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幼兒園是孩子的第二個家,園本文化、特色關系到幼兒我身心健康,身為幼兒教師,應以幼兒的切身需求為基礎,立足本土文化打造成園本特色。
關鍵詞 內涵;地方文化;特色
府谷縣第四幼兒園位于府谷鎮高石崖第三自然村,交通便利、環境優美,是一所高標準建設的現代化園所。幼兒園建筑造型別致,室內裝飾精美,構建優美、和諧的育人環境。園內布局科學合理,注重“內涵性”環境建設,將賦予環境對話功能,可以讓孩子盡情感受大自然豐富多彩的魅力。
我園以多元智能理論為基礎,探索新的教育模式,注重體驗與表達、嘗試與分享、互動與支撐、過程與整合,重視隱性課程的開發和互動式師幼關系的建構,以“誦唱童謠,用愛心浸潤童心;徜徉藝海,激情點燃童趣”為特色,逐步培養并形成以研促教的教學新風。
一、蘊教育于環境,賦予環境對話功能
幼兒園應建設良好的互動環境支持幼兒自主發展。《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心身發展的經驗。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和管理資源,發揮環境的整體教育功能,讓環境“說話”,讓環境成為孩子“最好的老師”。環境布置是我園的一大亮點。我園環境建設著力打造“一樓一主題,一班一品位”,我們按照大、中、小三個不同的年齡階段及活動室區域進行設計,對全園三層樓道走廊和七部樓梯都做了別具特色的布置,讓孩子在寬松、和諧、快樂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二、選定園本教材,讓幼兒快樂成長有章可循
為了讓幼兒能在我園健康快樂成長,我園尊重幼兒身心成長規律,基于此,我園將幼兒我身心衡統發展與養成教育融會貫通,將幼兒思維挖掘與動手操作相結合,根據幼兒的興趣,充分利用多種資源,有機整合,注重生成和園本化,生成幼兒感興趣的、適合本園實際的教材《民間
兒歌誦讀》與《民間游戲》。
游戲是幼兒的天性,幼兒游戲蘊藏著發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機。為了讓幼兒在游戲中感受地方文化的魅力,我們把陜北民間游戲引入到幼兒園游戲活動中來,大力開展民間游戲活動。增添了“面人塑”、“滾鐵環”“跳方格”“翻繩”“跳皮筋”“打陀螺”“捉麻雀”等傳統游戲。我們認為本土民間游戲具有生活的氣息,風格各異。它具有多樣性,手指游戲、體育游戲、順口溜等深受孩子們的喜愛;它體現隨意性,游戲在幼兒園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及空隙間被孩子們所利用;它富有科學性,促進了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此類游戲的開展,不僅發展了孩子的語言能力,更使孩子了解了一些地方風俗習慣,積累了更多的生活經驗。
三、傳承地方文化,著力打造特色園本課程,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傳承地方文化要求教師必須具有一定文學修養底蘊,我們組織教師專門開展了學習研究,進行教學方法研討。使教師自身文學底蘊和教學能力不斷得到提高,教育理念逐步更新,能運用本土文化、園所設施題材創造性地教學。能了解各年齡段幼兒在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特點、發展水平和發展方向,摸索出適合幼兒年齡特征開展活動的目標定位、活動內容、組織過程。
在我園特有的園所文化設施上,把各個部室的特色與五大領域的教育完美結合,如模擬體驗室與社會領域結合,培養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增加幼兒的社會經驗,棋藝室與數學思維訓練結合,挖掘幼兒的想象力,發展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科學發現室與科學領域結合,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科知欲,培養幼兒的探索精神……讓幼兒園的各個部室成為社會的剪影,讓幼兒在活動中增加社會經驗,在游戲中學習成長。
我們將園本課程形象的命名為“玩轉部落”,該課程有效地實現幼兒接受全面教育的目的,幫助幼兒獲得了有益的學習經驗,促進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園本課程的研究是一個永無止境的動態過程,我們將遵循嚴謹求實的工作作風,抱著積跬步以至千里的心態和目標,繼續深入研究和實踐,使我們的園本課程打造得更加完善和豐滿。
四、提高教師專業技能,注重內涵發展
1.注重師德建設,形成良好園風
倡導敬業愛崗的奉獻精神,組織教師學習《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等教育法規,采取集中學習討論、看錄相、聽講座、寫心得等幾種形式,多方位、多層次對教職工進行教育引導,促使教職工真心誠意地熱愛每一名幼兒,真正做一名優秀幼兒教師。
2.加強學習,提高業務水平
加強教師專業技能的培訓,促進教師內涵的發展,使教師的專業水平有明顯地提高。各段開展課題現場交流、反思,并鼓勵教師多寫經驗總結,促進幼兒德智體美在原有基礎上的明顯發展。通過才藝展示,了解教師的專業水平,根據教師實際情況,進行分班培訓,采取聘請專業名師和我園專業教師相結合的辦法,每天安排1小時的集中業務學習時間,分科目、分層次,有針對性地進行園本培訓,促進教師專業弱項的提高。
3.加強教學研究,提高教育實效
(1)組織教師進行教育活動觀摩,開展園本培訓學習,圍繞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實際問題,認真開展集體研討活動,做到一課多研,一課多磨,為每個教師提供表達自己觀點、思想的機會,形成教學互助,博采眾長。
(2)通過不斷完善競爭激勵機制,促進教師能力、素質、知識結構的提升,更好地促進幼兒園的內涵發展,多途徑促進教師快速成長。一是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傳、幫、帶、模范帶頭作用;二是搭建舞臺,施壓鍛煉;三是園本培訓有的放矢,促進成功;四是加強對話與交流,鼓勵優勢互補、互相合作、共同提高。要求幼教專業教師加強理論學習,注重教改經驗積累,立足教育教學、進行課題研究,在園本教研中,勤于思考、善于筆耕、勇于創新,逐步形成自己的風格,為其他教師做好示范和榜樣作用。對于非專業教師采用師徒結對,互幫互學,從方法上給與指導,提供學習、交流、展示的平臺,提高她們理論素養和業務能力。同時鼓勵廣大教師參加繼續教育,提高學歷層次,在工作中勇挑重擔,積極參加縣、市、省級的各類競賽,從而帶動全園教育活動的開展。
【以府谷縣第四幼兒園為例淺析幼兒園特色打造】相關文章:
• 如何當好幼兒園的“伐木工人”
• 幼兒園教師文化建設之淺見
• 再談幼兒園常規管理(7)
• 在幼兒園如何做好“幼小銜接”
• 幼兒園,藝術教育進行時
• 幼兒園多媒體技術應用(3篇)
• 探討幼兒園實施素質教育的具體措施
• 中國傳統節日教育在幼兒園的開展
• 交互式電子白板,讓幼兒園教學綻放異彩
• 幼兒園保育工作應從何做起
• 如何在幼兒園開展棋類游戲
• 對幼兒園人文管理的幾點認識