幼兒園師資建設發展探討
• 生活化游戲化的幼兒園炊事活動
• 優化幼兒園晨間戶外活動的策略
• 幼兒園保育與幼兒園保潔工作的區別
• 幼兒園工會工作現狀探微
• 幼兒園大門和主體建筑欣賞
• 幼兒園教師專業能力提升培訓探析
•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兒歌彈唱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