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盧梭曾說過這樣的話:"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在社會競爭加劇及知識經濟時代到來的今天,人們更深刻地認識到幼兒時期各種能力習慣的學習對其后續發展的重要性,導致了人們對學前教育的高度重視,為了迎合家長盼子成才的迫切需求,許多幼兒園開始將小學的學業提前到幼兒時期進行學習,小學時期的日常教學活動占據了幼兒的大部分游戲時間,這種學前教育的小學化傾向違背了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和幼兒教育的規律,超出了幼兒所能接受教育的適宜度,不利于幼兒的全面健康成長和幼兒教育的發展。大部分民辦幼兒園和相當一部分公辦幼兒園中,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日趨嚴重,且呈加速蔓延之勢。這種違背幼兒教育規律,損害兒童身心健康的做法,需要教育部門下大力氣加以糾正。
1 “小學化傾向”的弊端
1.1 “小學化傾向”對幼兒的身體發展有害。
幼兒正處于長身體階段,機體和神經系統都還比較弱。幼兒如果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大腦容易疲勞,會造成神經系統的傷害,并引起心理上變化,如表情呆板等。過早、過多的規范性學習還能導致幼兒近視、駝背、消瘦等身體不良癥狀產生。
1.2 “小學化傾向”對幼兒的心理發展有害。
過早地對幼兒實施小學教育超越了幼兒心理發展水平。幼兒期的心理發展還不完善,還不具備系統學習的能力,如果此時強迫幼兒象小學生那樣學習和做許多功課,他們的智力水平是跟不上的,如果學習過于吃力,幼兒會對學習產生厭倦、畏懼情緒,從而會扼殺幼兒的學習積極性。
1.3 “小學化傾向”對幼兒的全面發展不利。
在幼兒階段所進行的小學式教育,其實進行的只是單項智育,由于這種做法只重視單項智育或某種技能的發展,忽視了全面性發展的要求,結果,幼兒的非智力因素的發展被削弱了,其它各育的發展要求被忽視了,導致了幼兒身心發展的片面性。
1.4 “小學化傾向”對幼兒的未來學習不利。
由于一些學前班使用的是小學一年級教材,其教學內容和小學一年級是重復的。在幼兒階段兒童如果學過了小學課本上的知識,他們剛上小學一年級時,不用花多大力氣就可以獲得好成績,由于重復教育,使這些兒童養成了不動腦、不思考、生記硬背的不良習慣。當他們升入二年級以后,面對新的學習內容,一下子不能適應,結果學習成績下降甚至學習跟不上的情況都得以產生。
2 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原因
首先,是廣大不懂幼教規律的家長的錯誤需求。當孩子回到家時,多數家長最先關心的就是:今天在幼兒園吃沒吃飽?有沒有小朋友欺負你?今天認識了什么字?背了幾首詩?……當家長把這些方面作為考察幼兒的主要發展時,它所帶來的結果必然是幼兒的自我為中心和幼兒園教育的小學化之路。
其次,有些幼兒園辦園目的不端,違心去搞小學化。幼兒園本應是具有一定公益性質的社會服務機構,服務是其非常重要的一項職能,通過優質服務,獲得孩子、家長和社會的認可,進而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這才是正常之道。可有相當部分的幼兒園,特別是民辦幼兒園、自負盈虧或承包性質的公辦幼兒園,他們把盈利作為首要目的,一味迎合家長,只要家長掏腰包,你就是我的上帝。許多被學生家長叫好的幼兒園的辦園“秘訣”就是多凸顯孩子的外顯行為,如語言、識字、英語、速算、早期閱讀、體育專項訓練等,因為這些方面周期短,在孩子身上見效快,家長能看得見,摸得著。而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個性、興趣、智力潛能等方面的培養卻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易在孩子身上迅速體現,因而幼兒園就“避重就輕”,以博得家長的滿意。
再次,有些教師素質不高也是造成幼兒園小學化傾向的重要因素。在幼兒園的師資要求上,教育部門一直比較寬泛。有些幼兒園聘用的教師是小學退下來的老教師;在小學辦的幼兒園里,幼兒園的師資通常是執教小學課程有困難的教師。這些教師,缺乏專業的幼兒教育知識和先進的教育理念,傾向于管理、教學小學化就不足為奇了。
最后,教育行政管理部門、業務研究部門監管、培訓不夠,也是造成小學化傾向的重要原因。
