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園游戲活動是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幼兒的成長意義很大。針對游戲活動中師生互動的現狀,我們要深入分析游戲活動中師生互動的特點,研究良好的游戲環境,平等、富有親和力的師生關系,正確的教師定位,教師開放的心態等對師幼互動的影響,探索師生互動的新模式。
【關鍵詞】游戲活動 ;師生互動;策略
一、研究背景:游戲活動中師生互動現狀分析
《幼兒園工作規程》明確提出游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教師要為幼兒創設合適的游戲環境,并進行游戲指導。可見游戲是幼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游戲能促進幼兒運動能力的發展,能培養幼兒優良的品質、團隊精神、合作意識,以及承受成功與失敗的心理素質,游戲也能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游戲對于幼兒的全面素質的提升意義重大。
游戲活動的游戲實施離不開師生互動。目前幼兒游戲活動教學師生互動成效不夠顯著,存在著以下問題:
教師和幼兒在游戲中的位置處理失當。由于幼兒受年齡制約,發展不夠成熟,對教師的依賴性較強。在游戲互動中,教師占絕對地位現象嚴重。教師野蠻干涉、限制幼兒的游戲活動,幼兒處于“被游戲”的狀態,產生不了積極的師生互動;要么就是游戲設計不到位,教師沒有明確的游戲目標,放任幼兒游戲。這種游戲不是游戲,是嬉耍,達不到教育的目的 ;第三互動時教師往往容易忽略幼兒全體,將目光放在游戲活動能力較強的幼兒身上,忽略內向兒童,部分兒童常常處在消極狀態;第四教師不能進入幼兒游戲活動,只充當游戲活動的“導演”,師生親和力不強,影響游戲活動的實效性。
二、師生互動內涵及特征闡述
。1)師生互動內涵!皫熡谆邮侵笌熡纂p方對彼此語言、行為意義的理解和反饋!庇螒蚧顒又械膸熒邮侵冈谟螒蚧顒舆^程中,師幼雙方對彼此語言、行為意義的理解和反饋。由此可見師生互動的活動主體有兩個:幼兒與教師。教師不僅僅是游戲活動的組織者,也是游戲活動的參與者,在游戲過程中要產生相互交流。
(2)游戲活動中師生互動的特征。 由于幼兒年齡特點,幼兒的心理發展具有特殊性,這就決定了幼兒園游戲活動,師生互動具有其獨特之處。
豐富性是幼兒園游戲活動中師生互動的第一個特點。在游戲活動中,游戲雖是師生間的,但幼兒是活動的中心,所以,發生在游戲中的師生互動要高于中小學。并且在游戲活動中,由于幼兒心理發展的特殊性和幼兒年齡的特點,幼兒無論從心理上還是情感上,都需要和教師展開充分的互動。
情景性是幼兒園游戲活動中師生互動的第二特征。教學活動、游戲活動和生活活動是幼兒在幼兒園活動中的主要部分,而游戲活動不同于教學活動與生活活動,它發生的環境具有寬松性與相對自由性,因此游戲活動中師幼互動行為不同于其他兩種活動。
師生互動的非正式和個別化是幼兒園游戲活動的第三個特點。教學活動主要在正式課堂進行,游戲活動的教育形式則不同,教學方式具有相對靈活性,游戲活動比較豐富,師生的交流與互動可以在非正式化的情景下進行 。
三、師生互動策略
針對游戲活動中師生互動的特點和現狀,我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索
(1)創設良好的游戲環境。創設良好的游戲環境,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在為幼兒創設優良的學習環境。良好的游戲環境,不僅可以促使幼兒在游戲中積極主動地參與,同時也可以寓教于樂,使幼兒在游戲中獲得認知能力的提升。良好的游戲環境要有明確的目的性,要為實現教學目標為目的,以游戲為載體,把教學內容溶解在游戲中,最終實現教學內容的核心價值;教育環境的創設還要符合幼兒的特點,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符合幼兒生活和認知發展的水平,不能超越幼兒的認知水平以及游戲活動能力。
