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規范化管理就是從幼兒的成長和幼兒園建設的整體出發,在系統原則下,對幼兒園的保教管理進行系統化、綜合化、基礎化、人性化的設計和實施,使整個幼兒園能夠和諧發展、持續發展和顯著發展,使每個幼兒都能充分健康發展。基于這樣的認識和目的,我們將“規程園本化、保育科學化、教育底色化、環境創優化”,作為幼兒園規范化管理和建設的策略和目標。
一、規程園本化
規程園本化就是根據幼兒園的實際,將國家《幼兒園工作規程》逐一內化、細化和融化,并以園本的方式組織成制度體系加以執行,在實踐中、在發展中不斷完善之。這是一項重要的長期的基礎性工作,我們的實踐可簡要歸納為以下的過程、舉措和思想。
(一)構建常規體系
1. 將國家《幼兒園工作規程》內化、細化和融化;將規程沒有包容的幼兒園建設工作和幼兒保教管理工作進行必要的規程化。這個過程重視細致性、標準性和可操作性。
2. 將各項規程按時間序列、保教活動、場所設施及崗位職責等四個方面進行整合歸類和梳理查漏,形成比較完備和具有必要性的常規制度和常規制度結構體系。如從時間序列,我們業已形成了日、周、月、季、學期、學年等常規。
(二)構建常規體系運作的園本體制和機制
“常規化”不等于“常規數化”。正如一堆汽車零件不等于一輛汽車,只有進行組裝才能成為一輛能行駛的汽車。重視常規管理、實施常規管理,固然要建設常規制度,但更要注重各種常規制度之間的有機結合,形成相互配套、相互支持的符合本園實際并具有可操作性的體制和機制。
(三)對常規堅持一貫性、一致性和靈活性的原則
既要抓不折不扣的執行,謹防常規因其“常”而產生思維定勢和行為惰性;又要根據常規形成的規律,積極創新常規,促進規范化管理的進一步提升。
二、保育科學化
在規范化管理梳理中,有兩種不科學的傾向在我園同樣存在:一是重教育管理輕保育管理。習慣性地認為智力開發主要靠教育,存在著片面追求教育管理、忽視保育管理的傾向;二是片面理解保育管理。保育工作只滿足于讓幼兒吃好、穿好、睡好和活動好,而輕視了保育工作的教育功能。為此,“保育科學化”被列為了我園規范化管理和建設的策略和目標之一。
保育科學化,首先是更新教師的保育觀念,強化教師的現代保育觀念:保育過程中,不僅要使幼兒受到良好而規范的養護,而且還應受到有關知識和能力的培養。
保育科學化,要保證保育管理的科學化。幼兒園的保育管理主要包括一日活動管理以及日常生活管理、衛生工作管理、保健工作管理、體育活動管理、安全工作管理等。對幼兒來說,大致包括身體的養護與教育、良好飲食習慣的養成與教育、自我防護能力的培養、衛生習慣與行為的形成,以及各種常識教育、禮儀教育、安全教育、保健教育及相關能力的培養等。在保育的組織和管理上,要謹防流于一種簡單的事務安排,而應強化其教育屬性,注意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作為一個人所具備的基本能力,以促進其智力與非智力因素全面、和諧地發展。
保育科學化,要堅持保教一體。保育與教育的分列,除了分析研究的需要,更多的是因為分工的不同,兩者內容和形式上有所異罷了。事實上,兩者在內容的性質上,是具有更多的一致性的,如體育、心理衛生、禮儀教育、安全教育、養成教育等。
三、教育底色化
規范化管理不只是一種行為,更是一種教育和教育管理的思想。幼兒是人生學習的最初級階段。在這里,除了關鍵期有關的技能學習外,最要緊的是如何調好基礎色調。幼兒園的任務就是如何讓每個幼兒打好人生底色,為以后在上面畫出最絢麗的色彩打下最好的基礎。這就象莊稼的生長,除非自己已到生長期,否則我們在乎的應該是其生長的條件,諸如陽光、水土。因此,教育底色化就成為了我們又一個規范化管理和建設的策略和目標。
