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幼兒;閱讀能力;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3.2[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4―0463(2012)05―0036―01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對語言教育提出了要“利用圖書、繪畫和其他多種方式,引發幼兒對書籍、閱讀和書寫的興趣,培養前閱讀和前書寫技能”的要求。可見,對幼兒進行閱讀訓練是很有必要的。那么,幼兒教師應如何培養幼兒的閱讀能力呢?
一、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推動個體活動的內在動機,是人們積極認識和探究某種事物的心理傾向。培養幼兒的閱讀能力當然要從培養幼兒對閱讀的興趣人手。而幼兒的閱讀興趣不是通過幾次有限的閱讀活動就能獲得的,因此,在每周的語言課之外,教師還應為幼兒安排其他的閱讀活動。如,在晨間活動中,教師可以讓幼兒自由地與同伴交換閱讀各自從家里帶來的圖書或幼兒園的各類圖書;在自由活動時間,組織幼兒向同伴講述自己看過的故事等。
二、營造和諧、寬松的閱讀氛圍
幼兒的閱讀興趣培養起來后還需要保持和鞏固,這就要求教師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要有意識、有目的地營造閱讀的環境和氛圍,讓幼兒在與環境的互動中鞏固閱讀興趣,提高閱讀能力。
1.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良好的教學環境有利于幼兒由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首先要實現材料的多樣化,幼兒園要配備較完整的圖書資料、VCD片、網絡等。其次材料的內容和擺放應多變,內容除定期更換外,根據教學內容分專題陳列也能有效提高幼兒的閱讀能力;將材料掛在墻上,鋪放在地面上,或立在桌面上,可使整個語言活動區變得生動活潑。
此外,教師可選擇一些幼兒喜愛的經典作品,在活動室及幼兒園其他可利用的場所開辟寶寶劇場、故事屋、故事長廊等,創設真實的故事情境(包括故事場景的布置、故事錄音、音響效果等),讓幼兒產生身臨其境之感,幼兒肯定會百看不厭,其閱讀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自然也會得到提高。
2.創設良好的家庭閱讀氛圍。家庭環境和父母的閱讀習慣對孩子閱讀能力的培養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家長要經常和孩子一起分享讀書的快樂:第一,家長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選擇一些語言材料讀給幼兒聽,這樣不僅密切了親子關系,還能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第二,孩子故事昕得多了,看得多了,慢慢地就有了自編故事的欲望,這時家長應耐心地聽孩子講述他的小故事,當然不能忘了對孩子的進步予以肯定,這樣不僅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可以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另外,家長也要為幼兒創設一個自由讀書的空間,讓孩子隨手都可以拿到自己喜愛的圖書,從而使每個幼兒的閱讀能力得到提高。
三、選擇適合幼兒思維特點的教材
幼兒的思維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根據這一特點,教師在進行語言教學時可以選擇一些內容簡單、語言流暢、情節集中、篇幅短小、畫面逼真、新穎有趣的語言材料進行閱讀教學,如
兒歌《蝸牛》《我們都是好朋友》,故事《放學啦》《小花貓的鈴鐺》等,因為這些內容讀起來瑯瑯上口,容易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也能延伸自己的情感、思考與經驗,從而將閱讀過程內化成閱讀能力。
四、采用不同的引導方式
漢字是具有很強識別特征的字塊圖形,如何使幼兒在較短的時間里認識、記住這些漢字是教學的重點。為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筆者采用了以下方法:
1.先背后認法。由于幼兒憑借的是印象記憶,因此,在教學中采用先背后認法引導幼兒閱讀會取得理想的效果。如學習
兒歌《袋鼠家》時,筆者就先教幼兒學會兒歌,然后扮演袋鼠媽媽帶領孩子們做游戲,在游戲中讓幼兒復習兒歌,學習生字,并通過比賽、模仿等游戲來增加幼兒對生字的印象,整節課都是在游戲中完成的,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幼兒學習的效率也很高。
2.充分利用圖畫、多媒體進行閱讀活動。看圖是幼兒喜愛的活動之一,因此在閱讀活動中多引導幼兒觀察圖片對提高幼兒的閱讀興趣具有積極意義。在閱讀活動中利用幻燈片、投影、錄像等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目的在于激發幼兒的興趣,拓寬信息渠道,使幼兒全面深入地理解閱讀內容。多媒體教學手段具有圖文并茂、聲像結合的特點,能使幼兒在動態、立體的信息傳遞中調動視覺、聽覺和感覺,更充實地把握閱讀內容,增強閱讀興趣,提高閱讀效果。
編輯:沈麗瓊
【幼兒園讀能力培養策略】相關文章:
• 幼兒園的音樂教育
• 芻議幼兒園音樂教育生活化的途徑
• 談幼兒園的素質教育
• 幼兒園小班電子繪本教學研究
• 淺議幼兒園教學的有效性
• 對幼兒園走廊環境建設的思考
• 兒童文學視野下的幼兒園哲學教學
• 論幼兒園保育員專業化成長的策略
• 談幼兒園美育教育
• 幼兒園游戲的魅力
• 公共區域在幼兒園的重要性
• 幼兒園園長領導力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