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幼兒教育生態化是按照生態學的理念對幼兒教育進行考察,目的是建立一種平衡、系統、可持續發展的教育模式。為了促進幼兒教育的生態化發展,教師要為幼兒營造一個自然的、具有教育意義的環境,并加強各方面教育之間的聯系。
關鍵詞:
幼兒教育;生態;自然;個性
在科學主義占據主導話語權的今天,人們通常喜歡用量化的研究方式做精確性的研究,以尋求“客觀真理”。對于幼兒發展的研究也充斥著大量的自然科學的實證性研究。這種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對幼兒發展的總體趨勢進行量化分析,建構了一個標準化的發展模式。由于幼兒的發展要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用單一的研究方式和傳統的研究視角并不能對其生活背景和各影響因素的復雜關系進行充分地解釋;所以,許多研究者開始考慮使用生態學的研究方式對幼兒發展進行考察。
一、幼兒教育生態化的含義和特點
幼兒教育生態化是指在進行幼兒教育的時候,采用生態學中系統、聯系的觀點對幼兒的教育進行考察,去除過去灌輸式的教育理念,建立起一種平衡、系統、可持續發展的教育模式,以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也就是說,教育生態化的關鍵是崇尚自然、尊重生命、重視教育的本真價值。教育生態化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教育生態化要注重教育內容的自然性
幫助幼兒學會認識自我、體驗生命、關愛自然是生態化教育的本質要求。這些功能不是靠說教就可以實現的,而是要讓幼兒在經歷的過程中提高認識。在對幼兒的教育過程當中,應當以自然生活中發生的事情作為幼兒的主要教育內容,以幫助幼兒積累適應社會、改造社會的基本經驗。
(二)教育生態化要尊重幼兒的個性發展
教育是一種培養人的活動,在進行教育的時候要考慮到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尊重幼兒的興趣愛好,教育活動的設計要能夠滿足幼兒的發展需要。生態化教育要求教師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響幼兒的發展,用因材施教的方式滿足幼兒多樣化的發展需求,促進其個性化的發展。
(三)教育生態化要重視師幼關系的和諧發展
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師幼關系可為幼兒發展提供一個和諧、自然的成長環境。教師要充分信任幼兒,鼓勵幼兒主動參與活動,尊重幼兒的人格[1]。生態化教育要求教師成為一名幼兒活動的指導者、支持者、合作者,讓幼兒在自主活動中獲得成功感。
二、幼兒教育生態化的目的
提倡幼兒教育生態化,并不是對當前的幼兒教育的科學理性的否定,而是需要在科學理性和實踐需求之間找一個平衡點。
(一)在求真的基礎上求善、求美
科學理性的本質是求真,希望通過實驗設計、數據分析、演繹推理發現幼兒發展的影響因素,然后用較為確定的結論來指導教育活動。科學在促進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可以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然而它在面對人生的終極追求的價值問題上卻面臨困難。幼兒教育不僅僅是讓幼兒掌握改造自然的方法,還應當讓幼兒學會適應社會和尋求自己的人生目標。生態教育的提出就是要建立起人類和環境的和諧關系、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使幼兒今后的人生更有意義。在教育實踐中,教師應當同時兼顧教育活動的科學性和人文性,為幼兒建立起具有教育意義的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
(二)關注幼兒實然狀態同時關注幼兒應然狀態
科學理性的幼兒教育研究更加關注教育的實然狀態,側重于“教育是什么”的研究,而忽視了教育的應然狀態,對“教育應當是什么”缺乏足夠的關注[2]。量化的研究方式對幼兒的各種行為進行了觀察,對幼兒的身心發展進行了建模和分類處理;但是,對為幼兒提供什么樣的教育內容更有意義缺乏探討,這樣會忽視教育的社會價值。在網絡時代,人們的思維方式多元化,要教會幼兒學習如何面對紛繁的世界、在堅持主流文化思想的同時能夠具有自己的個性思維。應當關注具體的教育情景,將幼兒教育放在一個統一的系統當中去考察,使教育內容既具有宏觀價值又具有微觀價值。
三、如何促進幼兒生態化發展
(一)為幼兒營造一個具有教育意義的環境
幼兒始終生活在一定的環境之中,關注幼兒所生長的環境對幼兒身心發展的影響是生態化教育的重要特點。以往人們認為環境是一種客觀的刺激物,當成只是幼兒發展的舞臺和背景,環境和幼兒之間是相互分離的。生態化教育理念認為幼兒作為環境的一部分,兩者之間是相互聯系、互為一體的。要為幼兒營造一個具有教育意義的環境,讓環境成為一名不說話的教師。環境可以包括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幼兒本身要受環境的影響,同時也會影響環境。在同一個環境當中,每一個幼兒的主觀感受不同。幼兒發展的生態系統是幼兒自身的生物特性與他所能感受到的環境的結合。
(二)讓幼兒在自然的環境中成長
幼兒生長的環境是一個動態的、多變的環境。在幼兒園中,教師要樹立幼兒環境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發生變化的教育理念,時刻關注對教育環境的營造[3]。幼兒園并不是一個封閉的場所,它只是幼兒所生活的環境的一個組成部分,我們不能為幼兒提供一個與世隔絕的真空環境,也不能將幼兒和外界進行隔離。自然的環境是多變的,教師只有讓幼兒在一個自然的環境中成長,他們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在幼兒的成長中可能會有一些刺激性的事件出現,比如幼兒家庭出現變故、幼兒園更換教師、社會中出現流行病等,這些都會影響幼兒的心理感受。教師要為他們提供應對這些變化的心理輔導。
(三)注重人類生態系統對幼兒的影響
幼兒的發展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他們會同時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之間并不是相互獨立的,而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它們共同構成一個生態系統。布朗芬布倫納的人類發展生態學理論將整個生態系統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分為小系統、中間系統、外系統和大系統。在幼兒所處的生態系統中,幼兒所處的家庭和幼兒園是小系統。在這個系統當中,幼兒要和周圍的人與物發生直接接觸,具有直接的教育作用。幼兒園和家庭之間的關系構成了中間系統,教師要注意保持好家園聯系,形成對幼兒教育的合力。幼兒父母的工作場所、教師的家庭等屬于外系統,這些因素雖然不和幼兒發生直接的聯系,但是它們發生變化時可以在幼兒身上看出明顯的反應。幼兒所處的整個社會的價值觀念、行為規范等構成了大系統,它們為整個社會的發展確定了基調,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對幼兒的行為造成潛在的、巨大的影響[4]。從多方面考察幼兒的發展,能夠從不同層面分析影響幼兒發展的錯綜復雜的關系。
綜上所述,幼兒教育觀是教師對教育的基本看法,它關系著教育目的的設定、教育內容的選擇、教育活動的開展、教育評價的指標。樹立生態化的幼兒教育觀可以有效增強幼兒教師的生態意識,傳播生態知識,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全面發展,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作者:張恩凱 單位:許昌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朱家雄.從對科學主義的崇拜到主張學前教育走向生態———對學前教育理論和實踐的反思[J].學前教育研究,2007(11):3-8.
[2]孫娓娓.人類發展生態學視野下的兒童發展[J].安康學院學報,2012(10):122-125.
[3]李玉杰,康耀華.教育生態學視野下學前教育觀念的變革[J].教育探索,2011(11):121-122.
[4]陳水平.對幼兒園實施生態教育的幾點思考[J].教育探索,2011(10):23-24.
【幼兒教育生態化探析】相關文章:
上一篇:幼兒教育多媒體教學技術利用
下一篇:幼兒教育自信心培養分析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