(2)建設平等、富有親和力的師幼關系。“熱愛孩子是教師生活中最主要的東西,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不僅要成為一個教學引導者,而且要成為學生的朋友,和他們一起克服困難,一起感受歡樂和憂愁。研究表明:師幼關系與師幼互動行為相互依存。良好的師幼關系是師幼互動行為的前提,良好的師幼關系會產生良好的師幼互動行為。良好的師幼關系,有助于加強師幼之間的親和力,營造和諧、溫馨、自由的心理環境,使幼兒在游戲活動中獲得安全感,心情愉快,幼兒的思維能力、語言表達和行動能力才能始終處在亢奮狀態,從而為師幼互動奠定良好基礎。游戲活動中,教師燦爛的笑容,陽光般的表情,充滿磁性的語言,富有愛意的動作,都有助于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只有建立平等、富有親和力的師幼關系,才能有效的啟動師幼互動行為。我們教師要樹立科學的兒童發展觀。在游戲活動中,教師要把幼兒看成具有獨立人格的人,充分考慮他們的自尊心,使幼兒在游戲活動中獲得成功感,能夠一定程度上支配游戲活動,使他們敢于與教師交流,樂于與同伴交往。從而帶動更多有效的師幼互動,有效的達成教學目標。 教師不能為了教學任務輕松,高高在上,采用高控制、高權威,那么學生在游戲活動中就會產生恐懼心理,在這樣的環境下,有效師幼互動便成了一句空話。
。3)教師要正確的定位角色,充分挖掘主體的主動性。教師應當正確定位自己的角色,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合作者、引導者,教師要積極加入到活動中,成為學生的合作者。在游戲活動中,只有教師和幼兒相互作用,才能促進幼兒的學習與發展。不同的幼兒游戲具有不同的風格,游戲活動的能力要求有強有弱。我們要根據游戲活動的實際,對待不同的幼兒,教師對游戲活動干預的重點和方式方法都要隨游戲不斷變化,教師的角色定位也要隨之發生變化。教師要深入了解幼兒各自的個性特點,不同的興趣需要,在游戲活動中適時指導。游戲過程中要注重師幼情感交流,教師對于游戲的動態變化要保持高度的敏感性,以便及時指導游戲,實現在游戲中教學的目的。
(4)教師要擁有開放的心態。理解是一切溝通得以實現的關鍵。對幼兒的理解賞識是幼教得以成功的關鍵因素。教師在與幼兒互動的過程中,要擁有開放的心態。
教師對每一個幼兒要一視同仁,不放棄一個孩子。不同的家庭,造就了孩子截然不同的個性特點。教師要充分了解孩子的心理、性格等特點。根據幼兒的特點、特長,包容孩子,包括在游戲活動中出現的優缺點。只有對幼兒平等對待,才能激發幼兒對教師的愛,“親其師,信其道”,才能構建良好的師幼關系。
要寬容幼兒的錯誤。我們不能用成人的規則、觀念對待學生,對于犯錯誤的幼兒,教師不能一味的進行嚴肅的批評,嚴厲的指責。因為幼兒缺乏完善的自我評價能力,缺乏自我調節能力。幼兒對自我的評價往往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教師:教師獎勵幼兒一朵紙花,就能培養學生一種優秀品質;一句鼓勵的話語能開啟學生春天的大門。過多的批評,會累積成山,壓垮幼兒,使幼兒產生自卑心理,遠離教師,遠離群體。甚至有些幼兒會產生逆反心理,與教師對立,與同伴對立。教師給幼兒多傾注一份愛心,學生就會多一份收貨,多一份優秀品質。
(5)積極探索幼兒園游戲的互動模式。教無定法,并不意味著教學要“無為而教”。我們要積極探索游戲互動的模式,尋找高效游戲開展的模式,并不斷實踐。比如教師引導的幼師互動:在教師的指導下,幼兒發起的互動行為。這種模式,以教師的指導彌補幼兒獨立自主活動能力的不足,但又充分挖掘學生的主動性;幼兒間互動:互動行為由教師或幼兒發起,在教師的指導下,幼兒彼此協作,互相配合,團結合作,不但鍛煉了能力,也培養了學生良好的思想素質。師生間互動過程不是教師隨意“玩弄”的過程,也不是幼兒“盲目嬉耍”的過程,它依賴于多種因素,從而促進師幼間有效的互動。
參考文獻:
[1]《“師幼互動”的具體內涵及方法》江西省幼兒園教師國培計劃遠程培訓項目
[2]《給教師的建議》前蘇聯.蘇霍姆林斯基
【幼兒園游戲活動中師生互動研究】相關文章:
• 幼兒園調皮孩子的教育策略
• 加強幼兒園檔案管理的途徑分析
• 試析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危害
• 幼兒園綠色教育的實踐研究
• 談幼兒園的創新管理
• 中日兩國幼兒園社會教育目標之比較
• 淺談怎樣提高幼兒園教師素質
• 卓姆貝肯幼兒園
• 幼兒園教師隊伍發展現狀與策略
• 如何促進幼兒園新教師的專業成長
• 幼兒園幼小銜接策略分析
• 幼師生頂崗實習幼兒園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