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園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可為幼兒提供活動和表現能力的機會與條件。幼兒園是幼兒主要的學習與生活的場所,特別是對幼兒進行科學啟蒙教育的一個重要的陣地。為幼兒提供最佳的教育環境,目的是為了在可能的范圍內獲得最好的發展,教育環境是由多方面因素組成的。幼兒園的環境布置不僅僅是為了美化,更重要的是為了教育。圍繞科學教育應為幼兒創設充滿科學氣氛的積極、活波的環境,這樣的環境往往能刺激幼兒的好奇心,引起幼兒的興趣,激發他們的求知欲。
【關鍵詞】科學氛圍;活波;刺激;好奇心;求知欲;激發;興趣
《幼兒園工作規程》明確指出:“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為幼兒提供活動和表現能力的機會和條件。”良好的環境能激發幼兒內在的創造沖動和活動欲望,促使幼兒在生動活波的活動中得到發展。幼兒園個班活動室是幼兒具體生活的環境,利用活動室的條件創設適宜的學科學的環境,正是為了給幼兒提供活動和表現能力的機會與條件。
1 自然角
各班級自然角的設置,是為幼兒學科學創設的最基本的環境。在幼兒園活動的一角或廊檐、窗臺設置物品架或桌子,上面放置一些供幼兒觀察、勞動、探索、學習的物品,使幼兒在日常生活中隨時可進行活動。自然角陳列的東西主要是幼兒周圍的生物與非生物,如一些適合室內生長的植物和易于照顧的小動物,以及各種形狀的貝殼、石塊、竹木制品、塑料等等。這些東西一般都是根據各班幼兒年齡特點和他們的認識水平設置的,符合科學教育的要求,內容較簡單,而且隨著教育的需要,可隨時改變自然教的內容。自然角的物品比較集中,而且層次分明,可滿足不同認識水平幼兒的需要。另外自然角就設置在幼兒身邊,他們可隨時進行觀察,孩子們可以自由組織在一起,不受拘束的進行觀察,時間也比較靈活,可利用晨間、飯前、飯后、午睡前后、離園前后等空隙時間進行。自然角的設置既培養了孩子對科學的興趣,又鍛煉了他們的思維能力,特別是對于一些需要進行長期觀察的對象,讓幼兒在自然角進行系統觀察,從而認識這些物體變化的規律。孩子們在生活中輕松愉快,自由議論和交談,相互轉告新的發現、新的變化,能力強的帶能力弱的,興趣高的帶興趣低的,從而使幼兒的智慧和能力都有所開拓和發展。
自然角是大自然的一個縮影。自然角可使幼兒了解自然世界,幫助他們建立對自然科學的興趣,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科學的學習態度。孩子天性好奇,在對事物的觀察過程中會提出許多問題,如果不及時進行引導和啟發,這種對事物的好奇心就會逐漸冷淡下去,深知再不去注意和理會。有了自然角,孩子們可以在那里天天觀察、直接感知、比較試驗、操作管理。幼兒在自然角可以看到植物從種子萌發到生長、開花結果的全部過程,知道小蝌蚪怎樣變成青蛙,菜青蟲怎樣變成菜粉蝶,蠶寶寶又是如何從卵變成幼蟲,幼蟲長大結繭變成蛹,蛹又是怎樣要破繭殼飛出了蛾,蛾在交配產卵等有趣的變化過程。通過觀察使幼兒的好奇心得到滿足,激發其興趣與求知的欲望。在自然角里,孩子們親自給植物澆水,用各種食物去喂養金魚、烏龜、蝸牛、虎皮鸚鵡等小動物,還可以在教師的帶領下種蒜及適合盆栽的花卉如太陽花、一串紅等。通過這些勞動,幼兒不但了解了常見動、植物的生活習性和特征,還學會了許多動、植物管理的粗淺的知識和簡單的技能,同時也體會到了勞動的愉快,當他們看到了自己浸泡后的種子發芽了,種的植物開花了,小動物一天天長大了,心中充滿了喜悅,陶冶了他們熱愛大自然的情操。充滿生機的自然角,是幼兒的生活更加生動有趣、豐富多彩。