3 糾正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措施
3.1 加強對幼兒教育的行政監管。
幼兒教育并不是單純的幼兒園教育,需要社會各方面給予廣泛的關注、理解與支持,政府部門應加強對幼教事業的監督管理,切實發揮監管與扶持的職能,政府一方面要繼續加大監管力度,建立科學合理的評估體系,為改善辦園條件和提高教師專業水平提供必要的基礎性支持;另一方面要給改制幼兒園提供政策性援助,使幼兒教育在進行成本核算后能夠順利進入市場化運作階段,這是杜絕幼兒教育“小學化”問題的根本。
3.2 幼兒園樹立正確的幼教理念。
正確的幼兒教育是以促進每一個幼兒的全面發展為出發點和歸宿的,幼兒教育要以幼兒為中心,要把幼兒當成真正意義上的人,切實貫徹“以幼兒為本”的教育理念。同時也要樹立正確的入學準備理念,當前國際流行的入學準備教育包括五大領域:身體健康和動作技能、語言發展、認知和一般知識、情緒和社會性、學習方式。幼兒園應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幫助幼兒全面健康成長。
3.3 注重教師專業素質培養。
教師的專業素質水平直接關系到幼兒園的教學質量,因此通過各種方式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至關重要。幼兒園應開展各種培訓,幫助教師踐行以下觀念和行為:一是幼兒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主要任務是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幼兒健康的人格、培養幼兒非智力因素等;二是幼兒是用“行動”來思考,靠“感官”來學習的。教師要讓幼兒在活動中親身體驗和嘗試。要使教師能夠真正關注幼兒的實際發展狀況和主體性的發展,將教學目標與多方面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從教育行為上避免“小學化”現象。
3.4 加強家長教育,擺正家長幼教觀念。
3.4.1 針對家長中的認識問題,召開家長會和舉辦專題講座。向家長了解幼兒的發展現狀,介紹幼兒園培養目標和大班學期工作計劃以及幼小銜接工作的具體措施。成立家長學校,請幼教專家來園講課,使家長認識到入學準備不僅僅是知識上的準備,還包括身體和心理上的準備。
3.4.2 充分發揮“家長園地”的作用。 “家長園地”是幼兒園與家長溝通的窗口。大班末期設立幼小銜接專欄,根據目標有計劃地選擇和更換內容,讓家長在小小的“園地”中,學習并掌握科學地的教育觀、兒童觀,從而與幼兒園積極配合,為幼兒的發展共同努力。
3.4.3 發放宣傳資料,提高家長認識。針對家長認識上的誤區,發放《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提供理論上的指導;搜集成功的教育案例,提供操作上的經驗幫助。
《綱要》總則中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要“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這明確地回答了幼兒園教育“為什么教育”“為誰教育”困擾多年的問題。它不僅是“為進入小學準備”、 “成為父母的驕傲”而教育,更重要的是為了幼兒的終身學習和可持續發展而教育。所以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不能因為幼兒園教育之后緊接著是小學教育這一事實,就忽視幼兒園教育的特殊任務,把幼兒園教育小學化。而應當攜家長、社會,集合各方面的有益力量,一切從幼兒的快樂出發,尊重幼兒的認知發展水平,循序漸進,讓幼兒快樂健康地成長。
【淺談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現象】相關文章:
• 淺談幼兒園數學教育生活化、游戲化
• 幼兒園如何開展素質教育
• 提前準備,讓孩子愛上幼兒園
• 提高幼兒園孩子健康教育質量經驗談
• 例談幼兒園識字教學
• 如何搞好幼兒園教學管理
• 幼兒園:獨立性培養方案
• 談幼兒園的素質教育
• 幼兒教師的幸福淺析
• 幼兒園音樂教育的問題及建議綜述
• 幼兒園中的武當與少林
• 點評廣東省樂昌市萬紫千紅幼兒園一組兒童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