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區域活動”是幼兒園普遍采用的一種教育活動形式,是為幼兒自由選擇、自發探索、操作擺弄的自主活動開啟的一扇門。選擇“區域活動”這種教育活動形式對幼兒發展進行評價,對區域活動持續發展,促使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提高幼兒園教育教學質量都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幼兒園;區域活動;評價;目標;指標;成效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1)06-0060-06
區域活動作為一種幼兒園普遍采用的教育活動形式,為幼兒自由選擇、自由探索、操作擺弄的自主活動提供了機會和可能。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幼兒園區域活動的功能與價值日益凸顯。建立和完善區域活動的評價體系是深化幼兒園課程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一環。筆者對浙江省嵊州市羅星幼兒園(簡稱我園,下同)小、中、大班段各班級區域角的創設與利用情況進行了調查,特別是對區域角中材料的使用,幼兒在區域角中的活動情況及教師在區域角中的指導進行了觀察研究,發現存在諸多問題。通過直面問題,反思以前區域活動評價的不足與誤區,對幼兒園區域活動評價有了更新的認識。
一、區域活動評價的目標界定
幼兒園區域活動評價的目標界定:區域環境生態化。即區域環境與人(幼兒、教師間)建立一種親密,和諧關系。對幼兒,適合兒童天性,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對教師,轉變其教育觀念,改變教學方法和教學行為,提高教師的“親和力”;對師幼關系,建立以幼兒自主學習為主的新型互動師生關系;對幼兒園,轉變辦園理念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見圖1)
二、構建新的區域活動評價指標體系
新的區域活動評價指標體系以幼兒為本,注重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采用多元評價方式,重視過程性評價、動態評價,關注幼兒在整個區域活動過程中認知、能力、態度、情感的變化,為全面客觀評價區域活動的質量。從總體價值標準出發,采取逐層分析的方法,設立ABC三級指標。確定A級指標5項,B級指標15項,C級指標43項,并逐項明確評價要求,說明評價信息依據及評價時間。
新的評價指標體系是根據模糊教學中的隸屬概念構建起來。它是一個反映每一個指標的有關質性的模糊集合,這個集合計劃了有關指標從優到劣的漸變過程。根據該指標的目標達到程度來確定。C級指標等級――優、良、一般、欠缺,再由C級指標等級確定B級指標等級,最后由A級指標來評價區域活動的質量等級以及提供改進依據。(見表1)
1.確定二級指標的等級時至少要有兩條或兩條以上信息來源。
2.確定二級指標等級的方法為:(當難以確定時可套用公式)
(1)只有1個二級指標項的,或一級指標項各個等級相同的,則二級指標等級直接拷入一級指標的等級。
(2)有2個C級指標標項,且等級不同,若相關一個等級的,由低等級拷入B級指標;若相差兩個或三個等級的,則取低等級前一個等級拷入B級指標。
(3)有3個C級指標項,若等級各不相同,取最低等級的前一個等級拷入B級指標,若其中兩個等級相同,且為高等級的,則也取低等級的前一個等級拷入B級指標,若兩個相同等級為低等級的則以低等級拷入B級指標。
公式計算:規定優權重為4,良權重為3.5,及格權重為3,不及格權重為1
(4)有4個C級指標項的:①四個等級各不相同,則以及格級拷入B級指標;②有兩項等級相同,且另兩項等級各不同,則如果相同等級是高等級的或中間等級的,取中間等級拷入B級指標;如果同是低等級的,則以低等級的前一個等級拷入B級指標;③四項指標中兩兩等級相同,相關一個等級,則取低等級拷入B級指標,若相關兩個或三個等級,則取低等級的前一等級拷入B級;④四項指標中有三項是同一級的,且為高等級的,則取低等級的前一個等級拷入B級指標,若為低等級,則低等級直接拷入B級指標。
公式計算:規定優權重為4,良權重為3.5,及格權重為3,不及格權重為1
(5)有5個C級指標項的,B級指標拷法原則與(4)基本相同。
公式計算:規定優權重為4,良權重為3.5,及格權重為3,不及格權重為1
(6)有6個C級指標項時,B級指標確定原則基本與上同。
公式套用:規定優權重為4,良權重為3.5,及格權重為3,不及格權重為1
3.確定A級指標等級的方法與確定B級指標等級方法原則相同,不同的是A級指標由B級指標等級來確定考級。
