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兒園課堂教學是幼兒園教育活動的主要方法之一,課堂教學是教師精心準備、長期規劃、正確引導的教育活動,在課堂中激發幼兒的興趣,引導幼兒正常學習,以此來達到教育的目的。因此,我們的教師在進行幼兒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牢牢抓住幼兒的心里特征,針對性的制定有關教學內容,充分發揮師幼之間的主體作用,才能做到有效教學。
關鍵詞: 幼兒園課堂 有效教學 思考建議
一、因材施教,全面了解幼兒
一堂高效率的課,離不開老師的精心備課。老師針對幼兒的特殊情況進行鉆研教材,備課教材;針對幼兒的個體差異與特殊情況來進行針對性教學。
1、確定課堂主題;從眾多教學經驗中我們可以得知,幼兒在課堂中是非常好動的,都喜歡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很多老師都是在講臺上將本節課需要教授的內容進行在黑板上書寫,照看幼兒的安全就完成一節課的教學,這樣的教學日復一日都不會去的什么良好的效果。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來進行教學,比如幼兒對蘋果十分感興趣,就可以利用蘋果的圖片、蘋果的實體來進行教學,將幼兒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學上面來,針對蘋果這一詞語進行提問,對回答正確的幼兒給予實體蘋果的獎勵,不但可以激發其他幼兒的興趣,還能帶動整個課堂氣氛。
2、選定教材,確定施教計劃;目前幼兒的教材種類眾多,不僅僅局限于一種兩種教材,我們教師可以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來進行選擇相應的教材,再根據教材內容來確定施教計劃,將整個教學過程進行規劃,達到有序施教的目的。
二、針對幼兒興趣,給予有效的引導,進行師幼互動學習
幼兒的思維具有不成熟性,教師往往一個問題或者多個問題都不能引起幼兒的注意,無法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中,主動去尋找幼兒的興趣,針對幼兒的興趣進行提問,并對其進行引導,讓其學會思考,在這一過程中進行師幼互動,達到高效教學的目的。
在進行提問的過程中盡量少使用必須、要、就是等肯定性詞匯,放低自己的姿態,用幼兒的話語與其進行溝通;如:“O”,在教學中,有的老師會這樣說:“這是零,代表沒有。”有的會這樣說:“這是英語字母O”,這樣的教學方式往往會局限幼兒的思維,讓其死板的進行記憶,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假如換成一種提問方式或教學方式,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O”這是什么呢?外形像什么呢?眾多答案就會從幼兒口中得出:“這是我媽媽做的餅”、“這是我玩的鐵環”、“這是太陽”、“這是一個球”等等,讓幼兒自主去思考、去記憶,教師再針對本堂課的內容對其進行講解,不但可以讓幼兒發揮其自主能動性,還能加深其記憶,提高課堂有效性。
在對幼兒的教學課堂中,針對幼兒的特殊年齡、心理來制定相應的教學內容,將幼兒的自主能動性進行發揮,最大程度的引導其進行思考性學習,多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才能最大程度化的提升幼兒教學課堂的有效性。
【幼兒園課堂有效教學的幾點思考】相關文章:
• 幼兒園教育教學管理優化模式之我見
• 幼兒園教學中美術開放式課堂探析
• 建構主義背景下幼兒園音樂教學策略探析
• 《指南》在幼兒園教育的應用研究
• 幼兒園禮儀教育有效方法初探
• 幼兒園游戲教學探討(7篇)
• 幼兒園每日操節編排探討
• 學前教育立法探討
• 托班幼兒園午睡管理策略
• 幼兒園管理中智慧策略的運用
• 幼兒園環境教育狀況調查探析
• 如何在幼兒園培養幼兒的獨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