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研工作的主體是保教人員,在保教實踐的基礎上,充分運用教育規律與基本原則,以解決保教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幼兒園教研工作的本質在于“研究性”,對于幼兒園教研活動中存在的問題擬采用“問題本位”的方法去詳細解決,并且逐步研究分析。
一、幼兒園教研活動存在的問題
1.教研氛圍缺乏民主性。以一線教師為主體的教研活動集合了全體教師的智慧,碰撞出思維的火花,使得經驗互相交流。但是,行政領導層在幼兒園教研中參與度過高,使得科研教師承受來自領導的壓力,怯于表達,不能達到大家所期待的效果。再者,不少科研過程中一味追求著開會,無論大會還是小會,都存在著“一言堂,參與少”的現象,一次教研活動需要通過多番程序,減少了科研教師的發言機會,大大降低了教師參與教研活動的積極性。根據所采集的相關數據進行統計,在一次教研活動中共有32次發言,主持人與重要領導總共發言12次,某教師發言6次,其余的十幾位教師共發言14次。總的來說,主持人、領導人與少數教師爭取了發言權,其他教師爭取發言權的機會少之又少,甚至沒有發言權。這種情況暴露出發言比例嚴重失衡這一問題,教師在科研活動大多處于被動地位。
2.教研內容安排不合理。教研活動內容安排不合理,很多教研成果只能遠而望之,在教學活動中得以實踐是存在難度的。有的教研內容與教研特色和教師集體智慧脫節,僅僅對工作進行簡單地布置與安排。在某幼兒園的教研活動安排中,教研內容涉及面廣,包括區域活動安排、幼兒園環境設置與主題墻的布置,但是沒有突出重點,不能完全表達出教研的主題特色。有的以教研形式代替教師的集體研究進行工作設置,教師在此過程中失去了應有的作用。
3.教師缺乏教研主動性。大部分教師在進行教研活動時常置身事外,普遍認為教研活動專家、教研組長作為主導,因而對教研工作的積極性不高。有的教師因為工作繁瑣,不能完全將精力與時間完全投入到教研活動中。眾多教師滿足于教好孩子,保證其安全,無暇顧及教研工作。而且在多數教師眼里,幼兒園工作都是枯燥無味的,不利于工作積極性的提高。
二、幼兒園教研活動的新思路
在新時代中,教研機構提出的新要求,教師實際需要不斷提高。經過思考,筆者提出以下教研發展的新思路。
1.工作方式多元化。為了促進教研工作方式的創新需要加大研究力度。在解決共性問題時采用集中討論的方式,而解決個性問題時幼兒園可以采取新穎的方式。如安排老師到其他班上觀摩,看活動,看完后進行評論。對于幼兒園教研組織者采取以下方式加強教研的力度:
(1)“解放”教研人員。為教研人員騰出學習、思考和研究的時間和空間。要從數量與質量這兩方面考慮,以確實保證教研人員的工作效率。
(2)加大教師的“反思”力度。這里的反思不僅包括自我反思,還包括同伴互助、專業引領。首先,教研的基礎是教師的自我反思,教師要在反思的同時虛心接受其他老師的意見。教研組織人員應承擔起組織老師討論的責任,讓討論的氣氛活躍起來,以激發教研老師的積極性;其次,在教研要互幫互助,讓集體智慧散發于幼兒園教學中,使教師隊伍中凝集團結合作的力量,達到互相進步的效果;最后,教師的教學邁向專業化,進一步提升幼兒園辦園水平。比如,組織教研組人員去外地學習,一方面可以激發教師參加教研活動的興趣;另一方面,可學習很多先進的理念和活動設計思想,從而提升教研工作的理論高度和實際操作水平。
(3)重視教研成果的總結與宣傳。教研工作產生的優秀成果值得總結。比如,優秀的活動設計、
論文等,都是寶貴的成果,也是學術研究的資料。因此,要對其進行集中篩選,選取其精華,許多教師會從這些教學成果中有所收獲。
(4)運用科學研究的方法。雖然在目前有科研和教研之分,但是許多人都不能很好地分清兩者。教研是科研的重點組成部分,其研究的內容是與教學密切相關的,應用科學的方法去研究。雖然當前教研和科研在研究內容上存在差異,但不能否認微觀的研究是科學的、是低級的。我們的研究要在方法與語言表述上保持科學性。因此,在工作中要學習教育理論,時刻關注教育研究的方法,這樣才能夠提高研究的學術水平。
2.研究內容多元化。
(1)選擇好要研究的問題。選取對教學一線具有指導性,能夠引起教師共鳴、啟發教師思考的內容。例如,選取“小兔乖乖”這一主題活動進行教研,充分結合國內外先進理論,從孩子自身的學習風格出發,采取多種方式進行教學,如唱歌、數數、表演等,同時也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方式,讓教師參與到教研活動中去。充分發揮具有豐富經驗的教研組長的作用,由于其敏銳的思考力、觀察力,能迅速地找出教師的疑問所在,使教師對于教學產生興趣。
(2)拓展教研活動的內涵。如今教研的重要性被許多幼兒園教研人員所重視,教師努力學習理論,大力開展課題研究,進行教學實驗。但也有一些教研人員各抒己見,將研究當做自己的工作,認為將多年來的工作經驗整理成文字材料,撰寫
論文或分析筆記等就是研究。然而,研究與寫論文存在差異。寫論文是研究中的一小部分。做研究首先要查閱文獻,從別人的研究成果中得出結論,加以分析研究;其次要對現狀進行調查,找出現實中存在的問題,然后依據問題作出一定的假設,使假設應用于教學實際,對假設進行檢驗,從而得到結論。
(3)重視各種課題和專題的研究。據資料顯示,現在大部分大中型幼兒園教研組都有個性化的課題,教研員以課題的新理念這一中心進行積極探索,并將教學和教師指導相結合,努力獲取有效的教學成果。對于沒有立課題的教研人員,一方面要鼓勵他們選擇感興趣的課題進行研究,另一方面應在經濟上提供幫助。
總之,幼兒園要重視教研活動的開展,努力解決教研活動所存在的問題,使工作方式多樣化,研究內容多元化,發揮其巨大作用,提高教學的質量與效率,發揮教師教研的積極性,教學內容得以合理安排,提高教研活動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黃文茹.幼兒園教研活動的新思路[J].東方青年?教師,2011,(5):113.
[2]蔡中奉.如何開展鄉鎮幼兒園教研工作[J].當代幼教,2012,(2):7-8.
[3]索朗措姆.實施多元化教育促進幼兒健康發展[J].讀寫算(教研版),2013,(11):259.
(編輯:易繼斌)
【幼兒園教研活動多元化的思考】相關文章:
• 幼兒園戶外建構游戲的環境規劃
• 雯雯愛上幼兒園了
• 幼兒園教師師德管理新風尚
• 關于幼兒園管理的思考
• 淺談幼兒園開展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徑
• 幼兒園音樂教學之我見
• 農村幼兒園音樂欣賞活動教學探索
• 說說孩子在幼兒園尿褲子這點事
• 幼兒教育自理能力培養
• 淺談農村幼兒園集體舞教學的策略
• 幼兒園健康教育,讓家長“動”起來
• 幼兒園教學中賞識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