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農村 幼兒園 心理健康教育 一、幼兒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必須符合幼兒心理發展的一般特征 盡管幼兒對外界各種事物充滿了好奇,渴望獨立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但他們從事獨立活動的經驗及能力水平遠跟不上他們的需要,因此我們在制訂、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時,就必須考慮以游戲為主,即寓教育于游戲之中,對幼兒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也就是說,必須嚴格按照《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進行教學,這一點,對農村幼兒園來說,尤其值得重視,目前,許多農村幼兒園因為教學理念、師資水平,更由于各幼兒園之間的生源爭奪等原因,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傾向極為嚴重,這對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造成了極大的障礙。
二、注意消除隔代教育的不利影響
1.隔代撫養較之父母撫養,更易養成孩子任性、自私、為所欲為的性格。老人的心都比較慈、比較善;再加上孩子都是獨生子女,什么事都依著孩子,遷就孩子,為孩子辯解。而在這種溺愛、袒護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極易形成任性、自私、為所欲為的性格。這實際上給孩子培植下了誘發心理問題的病灶,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極為不利。
2.隔代撫養常常使孩子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從而產生情感和人格的偏差,既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也影響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感情和關系。
3.隔代撫養最嚴重的危害在于這種撫養方式極可能導致小孩心理變異,產生諸多心理問題和疾病。
那么,如何消除“隔代教育”的不利因素呢?
近幾年,我園針對隔代教育現狀進行了充分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措施。
1.舉辦祖輩家長學校,解決祖輩共同的困惑問題
俗話說:做到老,學到老,還有三行未學到。要想讓祖輩們更好地教育好下一代,讓他們健康的成長,必須改變祖輩們陳舊的教育方法。我們根據祖輩的特點,安排家長學校的教學內容,介紹科學育兒知識為主,再請一些年長有經驗的家長來講課。在講課時,多舉一些生動、有說服力的、使祖輩們能去嘗試的例子。
2.充分利用接送時間,做好交流溝通工作
孩子在家里接受了不正確的教育,在幼兒園里往往很快就表現出來。利用每天接送的時間由老師向老人們及時反饋,以便及時糾正,是很有必要的。祖輩家長大多話較多,教師要耐心傾聽,用最誠懇的態度,如注視對方,點頭、微笑等表示認同。這樣祖輩家長就會對你產生信任感,也就愿意進一步與教師交換意見了。同時,在聆聽的過程中,還要及時了解家長的需要、困難,從而進行有針對性地指導。
3.做好家訪工作
無論什么時候,家訪都是教育的有效手段。要使隔代教育正向發展,教師應該做好家訪工作,看看孩子在家里如何活動,爺爺外公們的教育是否有問題,都可以從家訪看出來;同孩子、老人們在家里交流,也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針對祖輩隔代教育中的問題,我們經常組織幼兒園教師深入幼兒家庭,上門對祖輩面對面指導。
因此,為防止兒童心理疾病的發生,我們應該加強同家長的聯系,通過家長學校、印發資料、談話等形式,教育幼兒的父母應主動調節好自己的心理期望值,不要強制“拔苗”。
【淺談農村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相關文章:
• 幼兒園語言集體活動的游戲化
• 論開發幼兒音樂潛能的有效方法
• 淺談幼兒園趣味數學教育
• 淺談幼兒園數學教育的變革
• 幼兒園常規教育的反思
• 幼兒園社會領域目標制定的原則
• 家園共育 促幼兒園內涵發展
• 幼兒園課程究竟屬于誰?
• 讓家長成為幼兒園的親密合作伙伴
• 幼兒園戶外活動游戲化“四真”策略
• 幼兒園集體學習后的反思
• 如何讓幼兒園美術教育回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