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熱愛
音樂舞蹈是每個幼兒的天性,可以通過
音樂舞蹈對幼兒進行溝通和引導,使之成為幼兒教育的有效手段,良好的音樂舞蹈教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幼兒;音樂;舞蹈活動;溝通
熱愛音樂舞蹈是每個幼兒的天性,在語言表達能力不夠完善的情況下,很多幼兒喜歡借助音樂―舞蹈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情感,音樂―舞蹈儼然成為成人與幼兒溝通的一種有效手段。筆者經過研究,幼兒園音樂舞蹈教學的有效策略可采取以下幾方面來進行:
一、創設溫馨寬松的音樂舞蹈氛圍
通過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幼兒自發的音樂舞蹈活動,一方面是因為他們喜歡模仿身邊接觸到的人和事物;另一方面則與他們的生活環境和精神狀況有關聯。
具體來講,引發幼兒自發音樂舞蹈活動的材料主要是班中設置的圖書角里的圖畫書、教師制作的教玩具等。例如:一位幼兒打開圖畫書,豎放在拼插玩具上,一邊模仿老師用雙手彈奏“鋼琴”,一邊根據圖畫書中的故事內容自編自唱或自舞;另一個幼兒在旁邊,邊拍手邊跟著唱歌、舞蹈等等。另外,父母和教師的言行舉止,也容易引起幼兒豐富的模仿力和想象力,激發出他們的音樂―舞蹈潛力。例如:小班的幼兒入園后突然想媽媽了,問老師“媽媽去哪兒了?爸爸去哪兒了?”老師回答:“爸爸媽媽上班去了!绷硪晃挥變郝牭搅,就一邊輕輕地哼唱《我上幼兒園》這首歌:“爸爸媽媽去上班,我上幼兒園。也不哭,也不鬧,叫聲老師早!”一邊配合著舞蹈動作。
總體來說,引發和維持幼兒自發音樂舞蹈活動的原因離不開自由寬松的環境。幼兒的生活和學習經驗較少,實物材料激發并維持他們自發音樂舞蹈活動的作用相對要弱一些,而老師通過教育和引導能給幼兒創設溫馨寬松的音樂舞蹈氛圍,使幼兒自發的音樂舞蹈活動得以激發并維持。
二、選擇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音樂舞蹈作品
透過幼兒自發的音樂舞蹈活動,可以看出幼兒喜愛的音樂―舞蹈作品是以多種形式存在的,我們就需要選擇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音樂―舞蹈作品,引導幼兒通過音樂舞蹈活動,培養他們的審美能力和創新能力。從幼兒哼唱歌曲、自由舞蹈的頻率來看,反映兒童“生活、思想、感情的,兒童能夠理解感受的,適合兒童演唱”的兒童歌曲最受幼兒喜歡。如:《好娃娃》反映了孩子對家庭成員的愛,幼兒常情不自禁發自內心深情地哼唱舞蹈。除了傳統的兒童歌曲,新近創作的由大眾媒介傳播的動畫片中的片頭、片尾曲也深受幼兒喜歡。這一方面緣于幼兒喜歡片中的人物形象,另一方面也因為所創作的歌曲比較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在長時間的耳濡目染中容易模仿和學習,如:《西游記》里的片頭、片尾曲,《智慧樹》《哪吒》等的主題曲。此外,一些群眾歌曲,如:《熊貓咪咪》以及流行歌曲中一些比較優美動聽的歌,如:《魯冰花》《老鼠愛大米》等也頗受幼兒喜愛,這主要是幼兒在家庭中受到父母的影響以及電視、廣播等傳媒的影響。
幼兒通過音樂表達自己情感的方式,主要是身體的動作,這其中包括:發出樂音,隨著自己的哼唱起舞,或雙手做出彈奏鋼琴的動作。哼唱和舞蹈可以說是幼兒天性的流露,是他們愉快情緒的外在表現形式;而做出彈奏樂器的動作則與幼兒的生活和學習經驗更為密切一些。因為幼兒經?梢月牭嚼蠋煆椬噤撉、電子琴,他們通過模仿學習,可以在這種游戲性的動作中自由地抒發自己的情感,從而起到一種與他人溝通的目的。
三、采用講故事的方式提高教學效率