自然角為幼兒設置了一個自由、輕松的小天地,這是幼兒和教師所共同擁有的,所以自然角的建立應該讓孩子和教師一起準備。教師可組織幼兒收集自然角所需要的材料,必要時發動家長配合,如各類種子喂小動物的食物等。還可以利用戶外活動的機會,與幼兒一起收集,如春游時用瓶子撈取小蝌蚪,用捕蟲網捉蝴蝶等昆蟲。秋天采集各種果實、種子等等。結合教育活動,自然角的內容不僅僅是動物、植物,還可以是其他廣泛的內容,如我國的四大發明,祖國各地的特產或孩子們自己的小制作、小工藝品。只要為教育服務的,都是有益的。
設置自然角并不困難,關鍵是怎樣發揮其積極作用。有的自然角擺放一些花卉、魚、蝦,教師如不積極引導,幼兒也不關心,僅僅起到美化的作用,自然角就毫無生氣,成了死角,失去了存在的意義。有的班級為了應付檢查、參觀,設置了自然角,但一學期或一學年總是那幾盆植物、幾條魚,有教師或保育員照料,這樣的“老面孔”當然不會對幼兒產生吸引力。因此自然角的內容應隨季節的變化和幼兒年齡的增長而經常更新,逐漸添設,不斷變化,以不斷培養幼兒的興趣。自然角內容的選擇可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靈活多樣,一般以種植一些管理方便的植物和飼養一些幼兒喜愛的小動物為主。自然角中哪些不受季節限制,各年齡班級幼兒都適用的內容可基本固定,如在自然角用魚缸養上幾條漂亮的金魚,一定會給孩子們帶來無窮的樂趣,也為活動室增添了不少情趣。另外,飼養河蚌、田螺、小烏龜也很有趣。再自然放置各種各樣的貝殼、卵石、竹木制品、祖國各地的特產等,也一定會深深吸引幼兒去觀看,成為孩子們談論的話題。隨著季節的變化,在教師的帶領下,應及時變更自然角的內容,下面舉一些例子供參考使用。
1.1 春季
一年之計在于春,春天是幼兒開展活動的最佳時期,自然角除開展養蠶、飼養蝌蚪等活動以外,主要以種植為主。
1.1.1 種子發芽。選擇一些顆粒飽滿的種子浸泡一晝夜后,取出放入盤中,保持濕潤(可在盤中墊上濕的棉花或海綿),幾天后便可發芽。常用的有大豆、玉米、蠶豆、水稻等植物的種子。
1.1.2 植物吸水。剪取生長旺盛的帶葉的植物枝條,如柳枝,插在滴有紅墨水的水中,置于陽光下,隔2小時后取出,用刀橫切,橫截面上可看見紅點,說明植物的莖有輸導水的功能。也可用芹菜代替,可直接看到葉子也帶有紅色。
1.1.3 蘿卜油菜齊開花。取大紅蘿卜帶蘿卜纓的半截,中間挖一個洞,在洞內放水,將一株油菜的菜苔放入其中,然后蘿卜周圍用鐵絲固定后掛起來。每天注意向洞內加水,是蘿卜保持濕潤,過一段時間可見蘿卜向上長出綠葉,并抽苔開出白色小花,菜苔也向上長出葉并開出黃色小花。紅色的蘿卜皮,配上綠色的葉子,點綴著黃色和白色的小花,好像一件漂亮的藝術品。
【幼兒園適宜環境的創設】相關文章:
• 幼兒園故事教學點滴談
• 幼兒園美術活動中信息技術的運用
• 淺談幼兒園剪紙課堂中的“授人以漁”
• 幼兒園引入與組織民間游戲調查研究
• 幼兒園教育敘述案例
• 幼兒園大班跳繩活動游戲化思考探討
• 淺談幼兒園如何開展音樂教育活動
• 幼兒園幼師教育教學能力的構成
• 動畫片輔助教學與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
• 幼兒園數學活動有效教學探究
• 略談幼兒園環境建設
• 幼兒園“養殖”活動的教育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