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寧波曾經有過比較完備的高師、中師與幼師三級師范教育體系,也曾經為基礎教育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師資。但是,2016年組織的全市師范教育大調查發現:在過去的二十余年中,寧波的師范教育,尤其是幼兒教師職前教育,無論在畢業生數量和培養質量上都成了一塊短板。本文重點圍繞幼兒教師職前培養進行歷史回顧,并通過調查、訪談實錄等方式全面客觀地剖析目前寧波市幼兒教師職前培養現狀。
[關鍵詞]幼兒教師;職前培養;短板
一、寧波市幼兒教師職前培養歷史回顧
寧波在歷史上素稱“文教之幫”。教育源遠流長,重教興學世代相承。近代以來,又有了“院士之鄉”的美譽。在寧波這塊土地上,曾經走出去一百多位兩院院士。諾貝爾獎獲得者、著名的科學家屠呦呦就是在她的故鄉念完高中之后,前去北京繼續深造的。究其原因,與他們曾經在故鄉受到過良好的基礎教育密切相關。九十年代的寧波已經形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高師、中師與幼師三級師范教育體系。師范教育為寧波市的基礎教育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師資,從而支撐著基礎教育這座大廈,并為全國高校特別是著名高校提供了大量的優質生源。為了糾正我國上個世紀50年代以來,高校在辦學中形成的分工狹窄、體制封閉、低水平重復、小而全的弊端,1996年國家教委頒布了《關于師范教育改革和發展的若干意見》(教師[1996]4號)該文件提出要“健全和完善以獨立設置的各級各類師范院校為主體,非師范院校共同參與,培養與培訓相溝通的師范教育體系”的指導性意見。再加上當時正好面臨高等教育大發展的形勢,隨之而來便出現了高校的“合并潮”。在合并潮流滾滾而來的形勢下,寧波乃至浙江采取了由三級師范向一級師范轉變,并力求一步到位的策略,由此拉開了寧波師范教育徹底合并的序幕。1996年,寧波大學與寧波師范學院合并辦學;2000年6月,原寧波中等師范學校、寧波市邵逸夫藝術幼兒師范學校并入寧波大學;與此同時,各縣市區的幼兒師范學校也相繼撤銷。2001年7月以原中師和原幼師為基礎,成立了寧波大學師范學院初等教育分院;后來又經過多年的磨合成立了寧波大學教師教育學院。從此,寧波大學成為寧波市唯一一所培養各類師資的全日制高校。到了2005年,為解決日益增長的幼教師資迫切需求,作為以教師職后培訓為己任的成人高校——寧波教育學院以“3+2模式”(職高教育3年+高職教育2年)每年招生450名幼教生,另外依托金華職業技術學院代為培養部分師資,作為暫時緩解寧波學前教育發展的急需之舉。
二、寧波市幼兒職前教育現狀
(一)師資供給現狀
就目前收集到的資料來看,寧波市開展幼兒教師職前培養學校共8所。其中,開設本科層次的學校為寧波大學1所,開設專科層次的學校為寧波教育學院1所,開設職高層次的學校有6所,分別是寧波外事學校、慈溪行知職高、鄞州古林職高、余姚職教中心、奉化職教中心和寧海職教中心。數據顯示,截止到2016年,寧波市高校本科層次學前教育專業每年招生數30人,現有在校生數133人;大專層次每年是450人,現有在校生數900人;中職層次每年招生440名,在校生數1320人。隨著人們對幼兒教育的不斷關注,幼兒教師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就目前的師資供給來說,遠遠不能達到供求平衡的狀態。這種情況下,由于師資供給不足將會產生很多問題:(1)不能滿足老百姓子女上優質幼兒園的需求。截止到2016年,全市有公辦幼兒園315所,占幼兒園總數的25.2%;省二級(市三星級)以上幼兒園257所,占幼兒園總數的20.5%;普惠性民辦園300所,占幼兒園總數的23.9%;公辦和一類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入讀率為45%,普惠性民辦園的入讀率為70%;省二級以上幼兒園招生覆蓋率為53%,離老百姓子女上優質園的需求還有較大距離。