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5年,遼寧省教育廳印發《中、高等職業教育專業一體化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試行)》,加快了職業教育一體化進程的推進。然而在實際培養過程中,中高職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銜接存在很多問題。中高職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自成一體,畢業要求各不相謀,課程設置各成其是,教學方法和手段銜接困難,教學評價方式分離脫節。究其原因,主要是中高職培養院校缺乏長效的溝通機制,政府對于中高職人才培養方案的指導意見長期分離,師資隊伍的水平也是制約中高職人才培養模式幼小銜接的因素,最后,受職業教育對口升學壓力的影響,中高職人才培養的銜接難以落實。
【關鍵詞】中高職;人才培養模式;銜接;問題;原因
2014年,國務院頒發《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提出:“要加快不同層次職業院校學前教育專業課程銜接體系的建立”,這是第一次以政府名義提出對中高職具體學科課程體系的建構。2015年9月,遼寧省教育廳印發《中、高等職業教育專業一體化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試行)》,在此方案中,對包含學前教育專業在內的37個專業進行規范。這一方案的推行,推進了我省中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的一體化進程。目前我校承接了遼寧省學前教育專業職業教育對口升學的專業課考試組織工作,在專業課考試組織過程中,發現全省不同中職院校在學前教育專業中職學生的培養目標、畢業要求等方面各不相同,同時深感中高職人才培養模式銜接的重要性。人才培養模式主要是指對于培養過程的設計與建構,亦即教育主體關于專業與課程設置的選擇、教學活動的結構與程序的考慮,以及在教學組織與管理形式的確定等方面的思考與安排。本文主要從培養目標和規格、畢業要求、課程設置、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學評價五個方面對中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的銜接問題進行探討和梳理。
1中高職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銜接存在的問題
1.1培養目標自成一體
目前中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基本上是自成一體,互相沒有溝通和協商。如某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培養目標是“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幼兒園教育事業發展要求,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具有綜合職業素養和能力,能勝任幼兒教育第一線工作的勞動者和中初級實用型人才。”某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是:“本專業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掌握現代學前教育工作規范和基本理論知識,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和文化修養,具有較強的保育能力、活動設計與組織能力、反思與自我發展能力,具有較強的學前教育教學能力,根據專業方向不同具備英語聽說能力或相對較高的音樂綜合素養,面向學前教育行業,從事學前教育教學工作的高級應用型人才”。也就是說,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強調的是“初級實用”;而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則把培養高級應用型人才作為目標,強調的是“高級應用”。高職學前教育對于學生所掌握的專業理論、綜合技能和素質等方面都提出了比中職學前教育學生更高的要求。只有在中職學前教育具備了一定的教育理論及實踐基礎,才可能進入高職學前教育進一步深造。目前來看,中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缺乏整體規劃,中高職培養目標自成一體,中職學前教育過分注重對學生單一技能的培養,注重學生實用技能的培養,忽視理論素養的積累,而高職教育階段強調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不僅要求學生學會一定理論基礎知識,更強調學以致用以及可持續發展的能力。而目前中職教育階段忽略理論素養的積累使得中職學前教育畢業生難以適應高職教育階段對學生理論素養的要求。
1.2畢業要求各不相謀
調查顯示,中高職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對畢業要求的表述各不相謀。對于中職學生來說,應該掌握基本的開展保教活動的知識技能,能進行玩教具制作,初步掌握與家長溝通的方式。高職階段的要求在中職教育階段基礎上有所提升,畢業時,學生應該掌握開展保教活動的知識技能、幼兒行為觀察能力、幼兒游戲設計與指導能力、與幼兒家長及同事的溝通能力、環境創設能力、反思與發展的能力等。而有些中職院校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將中職畢業要求表述得與高職畢業要求差別不大。中高職教育階段對于畢業要求銜接不夠。
1.3課程設置各成其是
中高職人才培養模式中,課程設置各成其實是最突出的銜接問題。在課程設置方面,中高職學校的重復率很高。教育部分別于2011年和2012年出臺了《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和《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文件的頒布實施使高職人才培養模式更加規范。由于《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沒有提及三年制中職學校的課程設置,因此中職學校的課程是在《中等學校學前教育專業教學標準(試行)》指導下設置的。而高職教育階段則更多受到教師教育課程標準的影響。另,中高職之間在課程設置方面,彼此沒有溝通,更沒有統籌,導致很多課程重復,而有些課程卻沒有開出來。比如學前心理學、五大領域教法課程等,這些專業課在很多中職學校都已經開設,而高職學校仍然把這些課程作為專業核心課開設。更有甚者,中高職課程名稱不盡相同,連教材都是同一版本,在教學深度上沒有差異。既浪費了大量時間,又起到事倍功半的教學效果。在集中實踐環節的設置上,中高職也“各行其道”。很多高職教育在第一學期就開設了專業課,而這些專業課要求學生有一定的幼兒園跟崗實習的經驗。然而在上課過程中,當任課老師提問幼兒園的一日生活的環節和流程以及各年齡段幼兒的在園表現時,很多學生全然不知,問其原因,告知在中職沒有參加過教育實習或跟崗實習。
