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豐臺區(qū)芳莊第二幼兒園的信息化特色經驗是創(chuàng)建“e課程”體系,形成“e教學”模式;創(chuàng)建“e溝通”平臺,形成“家園e共育”模式;創(chuàng)建“e分享”平臺,形成“資源e共享”模式。
學校基本情況
北京豐臺區(qū)芳莊第二幼兒園建于1993年,其重視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充分利用每一個空間,為幼兒們創(chuàng)設舞蹈教室、cpm室、電教圖書室等。建園伊始,幼兒園根據自身優(yōu)勢以及學前教育發(fā)展的趨勢,把信息技術作為探索幼兒園教育改革的一條途徑和教育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在實踐中,幼兒園通過最大限度地使用信息技術設備,使信息技術逐步成為幼兒得力的認知工具、教師專業(yè)成長的平臺,以及促進幼兒園發(fā)展的有效手段。
學校信息化特色經驗
1.創(chuàng)建“e課程”體系,形成“e教學”模式
(1)信息化環(huán)境建構
幼兒園的環(huán)境是孩子成長的隱形教師,所以幼兒園創(chuàng)設環(huán)境時把握了以下兩種方式:①運用流媒體展示環(huán)境。在幼兒園的公共環(huán)境中,教師和幼兒共同打造兩種風格的環(huán)境:一種是具有中國傳統風格的互動環(huán)境,在這里我們將中國傳統文化滲透于幼兒生活的環(huán)境中;另一種是幼兒與世界藝術文化的對話,讓他們在藝術長廊中領略世界藝術的美妙。就這樣,電子相框滾動播放著幼兒們制作的點點滴滴,iPad中播放著藝術品背后的故事,信息化的光影里產生著幼兒情感的共鳴。②運用數字化延伸環(huán)境。我們在每個班級設立了一位電子伙伴――小優(yōu),讓“機器人伙伴”走入幼兒們的生活,這極大地激發(fā)了幼兒的交往互動熱情。在幼兒園大廳中還藏著幼兒喜歡的體感互動,里面的導航人物會帶你游覽幼兒園,知道每位小朋友的名字,還會和他們做游戲,這些數字化的設備構架了幼兒園更豐富的信息環(huán)境。
(2)信息化區(qū)域游戲活動的開展
結合區(qū)域特點,幼兒園把信息化教育與幼兒游戲內容整合,使游戲活動變得更加有趣。例如,幼兒可以利用信息化媒體,如數碼相機、iPad拍攝自己活動的過程,并在活動結束后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給大家,這樣不僅豐富了幼兒的電子成長檔案和班級資源,也給予了其他小朋友新的啟發(fā)。
(3)信息化課程的建構
結合《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幼兒園以引導幼兒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人,培養(yǎng)其良好的行為習慣,保護和啟發(fā)幼兒好奇心、求知欲,促進幼兒健康成長、全面和諧發(fā)展為總目標。通過多年整理,我們形成了一套信息化與幼兒園五大領域相結合的課程,這套課程將信息技術以探索工具的形式與課程融為一體,將信息技術融入幼兒園課程教育教學體系的各要素中。
信息化課程的支撐體系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主題教育活動。幼兒園通過主題活動把教育內容的五大領域進行有效整合,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教師結合相關教育主題引導幼兒搜集信息化教育資源,擴寬幼兒認知的領域,培養(yǎng)幼兒查找信息資源的能力,促進幼兒的成長。另一方面,建立實用、有效的幼兒園三大平臺(管理平臺、溝通宣傳平臺、資源平臺)。這些手段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記錄和再現,使學前教育信息技術成為促進幼兒發(fā)展的催化劑,使教學過程成為促進幼兒成長的過程,使幼兒園成為傳播教育思想的基地、成為家長成長的平臺。
2.創(chuàng)建“e溝通”平臺,形成“家園e共育”模式
(1)及時溝通
目前,幼兒園已經有了自己專屬的APP平臺,利用其手機的推送功能,讓家長和幼兒園可以在最短時間內得到及時、有效的溝通。家長通過手機不僅可以關注幼兒與幼兒園的最新動態(tài),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見,參與幼兒園的管理,實現了家長與幼兒園的實時互動,拉近了師幼間、家園間的距離,提升了家園共育的效果。
(2)延時溝通
延時溝通,不急于得到回復,需要教師和家長進行內化與思索。例如,不僅班級創(chuàng)建了博客和校友錄,每位教師也有自己的教育博客,教師和家長能在其中分享自己的教育感悟、隨筆、心情和生活。這樣的溝通在于托舉幼兒成長,分享對教育的感悟,教師和家長都會從心底說出:“孩子,請慢慢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漸漸把外網的內容逐步分享到微信公眾平臺上。
(3)個性化溝通
針對不同的幼兒,我們采取了個性化溝通,這是一個用心靈捕捉孩子成長的歷程。班級中的每位幼兒在畢業(yè)時都會得到一份禮物,即他在幼兒園中的個性化電子成長檔案。這份檔案記錄著他每學期的身體發(fā)展、五大領域的發(fā)展、幼兒園的生活片段,以及教師針對孩子發(fā)展寫給家長的指導建議。家長們說,這份電子檔案對孩子來說,是一份珍貴的禮物。
3.創(chuàng)建“e分享”平臺,形成“資源e共享”模式
(1)教師資源平臺
通過篩選,幼兒園形成了五大領域、三個年齡班的數百節(jié)教育活動,方便教師在日常教學中的應用,同時我們也針對不同層次教師提供不同的資源,如對新任教師,我們要求他們既要模仿上課,用使用過的課件進行,拿來就用;又要將一些課件的片段應用于不同課程中的不同環(huán)節(jié),方便教師的二次開發(fā)使用,不用重復制作。
(2)幼兒資源平臺
每個班級都有結合主題的班級資源庫,能為幼兒提供豐富的信息化游戲材料。在這個資源平臺中,幼兒是主人,可以上傳自己喜歡的視頻和圖片;同時這也是個學習平臺,幼兒可以通過這個平臺瀏覽各種科普視頻、故事繪本,這是一條最遵循幼兒發(fā)展規(guī)律的道路。同時,幼兒還可以在平臺上盡情地游戲,我們通過內部網站的鏈接為幼兒提供安全、符合兒童年齡、特定和多元智能的游戲內容,幫助不同幼兒的發(fā)展。
(3)家長資源平臺
家長的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我們在這個平臺上為家長們提供了專家講座、學習的通道鏈接等,如“超星慕課”系統、“文博活動”系統、“國家圖書館”網站。這就給予了家長學習和帶領孩子活動的渠道,摒棄了非科學的養(yǎng)育方式。
【借助信息化優(yōu)勢 促進幼兒園發(fā)展】相關文章:
下一篇:幼兒園課程六人談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