(2)尤其是農村地區幼兒園的數量短缺。農村幼兒園數量顯著低于城區,難以滿足農村老百姓對學前優質資源的需求。同時,由于布局規劃和實施的不到位,城區老小區還存在一定的空白點,幼兒園數量不足,不能完全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需求。(3)多數幼兒園師幼比未達標準。由于幼兒園資源有限,生源量過多,還存在著幼兒園班級人數過多的問題,尤其是在農村幼兒園。高入園率從表面上看是暫時解決了幼兒入園問題,但也產生了幼兒園教育質量難以保證的問題,一個重要因素是幼兒教師資源供給不足問題。(4)未來學前教育缺口較大。人口出生增長率激增,學前教育規模承載率負荷過大。主要原因在于新政策出臺的兩方面問題,其一改革開放以來,大量流動人員參與城市建設,但為當地經濟發展做貢獻的同時,也產生了隨遷子女就地接受教育的問題,每年外來流動人口新增學齡前兒童近5萬左右;其二是開放二胎政策,每年速度約為7萬左右,這兩個政策對于學前教育壓力,可以說是非常大。
(二)幼師專業素養現狀
寧波高校培養的幼師總量不能適應寧波地區發展幼兒教育的需求,那么,絕大多數都是通過職高、高職路徑培養出來的幼教,這些教師的教學質量究竟如何呢?我通過專業任課教師對學生素養的滿意度進行了調查。專業教師對幼師專業素養的滿意程度分別是文化知識62%、熱愛幼兒58%、溝通表達46%、正直感32%、責任感28%、藝術基礎21%、專業認同18%奉獻精神12%。數據表明部分學前教育專業任課教師對學生的奉獻精神、專業認同、責任感和藝術基礎表示不滿。那么,作為用人部門又是如何評價的呢?市師范教育調查組在對象山、奉化兩地教育局訪談時實錄如下:象山縣教育局認為,總的感覺,師資質量在不斷下滑,感到一代不如一代。校、園長們反映:不是那么勤勞、不是特別敬業、進取心不強。家長反映:溝通能力不強、教學不嚴謹、待人接物存在問題。對整體素質下滑的原因進行分析,不外乎以下兩點(1)與生源質量有關;(2)與培養學校的管理松懈有關。奉化區教育局認為,專項能力在削弱;自理能力也在削弱;事業性、價值觀發生了變化;工作與生活分得比較明顯;越是面向社會招聘,不良習慣越是明顯;自覺性不是很強;職高上去的綜合素質不高;不會帶班級;學科領域知識不扎實;觀察、了解幼兒成長規律有難度。另外,他們還覺得教材教法弱化。正因為如此,在20年以后的2016年,受寧波市教育局委托,寧波市高校教學督導組組織了全市師范教育大調查。在大調查結束后所撰寫的調查報告中指出: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開始,在這二十余年中寧波的師范教育由于在數量上與質量上均不能滿足地方發展基礎教育對大量師資的需要,終于成了寧波高等教育的一塊短板。
三、結語
究竟該如何補齊短板,使寧波市幼兒教師培養滿足日益蓬勃發展的學前教育的需要,更有助于應對“二胎”生育高峰到來后對學前教育師資的需求,值得今后進一步探索和研究。尤其需要從幼兒教師職前培養的數量與質量兩個維度出發,深入探究寧波市師范教育中的幼兒教師職前培養之所以成為短板的原因并提出如何修補短板乃至重新振興寧波幼師教育的建設性意見。
參考文獻:
[1]張曉燕.高職院校學前教師職前培養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6,(24):48—49
[2]栗濤,宋艷梅.基于高校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思考[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7,(3):186—187.
作者:余淑敏 單位:寧波市青少年宮
【幼兒教師職前培養歷史與現狀】相關文章:
上一篇:幼兒教師專業化觀察策略
下一篇:體育活動中幼兒與材料的互動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