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家庭入幼兒園,在一種新的陌生的環境中生活,是幼兒心理發展中的一大轉折點。他會遇到很多的問題:沒有爸爸、媽媽、沒有熟悉的人,只有陌生的老師和同齡的小朋友;沒有人整天圍著自己轉,相反,吃飯喝水、玩玩具等都得等待和排隊。因此,幼兒入園后往往有很多不適應,如哭鬧、不愿意上幼兒園、吃不好、睡不香、甚至生病等。父母如何幫助孩子順利地邁過這艱難的一關呢?
一、幼兒初入園時產生不適應的原因
(一)情感上不適應
幼兒到幼兒園里,與他交往的對象是陌生的幼兒和教師,他要和他們一起游戲、上課、進餐、休息,于是感到害怕、孤獨、沒有安全感。心理學家馬斯洛曾指出:“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是人最低級、最基本的需要”。幼兒在幼兒園里沒有安全感,到處都是陌生的人和環境。中午也沒有媽媽陪著自己休息,沒有了媽媽講故事,沒有了爸媽的呵護和關愛,孩子一天的時間都要和爸媽分離,對家人產生強烈依戀。
(二)生活習慣不適應
幼兒在家里很自由,他什么時候吃飯喝水,什么時候休息、玩都可以自己選擇,而在幼兒園,需要上課,有嚴格的作息制度與家里截然不同,所以剛入園的孩子很不適應一日生活常規。
(三)幼兒能力不適應
在家里,由于孩子的年齡小,所以家長在日常生活中,一般喜歡包辦代替,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全由家人操心,以致于有些孩子不會穿脫衣服,不會拿勺吃飯,不會系鞋帶,不會自己上廁所,有時尿床,尿褲子,生活自理能力較差,適應不了幼兒園的生活。幼兒在幼兒園感到特別無助,無能為力。
(四)集體生活不適應
在幼兒園里,老師要面對班里幾十個孩子,不可能像媽媽一樣在他周圍跟著他轉;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個性,老師也不會像家人一樣順著他、依著他。而現在的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孩子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太陽,被大人寵愛、嬌慣。因此,多數孩子在家中一直處于核心地位,唯我獨尊,比較任性,平常和別的小朋友交往比較少,他不懂得怎樣與小朋友友好相處,不知道怎樣跟陌生的老師相處。幼兒的“絕對核心地位”被改變,所以心理上感到失落。
二、幫助幼兒盡快適應幼兒園生活的對策
(一)心理準備,熟悉幼兒園
幼兒入園前,家長要帶幼兒到幼兒園走一走、看一看、玩一玩,讓幼兒熟悉那里的環境。這個熟悉過程非常重要,作為家長,無論多忙,都要抽出時間去幼兒園陪孩子玩玩。有可能的話,可以請已入園的小朋友到家里來玩,向孩子介紹幼兒園的情況。另外,還要帶孩子認識自己班級的老師,這樣可以讓孩子與老師建立一種初步的師生感情。最后,可以讓孩子認識一下自己所在的班。看一看活動室里的玩具、圖書、桌椅等;休息室里的小床;盥洗室里掛毛巾、放水杯的標記……這樣可以激起孩子入園的欲望,使孩子入園前對幼兒園就有個美好的印象。要注意:家長平常不能說“再淘氣就把你送幼兒園,讓老師好好管管你”對之類的話,讓孩子會對老師產生一種懼怕心理,以為幼兒園就是懲罰人的地方。對幼兒要進行正面的入園教育。讓孩子對幼兒園有好的印象,幼兒教師有很多本領,可以教他唱歌、跳舞畫畫、做游戲、做實驗等等。
(二)生活自理能力準備
要求幼兒在入園前一個月或兩個月里,按時起床,按時進餐,按時休息,使幼兒生活有規律,有節制,與幼兒園的生活習慣一致。特別是中午要午睡,有很多孩子在家沒有午休的習慣,所以很多孩子入園后,最大最痛苦的就是中午睡覺。其他小朋友睡覺,他也不能講話,只能躺床上,或者坐小凳子上等著小朋友睡醒。我就碰到我很多這樣的孩子,中午睡覺成為他們入園最恐懼的事情。試想如果我們大人不愿意睡覺,不瞌睡,還必須睡,又不能說話,那是多痛苦的事情,更何況孩子。所以家庭要和幼兒園有一致的作息習慣,這樣孩子適應起來就容易得多。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能夠自己吃飯,不挑食,自己上廁所,自己穿脫衣服、鞋襪,自己洗手等。
(三)人際交往能力準備
在家里,要讓孩子了解和關心家庭成員,培養孩子與家人交往的能力。另外家長要有意識地帶孩子到親戚朋友鄰居家作客,培養與其他成人和幼兒交往的能力。初步了解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了解一些社會道德行為規范,掌握簡單常用的禮貌用語,教孩子如何表達自己的要求、感情,如何傾聽別人談話,如何了解別人,怎樣交往等。可以教孩子一些最基本的交往技巧。有事情時要會向老師表達自己的要求。這是孩子入園的基礎。
教會孩子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要求,這非常重要,很多孩子上了幼兒園不敢說,不敢告訴老師,不僅有尿褲子的,甚至有拉屎在褲子上的。很多孩子就是對自己沒有信心而懼怕幼兒園,別看幼兒小,語言表達能力差,但是他也已經有了很強的自尊心,害怕丟人,害怕老師笑話。
(四)重視入園最初幾天的體驗
最初入園的前幾天是關鍵時期,如果時間允許,可以讓家里人在園多陪孩子一會兒,幫孩子慢慢適應陌生環境。老師可趁此機會想辦法,把孩子的注意力引到別的地方去,家人悄悄離去。如沒有時間,不管孩子哭得多兇,也不能一步三回頭。因為當孩子看出你的猶豫不決時,只能使他哭得更厲害。另外要讓孩子明白,爸媽并不是不要他,把他送幼兒園只是因為爸媽要上班,他長大了要跟老師學習本領,所以必須上幼兒園,而不能讓孩子有被丟棄的感覺。對焦慮程度較重的幼兒,在幼兒入園時,家長可以與孩子相處幾天,并與孩子一起游戲,與教師交談,讓孩子感覺到家長與教師之間的親密關系。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說過“幼兒教育實為人生之基礎”,是“根本之根本”。所以,這一階段的教育對幼兒的一生都具有特殊的意義。在幼兒這一重要的人生轉折期,我們家長有責任給孩子以信心、力量、勇氣,幫助孩子盡快熟悉和適應幼兒園的生活,使孩子順利地度過入園適應期。
【怎樣讓幼兒盡快適應幼兒園生活】相關文章:
• 幼兒園美育的途徑
• 幼兒園班級常規活動的管理
• 細致入微的德國幼兒園
• 幼兒園課程與信息技術整合研究
• 高職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學前教育論文
• 幼兒園素質教育應“以人為本”
• 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組織策略
• 學前教育鋼琴教學研究
• 秋季的幼兒園管理
• 幼兒園一日活動的優化與研究
• 農村學前教育發展問題探析
• 民族地區農村幼兒教師職后培訓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