三、新的區域活動評價指標體系的成效
1.促進了幼兒的自主發展。生態化區域環境指區域環境與幼兒間不斷地進行著無聲的對話,形成一種和諧、親密的關系。環境不是人的實踐活動所改造的對象,也不是人和人之間發生交往的中間媒介。相反,它是一種工具,借助這一工具,兒童得到智力的發展,能力的提高;而教師得以實現他的教育目的。而在環境中,最具創造力,對幼兒最具影響力的環境是教師。富有創造性的教師對兒童充滿信心,欣賞每個孩子的獨特之處,幫助孩子認識他們的全部潛能。創造生態化區域活動環境,就要正確處理好幼兒與環境,幼兒與幼兒,幼兒與教師這幾對關系的和諧、親密。
(1)幼兒與環境。從幼兒自主選擇區域的調查中,我們發現區域設置質量高,活動材料豐富的區域幼兒選擇幾率高。因此,在材料提供上充分考慮興趣性、層次性、階段性、有效性、操作性和結構性。(見表2)
結果與分析:
第一,幼兒自主選擇區域的表現。從表中可以看出,幼兒自主選擇區域活動的水平與年齡有一定的關系:小班幼兒在選擇區域的目的性不了解,很容易受同伴及成人的影響,這與其年齡小,模仿性強有較大關系,中、大班幼兒選擇區域的目的性明顯提高,50%以上的大班幼兒能主動約伴選區。同時從表中發現,幼兒選擇區域與活動區設置的質量有很大關系,活動材料豐富的區域幼兒選擇的幾率高,在空間設置上,安排合理,動靜分開,區域性強的,便于活動的區域幼兒會主動選擇。
第二,幼兒使用材料的情況。大部分班級為幼兒準備了比較豐富的物質材料,尤其是半成品材料和廢舊的材料的提供,這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幼兒探索的欲望和創造的火花,但在部分班級存在幼兒擺弄材料及不會使用材料的情況。究其原因,幼兒不理解材料的實際意義,與材料相互作用的目的性較差。有些區域的材料長時間無人問津或只有部分幼兒使用,這與教師在材料提供上未充分考慮幼兒的興趣和實際發展水平有關。
(2)幼兒與教師。活動區的建立為幼兒活動提供了機會,但如果這種活動沒有建立在幼兒充分自主、自愿的基礎上,則談不上真正意義上的發展。調查中我們深刻體會到,幼兒一旦有了自主活動的機會和環境,就會去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事來做,并會對自己的選擇認真負責。那些限制、制約幼兒自主選擇、剝奪幼兒活動時間、指令幼兒活動形式的做法則極大阻礙了幼兒的發展。因而教師要充分尊重孩子的興趣需求,放手讓孩子去活動,讓其享有選擇、探索、表現的自由,不斷獲得成功的愉悅和快樂。但這并不意味著要忽略教師的主導地位,而是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不斷提高指導技巧,在幼兒開展活動時,密切觀察幼兒活動的情況,并根據實際在幼兒需要時提供幫助和支持,提高幼兒活動的質量和水平。
(3)幼兒與幼兒園。區域活動是幼兒最喜愛的教學組織形式之一。幼兒在區域活動中自主探索、自由選擇、自主活動,幼兒一旦有了這種自主活動的機會和環境就會去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就會對自己的選擇認真負責。而在幼兒自主活動中,“環境”中教師是對幼兒最有影響力的環境,教師的情感、態度直接影響著活動的開展。在傳統模式的評價標準下,區域活動只是一種擺設,許多教師因為孩子玩過活動區后,材料要重新制作,區角要重新整理,而不想開展區域活動。孩子們由于老師要管這管那,覺得乏味而不玩區域活動,而現在,我們的教師環境是變化而又開放的。這種開放不僅表現為具體的、可觸摸的材料是環境的一個關鍵組成部分,而且表現為我們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教室的空間,在這個空間里,孩子的活動可以從一個區域轉移到另一個區域中,并在不同的區域中學習。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勤于觀察、樂于思考,區域活動有效地促進了幼兒全面、健康的發展,區角成了孩子們的最愛,幼兒園也成了孩子們的最愛。
【幼兒園區域活動評價探新】相關文章:
• 高職學前教育意義(4篇)
• 對少數民族地區幼兒園多種語言教學的思考
• 增加幼兒園數量 提升管理水平
• 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實施策略探析
• 農村幼兒園可持續發展策略初探
• 淺談幼兒園教學中的賞識教育
• 《路孩子一起上幼兒園》評介
• 養成教育從幼兒園抓起
• 淺析幼兒園語言教學
• 小學化幼兒教育論文
• 讓民辦幼兒園撐起半邊天
• 幼兒園如何構建多元化區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