在幼兒的音樂舞蹈教學中,還可以采用講故事的方式來進行,這樣的方式便于幼兒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故事內容,提高教學效率。而適用于故事講述的主要采用這樣一些歌曲:歌詞含有相對完整的故事情節,表述的內容和語言結構比較具像,通常含有易于用動作來表現的環境描述、情節發展和人物對話等。另外,為了更好地幫助兒童理解、體驗和記憶,在講音樂故事時還可以配合圖片進行講解。
在采用這種方法時,教師應明確核心問題是幫助幼兒弄清和記住歌詞、語法結構和內容的邏輯順序,因此,氣氛、趣味的渲染應該注意為理解和記憶服務,而不應該喧賓奪主。
1.教師借助掛圖或其他視覺形象講故事
例如:在中班歌曲活動《買菜》中,首先,教師出示掛圖,引導幼兒觀察。其次,教師指著掛圖,把歌詞所講的故事清唱給幼兒聽,同時啟發他們自由發揮,很隨意地加上舞蹈動作。最后,教師邀請幼兒一起來猜想重新改編歌詞中的故事,并清唱給幼兒聽。
2.教師與幼兒一起講故事
與上一個例子相比,教師給幼兒讓出了更大的自主參與的空間。
例如:在中班歌曲活動《迷路的小花鴨》中,首先,教師出示掛圖(圖上有一只小鴨子正在草地上哭)。其次,教師指著掛圖講故事,要求幼兒觀察。(這兩個程序也可以這樣合并處理:教師邊表演邊用語言自我解釋或請幼兒猜想教師表演的是什么情境。)再次,教師采用引導填充法,放慢速度,留出空間,讓幼兒參與歌詞編填。
最后,教師配合舞蹈表演進行清唱。
四、利用旋律優美的樂曲陶冶孩子的情操
在課堂上,有時會聽到很多小朋友在班里哼唱《兩只蝴蝶》,還聚集在表演角里進行表演,有一位小朋友甚至從家里帶來碟片,要求老師給他們播放。若問孩子們為什么喜歡這首歌,他們會說:“因為它好聽”。有些教師認為這種成人歌曲不適合孩子演唱,但孩子們又真的喜歡,所以,我個人認為孩子唱《兩只蝴蝶》這首歌并沒有什么不妥。因為聽歌、賞歌并不只是大人的權利,孩子長大后也要面向社會,如果我們隔斷了孩子與外界的聯系,恐怕會對孩子日后的成長不利,關鍵是我們如何去教育和引導他們的欣賞能力。
1.培養幼兒欣賞音樂美的能力
當今社會發展迅速,幼兒教育也要與時俱進,好的歌曲對陶冶孩子的情操大有益處,雖然是情歌,也要教孩子用心去體會、去感受美妙的音樂和優美的旋律。《兩只蝴蝶》只是一首好聽的歌曲而已,孩子喜歡唱,老師和家長都沒有必要大驚小怪,相反可以利用這類旋律優美的樂曲好好培養孩子欣賞音樂的能力,培養他們的藝術審美能力和創新能力,進而陶冶情操,激發他們對美好生活的熱愛。
2.根據幼兒心理特點的恰當引導
處于幼兒階段的孩子求知欲和好奇心強烈,作為成人,我們不能夠強行制止孩子唱這類歌曲。因此,要了解孩子的心理,進行恰當的引導。
幼兒音樂、舞蹈教育主要是視、聽覺藝術活動,其核心教育價值表現為:使幼兒能夠感受和體驗不同的音樂、舞蹈形式所具有的獨特表現力和美感;讓幼兒喜歡傾聽與欣賞各種音樂,感到愉悅并能大膽、自由、富有個性地表達、表現美的體驗和感受;使幼兒在潛移默化的藝術陶冶中,感受并接納優秀的音樂、舞蹈藝術。所以,提高幼兒的音樂、舞蹈素養,豐富他們的藝術內涵是我們進行音樂、舞蹈教學的最終目標。
注:本文系山東省藝術重點課題(立項編號2012289)成果之一。
。ㄗ髡邌挝 山東省濰坊學院幼教特教師范學院)
【淺談幼兒園音樂舞蹈教學的有效策略】相關文章:
• 幼兒園教育科研中的目標管理
• 幼兒園適應性發展課題的實踐研究
• 幼兒園人力資源管理探究
• 淺談幼兒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 做一名合格的幼兒園管理者
• 淺談幼兒園的名畫欣賞教學
• 點評烏魯木齊市婦聯幼兒園一組兒童畫
• 幼兒園班主任工作之我見
• 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專業素養培養
• 30大支持愛上幼兒園
• 讓本土鴨文化走進幼兒園
• 記上海星光幼兒園特色游戲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