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前教育中的視唱練耳教學需求
學前音樂教育顧名思義也就是主要針對3——6歲兒童的音樂教育。這個時期的兒童是身體、心理、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學前音樂教育就是在這個特定時期有目的、有計劃的對其進行音樂影響活動,也是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迫切需求。目前在兒童音樂教學中乃至世界著名的幾種音樂教學法中提倡的教學角度都是把音準、節奏滲透到兒童的音樂素養中進行教學的,而節奏、視唱的練習正是視唱練耳教學的重要內容和主要內容。據調查,目前在中國很多專題性幼兒培訓機構都逐漸重視幼兒在節奏和對音樂的感知上的培養與訓練,,而很多學前教育工作者在這些專業訓練內容的知識和能力方面尚存不足和欠缺,專業知識結構不完善,不能夠針對實際進行教學化改革,照搬西方和已有的教學法來實施生搬硬套,沒有形成知識的鞏固和技能的實際革新操作,因此歸根結締還是因為視唱練耳專業基礎的不扎實造成的,從而在本文提出學前音樂教育中視唱練耳學習需要與時俱進,循序漸進,才能突飛猛進。目前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很多幼兒園的專業教師在視唱練耳學科中的技能不能夠達標,換句話講,專業技能存在不足,無法拓展專業技能,不能夠獨立完成專業革新,大大埋沒了視唱練耳課程的發展空間和創造性空間。使受教育對象——學齡前兒童的創造性能力不能得以施展和提升,無從談及對幼兒審美教育的實施和綜合素質的培養。由于專業知識的缺乏,能力的欠缺,對于著名的理論實施也不能做到面面俱到,迎刃有余。《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了國家對于學前教育乃至學前音樂教育的不斷重視。國家通過多種形式豐富學前教育資源,把發展學前教育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因此,對于學前教育專業視唱練耳專業技能的掌握與需求,我們要提出更為具體和詳盡的實踐標準:1、學習和訓練的視唱練耳內容要具有實用性價值,具有實用性發展特點,專業技能掌握要規范。2、專業技能注重大眾化、非個體培養。3、采用優秀的教學理念,發揮視唱練耳專業的基礎性特征,遵循“與人為本,因材施教”的原則。
二、學前教育需要注重視唱與練耳
視唱練耳學習要想有所成效并非“臨時抱佛腳”可以達成,很多家長在孩子急需用時才著急找老師狂補惡補,這些作法是不可取的,也是沒有實際效果的徒勞,因為視唱練耳學科的專業特性是需要長期的學習與訓練,實際效果才能通過諸多方面顯現出來的。視唱練耳是幼兒學習音樂的基礎,能使幼兒在聽、唱、記、能力方面得到鍛煉。通過幼兒教師合理科學的方法進行引導掌握一定的自學能力,培養幼兒的音樂學習興趣,提高感知、理解、表現音樂的能力,力求讓孩子在無負擔、無壓力的條件下完成學習。先學而后有所用是這門專業課程的輔助特點的體現。這就更加說明了視唱練耳要從娃娃抓起,因此,視唱練耳就必須成為學前音樂教育中的基礎課程之一,是專業學習中的基礎訓練內容,“視唱”就是看譜即唱,“練耳”就是聽記譜例。能夠準確按照一定的指示內容完成音高和節奏即可稱為是“視唱”。憑借準確快速的記憶力和判斷力記寫音高和節奏內容稱為“練耳”。音樂本身是一種非語義性的“語言”,讓孩子們把聽到的、感受到的內容用音樂與節奏的方式唱出來、讀出來是對兒童語言訓練和提高直接有效的手段和形式。學前音樂教育具備著兒童語言發展的諸多要素。沒有歌唱和節奏的學前音樂教育是不完善的音樂教育,視唱練耳不僅能夠培養和提高幼兒的音高和樂感能力,而且還是間接提高兒童身心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有著其他學科無法取代的專業特性和作用。它有著更為廣闊的表現空間和發展空間。我國常規幼兒音樂教育大體分為四項內容:唱游活動(也分為唱歌活動和音樂游戲)、韻律活動、打擊演奏活動、欣賞活動。在3——6歲這個確定音高、節奏感最佳年齡進行機械性識記訓練,可以培養牢固扎實的識譜能力,是訓練歌唱、樂器和欣賞的基本技能的先決條件。通過進行多方面的調查實例發現,視唱練耳教學在幼兒期開展至關重要,這就迫切要求幼兒教師的專業素質一定要高標準,嚴要求。確立正確、科學、獨特的教學方法。
