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動環境作為課程要素十分重要。環境不再是一種背景,而是一種活的課程,它使課程得到延伸和發展。結合互動環境加強深入開展主題教學的區域活動,始終堅持“兒童參與”的原則,力求區域活動與班級環境有機整合。
關鍵詞:主題教學區域活動學習興趣
主題下的區域活動,是教師根據主題活動的目標和幼兒發展的水平,有目的的創設活動環境,投放活動材料,讓幼兒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擺弄為主的方式進行個別化的自主學習的活動。教師深刻領悟到:在活動中,互動環境作為課程模式的建構性要素的重要性。加強深入開展主題教學、區域活動,讓“環境會說話”已成為幼兒園工作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一、區域活動內容與主題環境融為一體
新《綱要》也指出:“環境應充分發揮其教育價值,注意體現教育進程及幼兒發展狀況。”因此,在主題活動開展過程中,在環境創設中始終堅持“兒童參與”的原則,力求區域活動與班級環境有機整合、與主題環境相融合。
語言區:結合每個不同的主題教學,幼兒園為幼兒創設了良好的閱讀環境;請家長和幼兒共同搜集與主題相關的圖片和圖書,集中擺在桌面上,并充分利用與幼兒高度相適宜的一米以下的瓷磚,布置主題墻。孩子們看到后空前興奮,區角活動時、吃完飯后,他們都搶著去閱讀圖書。這些與主題進度密切聯系的可視性資料,不僅激發了幼兒興趣,而且拓寬了幼兒知識面,讓家長及時了解到幼兒園教學進度。在教師的引導下,有心的家長與幼兒共同制作出‘主題書’,這些豐富有簡單的書籍來源于方方面面,下載的、剪貼的、文字記錄的等,孩子們在同伴中不用教師指導就能講述的津津有味,比如在主題活動《奇妙的動物》中跟同伴講我喜歡的動物、他們愛吃的食物、小動物怎樣長大、會保護自己的動物、蛇是怎樣蛻皮的、恐龍的故事等等。他們還會有興趣的告訴朋友,這書是媽媽和我一塊制作的,書店里是買不到的。
發現區:教師注重孩子的探索、發現與記錄,每個孩子都是小小操作員、小小觀察員、小小記錄員。在教師的帶領下,小組成員共同在小花盆里種植下種子,孩子們每天親自澆水,用筆記錄著種子的成長變化,他們驚奇的發現種子發芽了、長出嫩嫩的綠葉。當教師指導孩子們用透明樓房、兩頭開口的黑色遮陽罩將小苗罩起來,歷經數天之后,他們更加驚喜的發現,小苗苗鉆過透明樓房里預先留下的空洞,順著陽光的方向不斷向上長。真正的生活經歷,不需要太多的書本講述,孩子們輕而易舉的了解到種子生長離不開陽光、水分、土壤、空氣。
在發現區里,教師還投放了透明水筒、不同材質的圓片,孩子們在動手操作中發現鐵片會沉入水中、木片和塑料片會漂在水中,他們在記錄本上,稚嫩的用自己的圖畫語言記下自己的發現。當教師繼續投放鋁?船、橡皮泥之后,孩子們發現鋁?船會飄在水上、橡皮泥會沉在水底,在面對我們的提問“怎樣讓鋁?船沉到水中、橡皮泥浮上來呢?”,沒想到孩子們的思維是令人不可忽視的。他們有的將鋁?船團成一團、將鋁?船上裝上沉重的貨物、將橡皮泥捏成小船、把橡皮泥放進鋁?船上等等,在記錄本上孩子們畫下自己的發現,他們高興的告訴家長,發現區有許多神奇的東西,這里真的太好玩了。
表演區:將主題教學中的語言活動、
音樂活動,有計劃的延伸到區域活動去。如在故事《三間樹葉房子》中,孩子們利用教師自制的教具,看著掛圖,帶上小白鼠、小灰鼠、小黃鼠和小豬的頭飾,興致勃勃的進行表演;孩子們在主題活動《家鄉美》――
音樂表演《誰不說俺家鄉好》里,手持扇子在舒緩優美的音樂中,進一步熟悉扇子舞的開合扇、抖扇、隊形變圓的基本方法。有的孩子在這里創編著自己的新動作,有的孩子則顯露出潛在的組織能力,帶領伙伴翩翩起舞。在音樂氣氛的感染下,孩子們在形體、動作、力量上有了巧妙的變化,表現欲望增強了。
美工區:這里有豐富的操作材料,是孩子們動手制作的平臺,每次看見自己的勞動成果,他們忍不住跟同伴交流、跟家長講講自己的作品。比如在主題《夏天真有趣》中,繪畫出美麗的雨傘、夏季的荷花和青蛙、涼快的衣服、折小船、用卡紙和冰糕棍制作小扇子、用塑料管和橡皮泥制作蜻蜓飛等,在主題活動《尋找小秘密》中,孩子們用塑料袋制作出熊貓頭、用酸奶瓶制作火箭、蜜蜂,將圖片在陽光下制作影子畫、用西瓜子添畫出小蝌蚪等等。幼兒作品帶給班級無限的生機,我們把孩子們作品陳列在柜子上、窗臺上,在墻面上布置成一幅豐富多彩的絢麗多彩的畫面,內容豐富而美麗,在這藝術的環境中盡情地鼓勵幼兒表現自我。同時讓主題活動的內容也在區域活動中得到了豐富和延伸。孩子們作為環境的主人,他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會更高了。這樣,主題墻飾在與教學的互動中展露出一道亮麗的風景。
二、主題下區域活動中教師的作用
區域活動是幼兒個別化學習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應有意識地將主題活動的內容和區域活動的內容整合起來。也可以說,區域活動可以為更好的開展主題中的集體活動做鋪墊,也可以是集體教學的補充和延續。
作為教師,在為幼兒提供有關主題的資料及活動所需的材料、時間、場地的同時,也要找恰當的機會,參與到幼兒的活動中去,用巧妙的方法引導幼兒生成的主題,把幼兒的學習興趣推向較高的層次。
教師應積極為幼兒創設展示自己作品的條件,引導幼兒互相交流,相互欣賞,共同提高,并美化他們的生活。因為作品展示能讓教師了解幼兒的心路歷程,它的直觀形象在某種程度上比語言更能引人入勝,更能激發同伴之間相互學習、關心和交往,提升幼兒的自信和成功感。同時教師要注重創設一個互動的游戲環境,通過游戲材料的投放,讓幼兒與材料互動,通過形成游戲規則,讓幼兒與同伴互動,通過游戲情節發展,讓游戲與主題互動。適宜的環境應該具有遞進性和層次性讓幼兒參與環境的創設,如整理班級物品、收集主題資料、自制操作材料、展示藝術作品等。主題《西游記》的教學中,我們就是這樣做的。
總之,環境不再是一種背景,而是一種活的課程,它使課程得到延伸和發展。教師應真正開展好主題教學中的區域活動,讓幼兒多動腦、多動手、多說一點,在互動環境中彰顯魅力。
【淺談幼兒園主題下的區域活動】相關文章:
• 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程建設思考
• 和幼兒園孩子們的第一次親密接觸
• 你喜歡什么樣的幼兒園老師?
• 幼兒園童謠課程問題分析
• 文化、民間藝術與幼兒園課程
• 幼兒園數學教育方法淺析
• 幼兒園課程目標的構建
• 韓國京畿道利川市寶寶幼兒園印象
• 平安,幼兒園工作永恒的主題
• 幼兒園開展自然災害教育的意義
• 論幼兒園文化建設
• 囧囧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