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應試教育為實施素質教育,是一場深刻的教育革命。本文在幼兒教育方面實施素質教育,通過制訂發展目標和學期發展的子目標,采取幼兒樂于接受的分區活動教學方法,使幼兒在各自基礎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關鍵詞】幼兒教學 素質教育
隨著我國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尊重人才、重視教育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望子成龍”的心理要求迫切了,對教育也重視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早期教育的問題,廣大家長已經不再滿足孩子入托有人看,而是迫切希望孩子能受到良好的早期教育。這是新時期社會對學前教育提出的要求。
一方面,我國幼兒教育事業也有數量和質量變化。在計劃經濟條件下,多數幼兒園被當作福利機構,依附在企業和事業單位,辦園的目的是為了解決職工的后顧之憂。市場經濟的建立,也使得一些投資者把眼光投向幼兒教育事業。合資企業出現后,相繼出現了為數不多的合資和外資興辦的幼兒園,這些幼兒園占地寬廣,建筑華美,設備先進,收費昂貴,甚至以“雙語教育”為口號。有一個時期,幼兒教育過分強調“智力”訓練,片面強調教知識,加快超前教育,而不考慮幼兒的全面發展,是一種違背幼兒身心健康發展規律的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
國家教委及時發現和糾正了這個偏向,指出早期智力開發是重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早期行為習慣的養成,早期思想品德的培養。通過學前教育,要使幼兒多一些自然的體驗,多一些情感的體驗。素質教育成為我國幼兒教育一個有口皆碑的課題。
改應試教育為實施素質教育,是一場深刻的教育革命,涉及教育觀、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環境、教育活動過程和教材教法所有領域。
在教育觀點上,施教者首先要學會尊重被教育者――兒童,尊重其人格尊嚴,合理要求乃至細微的情感需要;尊重兒童的年齡特點和個性差異,相信其自我發展的內在潛力。教育者的任務是引導其健康向上發展。在教育目標上,中華民族素質的整體提高是群體目標,群體素質的提高和個體素質提高具有一致性和統一性。群體目標的實現有賴于每個個體素質提高的程度。根據個體發展的水平,設置不同的目標,古代稱為“因材施教”,現代思想工作稱之為“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素質教育稱為“創造適合每一個幼兒的教育”。
為幼兒發展奠定良好的素質基礎,是提高民族素質的基礎工程,是《幼兒園工作規程》的精神實質,是幼兒教育工作者承擔的光榮任務。素質教育的基本精神,著眼點是兒童身心健康全面發展,每一個年齡階段所掌握和達到的標準都與其年齡特點有關聯,目標在前,內容方法在后。吃透了素質教育精神以后,我們制訂了三年發展目標和學期發展的子目標,并將標準分解到每周每日的活動中去,使每項活動都有目的和有計劃進行。在工作方法上,擯棄了填鴨式教學方法,采取幼兒樂于接受的分區活動教學方法,使幼兒在各自基礎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素質教育轉變了教師的教育思想,過去備課重點是備教材教法,現在把重點放在研究幼兒生長發育的年齡特征,研究家庭和社會對幼兒成長發展的影響;過去只重視封閉式的園內教育,現在注意密切家園聯系,做好家長工作;過去重視管理教育,對幼兒的管教,限制和干預很多,批評、挖苦現象時有出現,現在的管理教育注意發揮幼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在活動中注意發揮其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素質教育不止對幼兒園教育來說是一場教育思想的革命,而且對家庭教育來說也是一場深刻的思想變革。焦點是培養什么樣的人和怎樣培養人。傳統教育評價是以考核知識定優劣的,是以馴服聽話為尺度的。素質教育評價則是以幼兒的基本素質,包括身體、品德、知識、行為、態度和能力等多方面的因素來評價的,所以其評價是全面和客觀的。注重素質教育,就應該注重幼兒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行為和認識水平的提高,處理人際關系的態度,生活的自理能力和對自然的應變能力的增長等等。
(作者單位:湖北省襄樊市藝術幼兒園)
【淺談幼兒園素質教育】相關文章:
• 淺談幼兒園建筑設計
• “豆眼里的幼兒園”系列2
• 幼兒園管理新策略
• 淺談幼兒園衛生保健工作的現狀及完善
• 傳承中華文化,推行幼兒園開展節日文化教育
• 高校學前教育參與教學模式研究
• 幼兒園田園定向運動游戲探索
• 農村幼兒園的現狀分析及對策
• 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現狀與對策
• 如何管理好一所幼兒園
• 談城鄉學前教育發展問題及對策
• 民辦幼兒園教師職業認同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