三、視唱練耳在學前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由于當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生源大部分來自于普通高中和幼兒師范中專,音樂基礎能力參差不齊,對于專業實踐技能的了解和掌握能力薄弱,尤其表現在視唱練耳能力的差距懸殊,具有較好專業基礎的人數很少,大部分學生對專業技能的訓練還是個零程度,認知識譜、音準、節奏等專業概念薄弱,這不僅影響到他們的視唱練耳學科進度,還對其它相關專業如聲樂、鋼琴等技能學科產生重要的影響。因而,如何切實有效的提高學生視唱練耳能力是學前教育音樂專業技能教學的一個重要問題。針對剛入學的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是快速展開合理教學的有效途徑。學前幼兒期是學習音樂的黃金時期,據統計世界上很多著名的音樂家都是從這個關鍵時期開始音樂的學習和熏陶的。音樂教育中的聽、唱、節奏的活動積極推動兒童良好的身心成長,培養兒童的審美意識,滲透到兒童的品德修養教育中來,而這也正是視唱練耳專業研究、教學的重要內容。在游戲和舞蹈教學中了解節奏的重要性,音樂的起伏必定帶動身體律動,一些著名的音樂教學法,如:柯達伊的“手勢教學”、奧爾夫的“聲勢活動”、達爾克羅茲的“體態律動法”都極力推薦用身體運動來體驗節奏,從而培養兒童的肢體協調能力。在音高能力的培養方面,專業人士也提倡在3——4歲開始采用固定的音高樂器,如鋼琴來開展固定音高的趣味教學,利用年齡的優勢特性,培養出專業基礎知識扎實的“童子功”。因為在這個學前年齡階段,兒童辨別音高的能力最強,這無論對培養一個人的興趣愛好打基礎,還是培養專業的音樂人士,都是非常重要的時期。1、學前教育階段重視視唱練耳訓練,必須重視在大專院校的師資培養上加大力度。2、讓未來教師在學習階段提高對視唱練耳課程的重視程度。3、授予未來教師最行之有效的識譜和打節奏的方法,快速提高其任教能力。
四、學前教育專業在視唱練耳實踐教學中常見的問題
1、培養自我正確讀譜的習慣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在教學中要求學生注意不要看到譜例隨看隨唱,而是要求按照慣例看調號、拍號,能夠自我衡量適合的演唱音區,再看看有無音高和節奏型難點,這樣對視唱譜例有一個總的結構概念,唱起來才會有一定的預見性和可控性,速度也會控制得恰到好處。2、強化普及基礎常用樂理知識,為訓練做好鋪墊和保障。為了能夠達到對兒歌看譜唱詞的良好效果,多唱、多聽、多練習是不可或缺的一個個自習環節。3、有所側重,查漏補缺。學生練習視唱更要注重錯誤細節的反復練習對于容易唱錯的地方慢速度練習,反復鞏固,切忌毫無目的的從頭到尾通唱,做到精唱與泛唱相結合。4、學生之所以練習的速度慢,效率低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是練習的方法欠妥。科學地進行視唱練習應該做到“五到”,即“眼到、心到、手到、口到、耳到”。看清譜例中標明的調號、拍號以及各種音樂符號;瀏覽譜例,做到提前預知對旋律的起伏、力度的正確處理;把譜例準確地、有表情地唱出來;能夠用耳朵控制音準、節奏、速度等音樂要素;邊唱邊感知拍子,節奏型的準確并把握好速度的快慢和節拍的強弱。5、多加強平時獨立視唱的教學環節,增加學生的展示性心理素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難發現部分學生平時練習是唱的很理想,但到考試或展示練習時就沒有效果了。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應該為學生多做臨時抽查抽練的教學環節,這樣既能培養學生的能力,又能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6、音樂是一門時間藝術,聽覺的藝術,是對情感的抒發和表達。對流暢的旋律線條加以展現正是視唱中所要培養和提升的識譜能力、音準、節奏以及音樂感受能力。視唱是舞臺演唱的前奏,需要在把握好音準、節奏的基礎上,注重力度的強弱,速度的緩急,氣息的流暢和完整,并且采用輕巧、柔美的聲音再加上巧妙的發聲方法把每個樂句表達到最好的聽覺效果。
五、總結
總之,學好視唱練耳是學好任何音樂專業必須具備的條件。通過以上切實可行的科學訓練,使學生逐漸掌握視唱的技能、技巧,為進一步學習音樂打下良好而扎實的基礎。綜上所述,視唱練耳在學前教育中的作用很重要,應該成為學前教育專業不可缺少的訓練課程,因為,幼兒國學、幼兒涂鴉、幼兒心算等學科都是看得見,聽得到的具象教學,視唱練耳是集抽象性、非語義性、隱藏性、增智性、審美性、愉悅性為一體的,對未來幼兒教育工作者及幼兒的綜合素質起到潛移默化、不可估量的影響。為培養具有一定音樂技能、音樂審美能力、專業創新能力的未來學前教育工作者提供了重要的專業保障。
作者:孫鷺 單位:河北藝術職業學院
【視唱練耳教學學前教育專業分析】相關文章:
上一篇:學前教育鋼琴教學論文(3篇)
下一篇:中職學校學前教育聲樂輔導綜述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