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常規教育是幼兒德育教育的重要內容,是使幼兒學會適應集體生活、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重要手段。良好的生活學習常規對幼兒一生的發展都具有重要影響。但是,如何采取有效的常規教育方法,讓幼兒學會自律、掌握規則,是我們教育工作者面臨的一大難題,需要我們在教育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總結。
常規教育大多是這樣完成的:教師一般是首先介紹常規,接著是不斷地提要求,在幼兒園的教育生活中不斷地提醒、督促,對違反常規的行為進行懲罰。對于幼兒來說,這種要求是外部的,是教師有意地強調出來的,是在說明常規“是什么”及“怎么做”的問題。
日常生活中,有的教師總要等到幼兒全部都安靜下來才開始活動,希望通過這種強化使幼兒形成自控并自覺安靜地等待教師“上課”;有的教師會經常說“不能亂丟玩具”、“不許大聲說話”、“洗手時不要把水灑在別人身上”等限制性話語,這些包含著“不行”、“不要”。“不許”、“不能”等指令性字眼的言語,說明了在教師心目中,“常規就是限制幼兒的不良行為,常規教育就是管”。然而這些說教與強制都難以真正奏效,且對幼兒主體性發展的影響是十分消極的。
靠強制手段使幼兒遵從規則,并不能真正地養成幼兒的規則意識。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要求教師不能把規則當成一種強加在幼兒身上的外部要求,總是刻意地去提醒、督促幼兒遵守,而是將規則還原成幼兒主體的興趣和需要,激發幼兒對規則的內在動機,使他們感受到對規則的內在需要并體驗到其中的快樂。因此,教師需要將精力盡可能地放在幼兒身上和幼兒的活動當中。
對于管理幼兒常規的好方法有:榜樣激勵法、生活體驗欣賞法、行為鞏固法、故事引導法、樹立榜樣法、教學先行,以教學促常規法等。當幼兒完全沉浸在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中,他就會表現出驚人的自制力,一切外在的常規要求與紀律控制就純屬多余。當一個幼兒潛心地投入他所喜歡的活動中并得到身心滿足時,他是在真正地“遵守”規則。這說明規則成為了他的需要,他的規則意識也正在形成。
教師需要將自己的教育行為由一味的限制轉變為積極的期望、鼓舞和指引,支持幼兒對規則的主動建構,幫助幼兒體驗到規則或紀律為自己帶來的樂趣。如果教師多說“你能做到……你會……”或者“如果你能……我們都會為你感到高興”,那么,幼兒在班級生活中懷著的不再是一顆忐忑不安的、小心翼翼的心,而是滿腔自信地去活動,他們會越來越頻繁地說出“我能……我會……我可以……我需要……”等話語,他們會將自己對規則的直觀感受表達出來,積極體驗他們對規則的需要,他們的規則意識會積極地生長。
1、在教學工作中,要面向全體幼兒,積極創造民主環境,保護幼兒的個性,使幼兒受教育機會均等。
2、在傳授知識時,更注重傳導方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育幼兒繼承知識是基礎,創新是目的,培養幼兒善于發現知識并能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而不是死教硬灌,培養幼兒敏銳的感覺力,高超的邏輯思維能力,使幼兒能夠主動的學習和探索未知領域,進而達到創新能力的培養。
3、教育教學中注重幼兒智力的訓練。
4、教育幼兒克服習慣性思維,推陳出新。拋棄舊觀念、樹立新思想。
5、教給幼兒一些創新方法,要求教師學習一些相關的“創造”知識,懂得一些創造方法,結合實際向幼兒傳授,使幼兒能夠嘗到一些創造、創新的甜頭,從而更好的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提高幼兒的整體素質。
教育是立國之本,科技是強國之路。在新世紀中,教育對文明發展的作用將會進一步加強。21世紀將是知識經濟占主導地位的世紀,所謂知識經濟之核心就是“知識”、“無形資產”和“知識型人才資源”,而教育正是提供最新的“知識”、最具潛力的“無形資產”和最大數量的“知識型勞動者”的源泉。實施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是一項長期復雜的任務,只有在教育理論上進一步深化,在教育實踐中不斷完善,我國的創新教育才會日益走向成熟。創新是人類社會生生不息、永遠向前的動力,是民族興旺的不竭源泉。一個民族能否自主于世界之林,能否位于科學技術的制高點,能否站在世界歷史的潮頭,關鍵在于教育的能力和創新的水平,而這一切又深深依賴于一個國家和民族素質教育、創新教育能否得以順利實施。在迎接知識經濟的挑戰中,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將歷史性地勇擔其組織技術創新以及培養創新人才的偉大歷史使命!
【淺談幼兒園常規教育如何創新】相關文章:
• 幼兒園利用社區資源開展家園共育
• 開著火車去幼兒園
• 改進幼兒園社會教育的有效策略
• 以《綱要》理念嘗試創設幼兒園環境
• 幼兒園家長工作的實施對策研究
• “幼兒園服用處方藥” 事件調查
• 幼兒園節奏初探
• 好幼兒園的幾個標準
• 關于幼兒園設計問題的思考
• 新形勢下的幼兒園人員管理
• 對幼兒園班級管理的策略研究
• 幼兒園是孩子幸福的百草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