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游戲是有別于小學的幼兒園教育的專業特殊性體現,要真正做到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來實施,必須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兒童之所以喜歡游戲,是與兩方面的因素有關的:即與兒童游戲的力量和能力的發展有關,與兒童好動的天性與在游戲中獲得的快感有關。
關鍵詞:幼兒教育;游戲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14-259-01
幼兒的游戲是幼兒想自己所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這些游戲完全是在自然狀態下發生的,完全按照孩子自己的意愿和游戲規則進行。童年生活中幼兒會不由自主地沉浸到各自的想象中,會積極地投入到各類游戲中去,會“創造”情節、“導演”整個游戲快樂的過程。
幼兒園教育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
一、游戲最能體現個體差異和直接經驗,通過游戲促進幼兒的學習與發展,是幼兒園有別于中小學教育的專業特殊性體現。
二、創設能激發幼兒游戲興趣的環境,和能有效推進幼兒發展的游戲指導能力,是教專業素養的重要體現。
三、教師對幼兒游戲行為與發展關系的把握是防止小學化的根本保證。
四、幼兒的游戲行為反映了幼兒的發展水平,但隱含了新的發展。
五、游戲是兒童在自己的最近發展區里的活動,他們總是在游戲中小步遞進,反復嘗試。
1、游戲反映發展――已有經驗表現――與發展同步
2、游戲鞏固發展――重復性行為――自發練習
3、游戲促進發展 ――嘗試性行為――自我發展
游戲是所有幼兒都喜歡的活動,但不是所有的材料都誘發游戲行為的;活動區材料有兩種投放方式,一種是開放式投放,對材料不做任何玩法規定;一種是封閉式投放,規定了玩法,附加了任務;開放式材料將誘導幼兒的游戲行為,幼兒控制材料;封閉式材料將誘導幼兒個別化作業活動,材料控制幼兒;(值得我們反思的是,我們現在投放的那些封閉式材料所預期的經驗,有多少是不能在游戲中自然習得的呢?)
活動區只是一個空間區隔的概念,幼兒在活動區是通過游戲自主學習從而獲得有意義的經驗的。有明確、固定的活動區域。教師將教育目標、要求滲透到游戲中,通過幼兒對游戲材料的操作實現教育目標。游戲開展過程中,幼兒對游戲材料的操作有明確的規則,幼兒不需要扮演角色,游戲交往相對角色游戲較少;顒訁^域相對固定,幼兒可根據自己的游戲愿望選擇、調換游戲場所。游戲開展過程中,幼兒創造性的使用各種游戲材料。根據自己的意愿扮演角色,游戲交往是游戲開展的中心。既然活動區活動是幼兒的自發性游戲,所以投放的材料主要應當是游戲性材料,而非作業性材料;
開放性的環境和材料體現了多層次和多功能性,能引發不同水平的幼兒的不同興趣;
有兩類游戲:一類是幼兒自發生成的游戲,如角色游戲、建構游戲、表演游戲等,一類是教師設計的游戲,如探索性游戲和規則性游戲。不同的游戲材料投放具有不同程度的預設性,但幼兒作用于材料的行為總是自發自主的。在活動區活動中,教師的介入和指導很重要,但一定要把握介入時機,適時適宜介入;判斷教師是否有效介入,就看是否尊重幼兒的游戲意愿,是否支持并推進了幼兒游戲的開展,是否幫助幼兒獲得新的經驗,提升水發展水平;教師介入和指導幼兒游戲的智慧源自不斷觀察與解讀幼兒行為的過程中,源自對幼兒學習與發展目標的熟悉程度。
在活動區中,幼兒主要是通過自發游戲來學習的,教師通過對活動區材料的投放來支持幼兒的游戲活動,教師對幼兒游戲行為的觀察、分析和指導能助推幼兒的學習和發展。再者,幼兒由于智力等發展還不完全,他們主要的學習方式是在游戲中模仿,教師作為引導者,應積極的為幼兒樹立好的榜樣。為此,探索性游戲和規則性游戲的導入必須要積極健康,必須符合幼兒階段的發展,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做好探索游戲的前提,為幼兒加入簡單的游戲探索法,同時教師也要在游戲中樹立好榜樣,在開展規則性游戲時,教師必須先做好表率,然后幼兒進行模仿,以此來讓幼兒慢慢的提高智力。
總之,幼兒的游戲啟蒙教育很重要,他可以從小培養學生的種種好的行為習慣,可以有效的促進幼兒的智力發展,思維上也可以得到拓展。所以,作為幼兒教師,應負責任的帶好學生,為他們以后的學習做好鋪墊,培養成一個活潑開朗、熱愛學習的優異人才。
【幼兒園教育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相關文章:
• 試論幼兒園的健康教育活動
• 幼兒園音樂欣賞教學流程探析
• “宋奶奶”的幼兒園
• 幼兒園開展科學教育活動的途徑
• 教育部:中小學幼兒園廣泛深入開展節約教育
• 兒童教育戲劇在學校教育中價值初探
• 論幼兒教育專業音樂課教學的研討
• 淺談幼兒園禮儀教育有效方法
• 幼兒園引入男教師要有真行動
• 幼兒園美術教學活動初探
• 《利用社區資源建構幼兒園園本課程》
• 幼兒園環境設計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