1.4教學方法和手段銜接困難
調查顯示,中職教育階段,教師更多運用的是講授法、案例分析法。而高職教育階段,教師教學方法有講授法、案例分析法、討論法、任務驅動法、發現學習法、觀摩與試驗法等。為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在高職教育階段,教師還采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方式,線上學生自主學習知識點,并于課前在線上完成一些教師布置的作業,線下課堂上,教師采用討論和報告的方式與學生共同探討知識點,這種方式更容易突破學習的難點。但是由于中職教育階段,教師大都采用滿堂灌的講授法,師生互動少,學生習慣了聽老師的話,老師講什么學生就學什么,質疑思維沒有形成,獨立思考習慣沒養成,因此,升入高職以后,難以適應高職課堂的任務驅動法、試驗法以及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的學習模式。
1.5教學評價方式分離脫節
教學評價具有診斷、激勵和導向的功能。在評價方式上,中高職教育階段存在分離脫節現象。中職學校側重試卷考試的方式,而且以終結性評價為主。就試卷考試內容來看,重在考核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很少涉及對知識點應用能力的考核。而高職階段的考核方式呈現多樣化現象,包括試卷考試、現場測試、以證代考、匯報演出等形式。并且側重對學生的形成性評價,很多課程的成績構成都是平時成績60分+期末成績40分的分配比例,很多考查課甚至將100分成績全部放在平時考核。由于在中職階段學生習慣了試卷考試,而且期末考試成績一錘定音,所以很多學生平時聽課質量差,上課專注力不好,期末考試之前集中突擊。這樣的評價方式導致學生升入高職后,難以適應過程性考核以及多樣化的考核方式。很多學生在大一上學期的期末考試中出現掛科現象。
2中高職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銜接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2.1中高職培養院校缺乏長效溝通機制
2015年9月,遼寧省教育廳印發《中、高等職業教育專業一體化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試行)》,在此方案中,對包含學前教育專業在內的37個專業進行規范。這一方案的推行,推進了我省中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的一體化進程。但是在實際實施過程中,中高職院校只是各自按照這一方案進行人才培養。而在此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實際問題,無法通過有效的溝通渠道進行落實。中高職沒有真正實現教育一體化。由于沒有政府部門牽頭召開中高職的會議,各個高職院校發現問題后,也只是通過自己的努力校內做出改變,對于中職培養過程中的意見無法傳遞出去。
2.2政府對于中高職人才培養方案的指導意見分離
2019年6月教育部出臺了《關于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與實施工作的指導意見》,至此,中高職人才培養方案的指導意見出現在一個文件中,在此之前,政府出臺的中高職的人才培養方案的指導意見是分離的狀態。中高職各看各的文件,各行其道。
2.3師資隊伍水平有待提升
2019年1月,《職業教育改革方案》提出:到2022年,職業院校實踐性教學課時原則上占總課時一半以上。“雙師型”教師(同時具備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能力的教師)占專業課教師總數超過一半。無論是中職院校還是高職院校的教師,在課堂上能夠勝任理論和實踐一體化教學,解決實際問題。而現實問題是,很多中職學校教師授課方式還以講授法為主,以知識傳授為主,習慣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忽略了學生職業能力的訓練,也無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
2.4職業教育對口升學的影響
受對口升學的影響,很多中職學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側重升學能力的訓練。對口升學考試考什么就重點教什么。不考的不作為重點教授,甚至有些課程干脆不開設。調研中發現,有一些中職學校有兩套人才培養方案,按照國家文件要求制定一套,實際實施是另一套方案。因此看似非常科學規范的人才培養方案,在實際中沒有真正落實。為了職業教育對口升學率,老師占用了學生的實習時間帶領學生備戰高考,尤其是一些集中實踐課程,學生到幼兒園實習的機會被剝奪。
【參考文獻】
[1]國務院.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R].2010.
[2]董澤芳.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概念界定與要素解析[J].大學教育科學,2012,2.
[3]王文潔.中高職學前教育專業五年制人才培養模式銜接現狀及策略研究———以重慶市為例[D].重慶師范大學,2016.
[4]何金坪,等.欠發達地區學前教育專業中高職銜接研究[J].內江科技,2019(4).
[5]許穎.學前教育中高職銜接探究[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
作者:王曉娟 趙惠巖 單位:鞍山師范學院
【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銜接問題】相關文章: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