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理財能力是現代社會每一個人都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幼兒是否具備初步的理財能力,對國家的經濟建設,對他們將來走向社會獨立生存和發展,都有著不可低估的影響,從小對孩子進行財商教育,讓他們正確認識、應用并管理金錢才是最為保險的做法。
關鍵詞:理財教育 游戲 社會實踐
“理財教育”既包含了對錢幣的認識,同時也探討了行為層面的內容,對于幼兒來說,重要的不是讓他認識金錢,而在于從小培養其科學、合理的對待錢的態度,樹立正確的理財意識,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進而培養其較強的理財能力的教育。
一、在區域游戲中引導幼兒認識錢幣
在幼兒園中,游戲是兒童生活的全部,通過游戲的方式讓幼兒認識錢的作用和建立起一定的價值觀是一種很好的前途。幼兒可以通過平時的觀察,將大人的行為活動轉化為游戲。
中班年齡的幼兒,教師首先找出不同年份銀行發行的錢幣,并把這些錢幣打印下來,首先和孩子們共同觀看這些不同年代、國家、風格的各種錢幣,然后一起動手布置了一個“錢幣展覽館”。孩子們雖然還不能從風格迥異的錢幣中看出各國的文化風俗,但起碼對中國的錢幣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比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錢幣,不管是什么年代發行的,都有著不變的標志——國徽,從錢幣的人物變化上,讓孩子認識一些偉人和一些少數民族,讓孩子掌握一些錢幣的特征。
對錢幣有了初步的認識后,我們大班的老師就用一些仿真紙幣和硬幣,與孩子們在“點心店”、“超市”、“花店”等區域開展玩換錢幣的游戲。老師當“銀行的工作人員”將硬幣劃歸己有,將紙幣交給孩子,然后讓孩子在游戲的過程中按需要到“銀行”來兌換硬幣。比如:用5元、10元、20元的紙幣分別兌換成同樣面值的1元、5角或1角的硬幣;再用這些紙幣兌換不是同樣面值的硬幣。換成同樣面值的硬幣時,比如10元紙幣可以換成10個1元硬幣、20個5角硬幣、100個1角硬幣等,這個過程可以鍛煉孩子的加減計算能力。
二、家園合作理解錢幣和勞動的關系
爸爸媽媽可以告訴孩子錢幣是通過辛勤勞動換來的,孩子知道了“不勞動者不得食”的道理,從而使孩子對勞動產生尊重和崇尚的心理。家園共同配合一起制定有效的方法,能讓孩子親身體會錢和勞動的關系。我們在幼兒園就利用活動場地做了一個“虛擬社區”,孩子們可以在“虛擬社區”中賺錢、看病、乘車、看電影,還可以賣報或賣廢品,孩子們在里面玩得不亦樂乎,不但體驗到了成人賺錢的辛苦,還能間接感受社會生活的“游戲規則”。
如:有的家長為了培養孩子從小愛勞動的習慣,在家里實行“有償勞動”,比如:洗一次碗給多少錢,疊一次衣服給多少錢……這樣做不失為一個鼓勵勞動的方法,但是切忌做過頭。家長可以適當使用金錢鼓勵的辦法,但更要鼓勵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讓孩子參加家務勞動,首先是要培養他的勞動觀念,同時體會爸爸媽媽的養育之恩,進而了解父母賺錢的不易。另外,還可以通過勞動來體會其中的辛苦,從而達到約束商品價格過高而產生購物欲望的目的,建立正確的消費觀。
三、社會實踐活動教會孩子合理消費
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的理論,(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動教材。幼兒可以從社會實踐活動中看到有趣的景物,遇見各式各樣的人物,學到許多知識。而買賣的過程更是幼兒認識錢的最佳機會,帶著幼兒一起去購物,你可以讓幼兒幫助挑選所需要的物品,在挑選過程中教會幼兒挑選的方式,哪些好,哪些不好,哪些貴,哪些便宜,什么是打折,什么是拍賣。與此同時,還要幫助孩子建立合理消費和選擇消費的觀念。
我們幼兒園就利用社區活動進行了多次很有意義的售賣游戲,教育幼兒懂得一定的商品知識和購物知識,知道如何挑選、購買、算帳、付款、找零。首先老師將孩子的玩具當成待售商品,一一估價,然后就分成兩堆賣。
比如:孩子的小熊估價8元,老師拿出10元,讓她找零;而孩子的玩具手槍估價4塊,老師出5元,繼續讓孩子計算找零。在這些練習中,孩子對錢幣的運用更加熟練了。老師還經常讓孩子去“超市”買東西,由孩子當顧客和營業員,自己付錢、找零。首先要讓孩子做一個規劃圖,把要買的東西畫在紙上(避免孩子進了超市看都什么都想要),還要讓孩子知道自己有多少錢。來到超市,讓孩子邊選擇自己需要的東西邊把價格記在紙上,然后加起來看一下自己有沒有超出預算,超出的話要重新選擇商品。付賬的時候,老師可以問問孩子該找多少錢,看看營業員找的錢是不是和孩子計算的一樣。
四、學會理財培養奉獻愛心精神
我們教師在日常的教育中要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學會和父母、小伙伴分享。幼兒園就組織幼兒進行了一次愛心義賣活動,讓孩子把家中的閑置品帶來賣給有需要的家庭,賣得的錢由幼兒園統一捐給慈善機構,讓慈善機構的叔叔阿姨們在幼兒園的操場上感謝一下所有參與活動的幼兒,讓他們感受到幫助人的快樂。
在幼兒園的各種理財教育中,幼兒的種種能力得到了發展。在創設游戲和實踐活動中,幼兒能交往、協商、獨立思考,互相協作、處理事情等,所以理財的過程,是幼兒與他人與社會發生交往的過程。在理財教育過程中,幼兒的各種能力得到了充分發展,每個幼兒在不同程度上體現出做事比原來能干、懂事了。理財教育是一項系統,系統需要全社會各方面廣泛參與,需要家庭、社區及相關機構提供有組織、有針對性的具體指導。在孩子的世界里,“金錢”不應當成為可怕的字眼。處在經濟高速發展的社會,讓孩子早點接觸金錢、認識金錢、樹立正確的金錢觀是十分必要的。缺乏及時、正確的金錢教育,會導致孩子不會花錢,不知道勤儉節約,不懂得珍惜父母的勞動。
參考文獻:
[1]楊長江《中國孩子的金錢教育》[M],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2]關穎“理財教育——從3歲開始實現的幸福人生計劃”[C]《少年兒童研究》
[3]劉克錦“理財意識,要從娃娃抓起”[J]《經濟論壇》
[4]趙駿“論青少年健康財富觀的教育”[J]《當代青年研究》
個人簡介:包婷婷,女,出生年月79.08職稱:小學高級教師,近年來,撰寫的多篇
論文分別在省市級優秀
論文評比中獲獎。
【淺議如何在幼兒園進行理財教育】相關文章:
• 民辦幼兒園薪酬問題診斷和對策
• 部分幼兒園常規教育現狀分析
• 如何利用鄉土資源進行幼兒園美術教育
• 幼兒園新手教師培訓研究
• 暢談幼兒園班級管理新思路
• 幼兒園繪本閱讀教學管見
• 淺談幼兒園音樂教育
• 創設幼兒園活動環境的三種方式
• 淺談幼兒園的衛生保健工作
• 農村幼兒園家園合作的現狀及思考
• 民間游戲在幼兒園的實施
• 教育部:中小學幼兒園廣泛深入開展節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