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特爾說:“教師的愛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靈也能蘇醒; 教師的愛是融融春風,即使冰凍了的感情也會消融。”愛是人的一種基本需要,特別是那些未成年的孩子們更迫切的需要愛。愛是孩 子的心靈寄托,是一種內心的渴望,教師只有付出真愛,才能走進 孩子的心靈,才能使我們的教育深入人心。
一、敞開胸懷,理解和關愛孩子
作為教師,我們應敞開寬廣的胸懷,去理解和關愛孩子。比如:手 臟了臉臟了,我便可幫其洗,繼而教其洗;碰傷他人了,我便和他分析后果的嚴重性;拿別人東西了,我便和其學習竊和拿的區別;有不滿想法了,我便輕輕安撫;成績落下了,我便一點點陪其補;孩子犯錯了,要先找出問題所在,有針對地進行教育和引導……理解和關愛孩子,不僅僅是語言,它需要教師付諸行動,傾注我們的情感。
二、與孩子真心交流,成為孩子的良師益友
(1)“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教師要真心誠意地對待學生,關心愛護學生,做到以情感人。與孩子的交流,誠心是首要的條件。
(2)“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要“達理”,必先“通情”。教師只有像對自己的子女、朋友、家人那樣尊重學生,用語言啟迪、感化學生,才能使學生親近和信任教師,和盤托出心中的秘密,心悅誠服地接受教師的教育和引導。
(3)“學會傾聽”。和孩子交流時,教師可少講,讓孩子暢所欲言,老師和孩子一起探討。教師要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做到換位思考,同時師生之間要形成雙向交流。學生說錯話時,要允許其反悔;學生做錯事時,要允許其解釋;學生有一些思想問題想不通時,要允許其多思考一段時間。魏書生說過:不管多調皮的孩子,他往你跟前一站,我們就得學會鉆到他的心靈世界里去,去真正地愛他,尊重他,理解他。孩子更渴望思想上的交流、感情的宣泄、心靈的慰藉。
三、學會欣賞每一位孩子,發現各自的閃光點
有句話說得好:“讓所有的云朵都見到陽光。”也有一句大家熟悉的順口溜:“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這句話用在教育上,其實就是學生行與不行,是否能夠享受到成功的樂趣,都需要教師積極的鼓勵和欣賞,因為人性中最本
質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別人的賞識。要走進孩子的心靈就不要吝嗇表揚、夸贊、激勵;要走進學生的心靈,就應該每天微笑著向孩子們翹起大拇指。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只是不為人知了,這就需要教師把他們的閃光點都給挖掘出來。
孩子的心靈是一方奇妙的凈土,只有用愛在他們的心靈里播下健康、美好、快樂的種子,他們才可能健康、快樂地成長。作為教師,我們要用自己的愛,創造愛的氛圍,教會學生懂得愛,使師生成為朋友,教師快樂地教,學生快樂地學,快樂教學使校園變成樂園,我想這應該是教育者們所追求的最佳境界了吧。愿天下所有的老師都能用愛心去開啟學生心靈的窗戶,在學生的心靈世界中耕耘、播種、澆灌,讓他們的心靈綻放出真誠善良、美好光明、積極向上的花兒。
【幼兒園的感情教育】相關文章:
• 區角活動在幼兒教育中的作用
• 一線幼兒教師幼教效能感實踐
• 幼兒園欣賞活動的措施
• 鄉村幼兒教師開放式教育之思考
• 幼兒園 禮儀特色建設之我見
• 和幼兒園孩子們的第一次親密接觸
• 幼兒園德育教育初探
• 幼兒園歌唱教學技巧探究
• 有效制定幼兒園集體教學目標
• 《不可忽視的幼兒園常規教育》
• 巧用鄉土資源豐富幼兒園課程建設
• 幼兒園分享墻管理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