在教育底色化思想的指導下,我們以“讓每一個幼兒得到充分發展”作為各項工作的總目標,以培養幼兒良好習慣和健康的個性心理品質為重點,以情感教育和“兩個”教育――個別化、個性化為主體手段來實施教育。在組織策略上,除常規性的教學組織外,我們主要實施以下三方面為一體的組織。
1. 教育內容成體系形成一貫制。我們業已形成比較完善的,與幼兒身心發展相適應的生活習慣培養與生活道德品質培養相結合的養成教育體系和個性心理品質發展培育體系。并注意與小學教育的銜接。
2. 有主導工作和特色、載體建設。我們以藝術教育乃智育和德育之橋梁和結晶之認識,將藝術教育作為我園的主導工作和特色建設目標,以《幼兒禮儀教育活動設計》校本課程為載體,整合各種教育因子和活動元素,來實現幼兒教育的目的。
3. 落實“在研究中提高,在實踐中推進”的策略。除了重視對教師科研能力的培養外,落腳點主要集中在建立具有本園特色的課題網絡和行動研究方式上。
四、環境創優化
在我們規范化管理的架構與實踐中,“環境”的含義主要是三個層面――園內知覺環境(物質、視聽覺、人際),社區環境和社會(品牌聲譽)大環境。而“創優化”主要從兩個角度――教育管理和經營管理并行進行。
環境氛圍的熏陶,對還是一張白紙的幼兒顯然是尤其有效和重要,這方面最重要和直接的當然是園內知覺環境。物質與視聽覺環境的打造比較有共識和有比較成熟的實踐;而人際環境的打造雖已引起重視,卻往往停留在教職員工工作環境層面,事實上保教人員的心情態度、肢體言行對幼兒影響是無法估量的。對幼兒園內的人際環境,需要我們有更新的認識和更高更寬的視野。既需要進一步樹立以人為本意識,加強文化管理,還需要有大管理思想和意識。這方面非常值得我們去重視、探索和實踐。
社區環境應該有自然社區環境(幼兒園所在社區)和教育社區(以家長、家庭為要件的群落)意識,兩者通常是重合的,但后者容易發散;而民辦幼兒園生源范圍廣,則更有建立兩種社區概念的必要。并按照國家《幼兒園工作規程》第八章的指導,根據園實際落實好,開拓好。至于社會(品牌聲譽)大環境,誠如先賢所說親其師,信其道,而學校也應如此,信其校,敬其道。假設有同樣不錯的兩所學校,但一所默默無聞,而另一所卻是名聲鵲起,從總體的角度講,哪一所學校的學生會有更好的自我發展?道理是不言自明的,不用說對家長會有一種積極心理促進,那怕幼兒也會產生“羅森塔爾效應”。在信息時代,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年代,在重視經營認同經營,而經營的確也在促進著管理、促進著服務、促進著品質提高的客觀事實面前,幼兒園是應該樹立經營意識和具有經營行為的了,尤其是對于具有更大競爭壓力和辦園風險的民辦幼兒園。
對于“環境創優化”,我們的策略是教育管理和經營管理并行進行,即“園文化建設個性化系統”――理念設別系統、行為、視覺、環境文化規劃系統策略(SIS策略)和“家長社會滿意”戰略(CS戰略)同步整合優化進行。
“規程園本化、保育科學化、教育底色化、環境求優化”是我們進行幼兒園的規范化管理和建設的策略和目標,以上簡要所述,是我們進行幼兒園的規范化管理的基本架構、認識和初步實踐。規范化管理的一個重要前提是從整體出發,一個必須貫徹的原則是系統原則,一個基本的功能目的是促進協調發展。規程園本化、保育科學化、教育底色化、環境創優化固然是進行規范化管理四個層面的建設和目標,但卻不是割裂的,而是一個整體。對此,在思想上要有認識,在管理上要作整合。
【幼兒園規范管理“四化”】相關文章:
• 淺談幼兒園教學如何做好“挫折教育”
• 論幼兒園快樂教育
• 論幼兒園教科研的走向
• 幼兒園環境評價指標體系建構
• 幼兒園促進爸爸參教的策略
• 對幼兒園“小學化”的幾點思考
• 長春市私立幼兒園辦學定位分析
• 幼兒園繪本教學實施策略
• 幼兒園區域活動的指導
• 暢談幼兒園班級管理新思路
• 幼兒園教師教育要有愛
• 淺談生活化的幼兒園種植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